日本政府預測,在未來30年內,它們或將迎來9級或更高震級的特大地震。
作為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國家之一,日本群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內,世界上大約 90% 的地震都發(fā)生在這個地區(qū),而日本正處于這個系統的中心。

這個地區(qū)內的南海海溝,是日本南部菲律賓海的一個俯沖帶,此刻已經積累了巨大的構造能量,海溝的最大深度約為 4500 米,雖然比其他海洋海溝淺,但地震活動極為活,它是形成特大地震的關鍵,因為板塊之間的摩擦會積累張力,當張力釋放時,會引發(fā)強烈的地震和災難性的海嘯。

離海溝最近的島嶼是四國島、本州島和九州島的部分地區(qū),由于靠近人口密集地區(qū),且能夠引發(fā)大型海嘯,所以南海海溝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重大的地震風險之一。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南海海溝所在地區(qū)的構造板塊不斷運動,未來發(fā)生大型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過去300年里就有5次8級以上的地震發(fā)生過,未來也許會更多。

由于上次南海海溝的地震還是1946 年,所以現在它又積累了近80年的張力,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這些力量是一定會釋放的,到時候的威力類似于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相當于釋放相當于數百萬枚原子彈。

這種能量的突然釋放將產生初級和次級地震波,這些地震波將穿過地殼,并在幾秒鐘內到達日本沿海城市,導致地面可能會下沉或上升數米,一旦地震波撕開地殼的裂縫,日本列島將面臨毀滅性的連鎖反應,劇烈震動會瞬間摧毀城市建筑的地基,東京、大阪等人口密集區(qū)的摩天大樓將如紙牌般轟然倒塌,交通網絡、電力系統與通信基站也會在幾分鐘內陷入癱瘓。

而海底地殼的劇烈錯動,將掀起高達數十米的巨型海嘯,洶涌的浪墻裹挾著鋼筋混凝土碎片與燃油烈焰,以每小時 800 公里的速度撲向海岸線,所到之處,核電站冷卻系統失效引發(fā)核泄漏,化工廠有毒物質隨洪水蔓延,整個國家將淪為末日廢墟。

從板塊運動的宏觀視角來看,日本列島正隨著太平洋板塊的持續(xù)俯沖,以每年數厘米的速度滑向馬里亞納海溝,長期的地震活動不僅會讓島嶼地基不斷松動,還可能引發(fā)地層大規(guī)模塌陷。
科學家通過模擬發(fā)現,在9級以上地震的持續(xù)沖擊下,四國島部分區(qū)域可能在數小時內沉入海底,本州島南部沿海地區(qū)也將面臨嚴重的陸地下沉危機,若地震引發(fā)的火山群同時噴發(fā),北海道的活火山將噴出大量火山灰與熔巖,進一步加劇島嶼結構的脆弱性,加速日本沉沒的進程。

盡管日本政府已投入巨資建設抗震建筑與海嘯預警系統,但面對這種級別的自然災害,現有防御措施顯得杯水車薪,一旦日本沉沒,全球生態(tài)與地緣政治格局將發(fā)生劇變:大量難民的涌入將沖擊周邊國家的社會穩(wěn)定,太平洋洋流與氣候系統因島嶼消失而改變,漁業(yè)資源分布與航運路線也需重新規(guī)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