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湖南網(wǎng)友發(fā)帖稱,沒兒子的家庭,死了都尷尬。我們村有戶人家,兩個女兒,前不久,男主人去世了,全村五百多戶人家,沒一戶去隨禮的。

現(xiàn)在的人都很現(xiàn)實,他沒兒子,他死后,隨的禮就打水漂了,他女兒是不可能回娘家還人情的。
此帖一發(fā),迅速引發(fā)網(wǎng)友圍觀和熱議浪潮。有網(wǎng)友認為,現(xiàn)在隨禮是負擔,還得記著還禮。我父母先后去世,我從來不收禮,有人給錢,我就說只辦事,不收禮,連禮桌都不擺。辦完事,緊接著飯店請飯,凡事參加葬禮的人,都去飯店吃一頓,事就結束了。
有人感慨,只要能經(jīng)受住良心的拷問,可以不還禮。禮尚往來,如果人家以前隨了你,你投機取巧,夜深人靜的時候,會讓愧疚反噬你的內心。
有人直言,無論有兒有女,人生到頭都是空的,養(yǎng)兒女都是虧本生意,更不要想兒女回報你的養(yǎng)育之恩!把自己一生過的好,身體保持健康,直之千稀年,動物界的公于母,辛苦把幼崽養(yǎng)大,有看到幼崽長大后,報恩公母嗎?
- 不要說農村人“重男輕女”,在農村生兒子真的很重要。
無獨有偶,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沒有哥哥,弟弟的娘家回來還有什么意義?房子已經(jīng)塌了,終于知道為什么要拼命生兒子了。

父母有我們四姊妹都是遠嫁他鄉(xiāng),我們回來看看,沒有哥哥弟弟的娘家,安不己,終于理解當年為什么會重男輕女了...
有父母在家才是家,無父母的家只是一個心靈魂寄托之地,要不然做夢都見不到父母,所以才有老家的房子不住人了要保持原來的樣子,破了就修一起修一下,這是你們的根呀!
這姐妹四個,沒有兄弟,年年回家上墳連一口熱水都喝不上,去一次哭一次,讓人心酸。
根據(jù)該網(wǎng)友提供的信息,這是四姐妹回老家的場景圖片。幾個人神色凝重地來到了自己家老宅前。從房屋的建筑來看,有些年頭了。特別是窗戶的設計,有一種滄桑氣息。

而這家四姐妹都已人到中年,她們在老家門口,摸索著童年的回憶。

之后,四姐妹在老房子門口下跪,是跪自己的父母和長輩,也是在跪自己逝去的美好歲月。然后,她們又齊刷刷地抱頭痛哭。
讓人遺憾的是,這家只有四個姐妹,沒有其他兄弟。也正是這個原因,隨著四人遠嫁,以及家里老人的去世,老房子就再也沒人打理了。



- 在農村為什么一定要生個兒子?有的人說重男輕女!不只是這個原因。
看看沒有兒子的家庭,幾十年后的房子就知道農村家庭為什么一定要生兒子。城里人說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農村確實有很大的區(qū)別。
比如上述這種情況,在農村比比皆是。沒兒子的家庭父母在的時候,房前屋后的草樹都被清理得干干凈凈,房子也保存得很好。但是最后一個老人走后,他們的女兒便不會回家打理房子,很快就會破敗不堪,直至消失。

我們再回到開篇案例,村里500多戶人家無人隨禮,說到底,就是這家人的香火斷了。
這也就是農村很多的家庭,為了生個兒子,哪怕一連生七八個女兒,直到生兒子為止的原因。當然,隨著當前女性意識的覺醒,這種觀念正在慢慢淡化,但是不排除還有一些地區(qū)持這種觀念的存在。
有人說,兒子就是“原子彈”,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大事找兒子,小事找姑娘。兒子就是江山,即使老人不在了,但江山依然在,即便是房子塌了,只要是老宅子還有一堆土,也是兒子的,別人想占也得掂量一下。在農村,可以說,兒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香火,更是活著的底氣。
對此,你怎么看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