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這兩天的天跟翻書似的,莊稼人的心都揪成一團!老張頭一早瞅見天邊烏云壓得賊低,地里剛播的玉米苗才冒頭,哪經(jīng)得起折騰。

氣象臺早說了,今兒起陣雨大風輪著來,北部安陽那邊已經(jīng)傳來悶雷聲。
東南風突然轉(zhuǎn)成西北風,樹枝抽得電線嗚嗚響,晾曬的麥子還沒收呢。王嬸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腳,這雨要是下來,麥??删偷冒l(fā)芽咯!
明天更懸乎,東部地區(qū)可能下暴雨,信陽老李的魚塘去年就被沖垮過。雖說這回提前壘了沙包,可他的手還是止不住地哆嗦,怕就怕雨水太急。9號淮河北要刮8級大風,塑料大棚的膜得用石頭壓牢四角才行。
偏西邊還揚著沙塵,棚里的菜葉怕是要落層灰,影響長勢不說,打理起來也麻煩。大后天溫度直接飆到40℃,剛淋完雨的棉花地立馬像個蒸籠,這讓剛出苗的棉苗咋受得了?

這天氣來回折騰,春播的農(nóng)戶們都忍不住罵娘,專家說這是低渦和冷槽在“打架”??稍?a class="keyword-search" >莊稼漢就認老俗語,“雷打谷雨前,洼地不收田”,現(xiàn)在才立夏就這么狠。
隔壁縣去年暴雨沖了三十畝大棚,保險公司扯皮說算“不可抗力”,賠償難落實。今年大伙兒學精了,天天盯著手機上的雷達圖,就怕天氣突變來不及防。
要說最坑的還是12號那波高溫,打藥得趕清早,晌午進地分分鐘能中暑。
可天氣預報說午后有雷暴,這前有高溫后有雷暴的,農(nóng)民下地干活真是左右為難。

農(nóng)機站老劉說得實在,“現(xiàn)在種地得會看云圖算風力,比過去考狀元還難咧!
”想想也是,這天老爺越來越難伺候,“風刮麥子倒,雨打棉花落”,年景不好真愁人。
個人覺得,氣象預警還得再早點,現(xiàn)在手機推送總比暴雨晚半小時,太耽誤事。村里老人好多不會用智能機,獲取信息更慢,這預警時間差得想法子縮短。你看人家新鄭市,霾天都發(fā)洗車指數(shù),咱莊稼人最需要的墑情預警卻不夠細。
要是能提前三天說準哪塊地會淹水,農(nóng)民就能提前排水,少受不少損失。

溫度計顯示明天突然降8度,可大棚里的辣椒苗昨天剛澆過水,冷熱一激容易生病。這天氣冷熱交替比后娘的臉變得還快,老輩人“早看東南晚看西北”的經(jīng)驗,如今也不太夠用了。
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種地靠天吃飯的風險也在變大,該咋辦呢?聽說東邊有個村用無人機巡田,能實時監(jiān)測農(nóng)田情況,這高科技到底管不管用?咱也不知道這法子能不能抗住極端天氣,用過的老鄉(xiāng)可以說說經(jīng)驗。
不管咋說,關(guān)注天氣變化是眼下大事,農(nóng)民朋友們得多留意最新預報。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才能盡量減少損失,保住這來之不易的莊稼。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天氣情況以當?shù)貧庀蟛块T發(fā)布為準,大家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