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善意背后的職業(yè)枷鎖

大家好,我是又二又颯的不二表姐。

最近,抖音上一個名為“重生之我在宜春跑滴滴”的97年女司機小陳火了,

就在前不久,接到一個“優(yōu)先女司機”的訂單。

乘客定位在“將軍大道某別墅”,備注欄寫著“路癡,需司機精準接送”。

此時的她還不知道,這趟看似普通的訂單,

會成為她鏡頭里“年度最荒誕接單現(xiàn)場”。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快跟表姐一起看看吧。

01

正傍晚7點12分,小陳按照導航抵達將軍大道主干道,撥通乘客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女聲:“我不在定位點,在旁邊別墅區(qū)!超大的城堡一樣的房子,你右拐進來?!?/p>

小陳掃了眼四周,連片農田間零星分布著自建房,并未看到所謂“城堡別墅”。

她放緩語氣解釋說對這邊不熟,能不能按導航走。

 某紅書爆火的“全女滴滴”翻車:司機曬奇葩女乘客這下girls help girls不靈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某紅書爆火的“全女滴滴”翻車:司機曬奇葩女乘客這下girls help girls不靈了…

沒想到對方提高音量讓她別跟著導航,聽她指揮。

車輛駛入狹窄村道,兩側是齊腰高的雜草。

乘客不斷通過電話遙控:“左拐!不對,是右拐!你怎么提前轉彎了?”

小陳不得不反復倒車,手機導航多次提示“路線偏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約20分鐘后,她終于在一棟掛著銅制門牌號的獨棟住宅前停下,

此時距離最初定位僅200米,車身已沾滿泥點。

“你怎么停馬路上?不會開進小區(qū)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穿真絲睡裙的乘客沖出來,腳踩拖鞋拍打地面,

“我怕有蛇!這雙鞋踩泥里你賠得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陳欲解釋村道太窄無法會車,對方卻甩來一句女司機果然不靠譜,連個別墅都找不到!

最終,乘客以“拒絕駛入指定地點”取消訂單,小陳看著手機里五塊八毛錢的預估車費,在車中沉默許久。

這樣的場景并非孤例。2024年11月,長沙女司機李芳(化名)在黃花機場接到一名帶嬰兒車的女乘客。

對方要求將嬰兒車拆解后放入后備箱,李芳因腰椎舊傷提出協(xié)助抬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卻遭女乘客指責道:“都是女的,怎么讓你搬個車都這么費勁?”

乘客在評價中寫道:“選女司機就是圖貼心,結果還不如男的利索?!?/strong>

同年7月,杭州女司機王敏(化名)遭遇更極端狀況。

凌晨1點,她接單送醉酒女乘客回家,途中對方突然要求繞路20公里買奶茶,理由是“女司機更安全,不會坑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敏以“夜間偏遠路段風險高”拒絕后,乘客在車內嘔吐并威脅:

“不答應我就投訴你!”最終平臺以“證據(jù)不足”扣除她200元清潔費。

鄭州女司機張玲(化名)的經歷則更令人深思。

2023年5月,她因拒絕幫乘客代買衛(wèi)生巾,被投訴“性別歧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乘客在投訴理由中寫道:“同為女性,連這點忙都不幫,選你有什么意義?”

張玲苦笑:“平臺規(guī)則明確司機無代購義務,但女乘客總把私人需求當‘性別分內事’?!?/p>

02

滴滴“優(yōu)先女司機”功能上線三年來,女性乘客夜間選擇女司機的比例從12%升至37%,但女司機的投訴率也飆升至男司機的2.3倍。

某網(wǎng)約車社群調研顯示,63%的女司機承接的女性訂單占比超50%,投訴理由多集中在“服務不夠細致”上,

車內香薰味道刺鼻、播放音樂不符合口味、停車距離單元門超過50米等都成為了女司機們被投訴的理由。

“男司機能直接拒載,我們卻不敢?!毙£愓故九蓡斡涗?,60%的訂單來自女性乘客,其中40%帶有額外要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無奈的是申訴機制,她曾因“乘客定位錯誤”被投訴,雖上傳行車記錄儀視頻,仍被客服以“乘客體驗優(yōu)先”為由駁回,服務分照扣不誤。

這種“性別傾斜”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就像社會心理學教授說的那樣,

“乘客將‘女司機’標簽等同于‘貼心服務’,無意識提高要求;平臺為維護‘女性友好’形象,往往犧牲司機權益,導致女司機陷入‘性別綁架’?!?/strong>

而且更讓表姐不解的是女乘客對女司機和男司機完全是兩套標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一名女乘客對男司機遲到5分鐘笑說“沒關系”,對女司機遲到3分鐘則當場發(fā)火

男司機停車遠100米,她稱“可以理解”,女司機停遠50米則投訴“不達標”。

更諷刺的是,男司機接女乘客訂單時,特殊要求少之又少。

這種差異也源于深層的社會心理,女性對同性有更高情感期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易將服務需求轉化為“性別互助”的道德要求,面對男性時卻因權力差異自動降低標準。

“說白了,她們覺得女司機‘好欺負’。”

出租車老司機趙大姐一語道破這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男司機脾氣硬,敢懟乘客;女司機怕投訴、怕扣分,只能忍?!?/p>

這種“柿子挑軟的捏”的心態(tài),讓女司機成了部分乘客的“情緒垃圾桶”。

03

小陳那通吵吵鬧鬧的電話,其實就像我們生活里常碰到的糟心事兒,

點外賣時地址寫得模棱兩可,卻怪騎手找不到單元門;去超市買東西,總覺得收銀員掃碼的速度不夠快。

只不過這一次,性別成了放大鏡,把原本的溝通不暢,變成了一場關于“女司機行不行”“女乘客太事兒”的口水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真的,誰沒在打車時遇見過糟心事兒呢?女司機和女乘客的矛盾,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容易”。

女司機可能剛跑完一單,水都沒顧上喝一口,就怕超時接單被差評;

女乘客可能加了一天班,累得腳都抬不起來,就盼著趕緊上車歇會兒。

這時候要是溝通再差點意思,火氣“騰”地就上來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啊,與其爭論“要不要專門選女司機”“女乘客是不是太苛刻”,不如想想怎么讓大家在車里能少點戾氣。

比如平臺能不能把定位做得更清楚點,像有些小區(qū)標清楚“南門進,第二個路口右轉”,司機就不用繞圈子;

乘客下單時,也別急著選“女司機優(yōu)先”,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有必要;

司機呢,接到訂單后主動打個電話,問問乘客“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小事兒做好了,說不定就能少吵一架。

要表姐說,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道理?

大多數(shù)時候,不過是你我都在生活里趕路人,不小心撞了下肩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是都能多一句“慢慢來,別急”,少一句“你怎么連這都不懂”,車里的氣氛,或許就跟車外的陽光一樣,暖和起來了。

畢竟,當我們坐在同一輛車里,目的地都是“好好到家”,不是嗎?

各位客官怎么看呢?

網(wǎng)友評價

momo:《我一直在看著你》《你聽得懂嗎》《超大的別墅》情緒太穩(wěn)定了,是我去她的大城堡扇她兩巴掌了

momo:超大的別墅,城堡一樣的,看到大別墅了嗎?大別墅,別墅別墅!

momo:“聽得懂嗎”“能聽懂嗎”我只要聽到這四個字就一股無名火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