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襲擊游客事件引起的新一輪印巴沖突中,印度通過暫?!队《群佑盟畻l約》對巴基斯坦實施斷水措施,引發(fā)國際關注。

4月23日,印度已經(jīng)截斷了印度河部分支流向巴基斯坦的供水,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河流,盡管在《印度河用水條約》簽訂后的1960-1970年代兩國曾經(jīng)爆發(fā)多次戰(zhàn)爭,但印度也沒有嘗試過切斷印度河通往巴基斯坦的河流。

因為一旦切斷這些河流,將影響巴基斯坦約70%的農(nóng)業(yè)灌溉和生活用水以及30%的水利發(fā)電,這對于正面臨地下水枯竭、農(nóng)業(yè)用地鹽堿化等多問題的巴基斯坦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

當前是旱季末期,斷水之后巴基斯坦的庫存水僅能使用2-3個月,巴基斯坦境內種植的小麥、棉花等可能會絕收,間接威脅2.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一單沒了水,人就活不下去,也難怪巴基斯坦政府對印度斷水的行為反應激烈,聲稱印度這樣的行為無異于宣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斷水讓巴基斯坦頓感壓力

更惡心的還有:南亞次大陸即將迎來雨季,到那時印度河上游的水位將會飆漲,而印度可能會在未通知巴基斯坦的情況下開閘泄洪,屆時巴基斯坦西部的印度河部分流域將成為一片汪洋,導致農(nóng)民損失慘重。

就算印度不搞開閘行洪,還有一個更加隱晦的危險做法:停止與巴基斯坦共享印度河上游的水文數(shù)據(jù)。

上游水文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流量等等信息,是下游防洪的重要參考依據(jù),一旦失去了上游水文數(shù)據(jù),下游的水利部門就成了瞎子,什么時候被洪水沖了都不知道。

早在2017年時,中國就曾經(jīng)短暫停止過與印度共享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數(shù)據(jù),導致印度方面抱怨連連,不過在2018年時雙方又通過簽訂諒解備忘錄的方式重新恢復了水文數(shù)據(jù)共享。

印度斷水之后引發(fā)中國網(wǎng)友熱議,因為這種變相地搞“氣候戰(zhàn)爭”無疑是突破國家底線的流氓行為,特別是斷水后將會嚴重影響巴基斯坦上億無辜民眾的生計,造成可怕的人道主義危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境內的水壩

很多網(wǎng)友認為,印度肆無忌憚地對巴基斯坦斷水,既然已經(jīng)開了這樣的壞頭,那么中國作為印度的重要鄰國,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類似方式對印度進行“斷水反制”。

那么中國如果要斷水反制印度,有可能嗎?首先,我們不妨看一下中國對印度的地理優(yōu)勢與水資源控制潛力。

熟悉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印度境內有三條大河,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恒河。

印度河源頭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境內:印度河的主源獅泉河(森格藏布)和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游象泉河都發(fā)源于中國西藏阿里地區(qū),中國對上游水資源的調控具有天然地理優(yōu)勢。

而布拉馬普特拉河同樣發(fā)源于中國西藏境內,在中國境內時稱雅魯藏布江,目前中國在雅魯藏布江西藏段已規(guī)劃或建設多座水電站(如藏木水電站),引發(fā)印度媒體強烈反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己心里有鬼,到哪都怕撞邪

此外,恒河也有一條重要的支流位于中國西藏境內,在我們這邊的名字叫做孔雀河。

因為印度本身就打著卡別人用水的壞主意,當然也就不可避免地擔憂中國在上游建壩可能影響其下游用水,但一直以來中國都強調這些工程以發(fā)電為主,未明確涉及水資源截斷。

除了有利的地理位置條件,想控制下游的水流當然還要具備相應的水利工程能力,不過以中國世界第一的基建能力這并不是難題。

目前,中國已通過援建巴基斯坦的N-J水電站、迪阿莫·巴沙大壩等項目,展示了對跨境河流的工程技術掌控力。若需對印度斷水,需在雅魯藏布江等河流建設大型蓄水設施,技術上可行但需長期規(guī)劃。

一旦中國宣布將單方面對印度斷水,可能導致下游印度東北部(如阿薩姆邦)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和數(shù)億人口生存問題,印度不可能不有所忌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雅魯藏布江部分區(qū)域流量并不大

然而盡管對印度斷水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中國卻并不會將斷水作為反制印度的首要措施。

第一,盡管有許多網(wǎng)友了解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就是雅魯藏布江,但問題在于:中國把雅魯藏布江一截了之,就真的能阻斷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供水嗎?

實際上,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境內時的年徑流量為2000億立方米,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年徑流量為6180億立方米,上游的徑流量僅為下游的1/3,即使上游完全斷流,布拉馬普特拉河依然能夠通過印度的降雨和其他水系保持運行。

也就是說中國就算切斷了上游供水,也無法阻止印度在下游獲得水源,真正的問題在于印度自己對河流的嚴重污染,導致下游大部分的淡水資源其實不可用。

第二,根據(jù)《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上游國家需兼顧下游國家的合理用水需求。中國雖未加入該公約,但長期主張通過協(xié)商解決跨境水資源爭議,直接斷水可能違背這一立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恒河一起入海

第三,目前中印已通過多邊機制(如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建立對話渠道。若中國為了支持巴基斯坦而效仿印度對其斷水,可能被視為“以牙還牙”的升級行為,加劇兩國在邊境、貿(mào)易等領域的對抗。

第四,中國在印巴沖突中多次呼吁雙方克制,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并積極參與國際調停,如果因為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就威脅直接對印度斷水,可能與這一立場不符。

更何況,現(xiàn)在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fā)已被印度視為潛在威脅。盡管未明確將水資源武器化,但相關工程的存在本身就已經(jīng)形成戰(zhàn)略威懾,迫使印度在沖突中謹慎行事。

除了威脅斷水,中國還有其他的政策工具箱可供選擇,例如通過向巴基斯坦提供淡水支援和水利基建支持間接抵消印度斷水的影響,而非直接對印度采取報復措施。

畢竟這次斷水牽涉到相當復雜的國際問題,印度也并沒有準備好一場全面戰(zhàn)爭,最終大概率還是以雙方握手言和恢復供水告終,但中國可以此次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為契機,讓巴基斯坦自己具備在危機時刻造水的能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啥叫蹬鼻子上臉?

綜上所述,中國在技術上具備對印度斷水的能力,但由于效果不大,副作用卻很大,實際實施的可能性極低。更可能的選擇是通過外交斡旋、對巴支援和隱性戰(zhàn)略威懾平衡局勢,同時避免直接升級沖突。

此舉既符合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外交基調,也能維護區(qū)域穩(wěn)定與自身利益。未來,中國或進一步強化跨境水資源管理能力,作為應對南亞地緣博弈的長遠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