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仙筆下膾炙人口的詩句里,藏著最適宜春日踏青的“江南”——宣城。

宣城自古詩人地,坐擁“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涇縣、懷抱“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謝脁樓。這座鐘靈毓秀的皖南小城也被冠以“一城山水半城詩”的美名。

南齊詩人謝脁于此任太守時開創(chuàng)山水詩新風(fēng)、李白7次到訪并在此寫下80多件作品,宣城的文脈里流淌著3700多位詩人的28000余首詩篇。宣紙、徽墨,古來昌盛的文風(fēng)還存生了聞名天下的“文房四寶”。

來到宣城,仿佛邁入了讀唐詩宋詞時浮于腦海的景象中,目之所及都是詩詞中的春和景明。

中國最有詩意的春景,在這里

鑲嵌于層層青山、靄靄云煙間,318國道這段蜿蜒在皖南的120公里自駕長廊,被稱為“江南天路”。長江為界,從富庶的平原到徽嶺山區(qū),詩句勾勒出宣城的旖旎風(fēng)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皖南川藏線。(圖/視覺中國)

有趣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段千古絕唱的莫逆之交,卻始于一出“騙局”。相傳天寶十四年李白行至宣城,對他仰慕已久的涇川豪士汪倫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相邀,李白欣然而至,才發(fā)現(xiàn)只有名為桃花的清潭和一家掌柜姓萬的酒店。

而今沿石板街漫步,到萬家酒店嘗一杯據(jù)說當(dāng)年李白暢飲的佳釀,再登上西岸的懷仙閣遠(yuǎn)眺,依稀可見那段奇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花潭西岸,懷仙閣。(圖/視覺中國)

彼時的汪倫雖是戲言,但李白的眷戀卻印證了桃花潭的美好。亞熱帶季風(fēng)和重重山水鍛造走不出的云霧,仿佛詩仙筆下未干的墨跡。

縣志《桃花潭記》稱其“層巖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潔,煙波無際”,逢春雨綿綿,晨霧中野渡,尤其驚艷——熹微的橘金色融合在濃濃的白霧中,水面泛著粼粼波光,倒映著兩岸青山如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晨霧中的桃花潭。(圖/視覺中國)

若似謝脁一般“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就能欣賞到儲家灘的西津野渡那一卷水墨江南。

煙波遼闊下碧波萬頃,環(huán)顧四周皆是草木郁郁蔥蔥。氤氳之中,寧國湖光映照出極致春色。身在筏上坐,魂在畫中游,你大抵會恍然大悟——原來中國畫里潑墨山水的瀟灑不是意象,竟是寫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雨后的儲家灘。(圖/視覺中國)

踏青當(dāng)然還少不了上春山,李白嚴(yán)選的敬亭山,就成了宣城之旅必打卡之地。

登高不僅能夠遠(yuǎn)眺云霧繚繞中的層巒疊嶂,敬亭綠雪茶園縈繞的茶香亦足以凈化人心。漫步這片山林公園最值得留意的還是廣教寺雙塔——如鏡像般東西相望,雙塔均為七層仿木結(jié)構(gòu)磚塔。任山間浮云聚散,它們的古樸和泰然似在告訴行人,李白來或不來,敬亭山還是敬亭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敬亭山。(圖/圖蟲創(chuàng)意)

一眼千年的徽派盛景,不止文房四寶

青弋江不僅淌過一派春色,更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江東紙白如春云”——宣紙。

除了當(dāng)?shù)氐锰飒毢竦那嗵雌ず蜕程锏静莩删土思堎|(zhì)的柔韌與勻稱,宣紙制作還對水極為苛刻。據(jù)說涇縣烏溪村擁有兩股從深山中流出的山泉水,分別呈弱酸性和弱堿性。弱酸性水適合原料的制漿與蒸煮,弱堿性水則用于撈紙工序。水質(zhì)純凈、微生物少、水溫偏低,兩者結(jié)合后又剛好酸堿度適中,使紙張具備耐老化性能,因而賦予了宣紙漫長的生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法制作宣紙。(圖/視覺中國)

但宣紙最依賴的,毋庸置疑還是那108道純手工操作的工序。今天,當(dāng)我們輕輕捻起一張無瑕的宣紙,仍然能在指尖觸碰到宣城人千年以來的溫厚和執(zhí)著。

想要傾聽宣紙的前世今生,不妨一探點綴在皖南川藏線上的珍珠——中國宣紙文化園。“彩搖金翡翠,光冷玉蟾蜍”,親眼見證一刀宣紙的誕生,勝過任何傳說。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場館采用現(xiàn)代科幻的風(fēng)格,無黑白以外的雜質(zhì);以宣紙為造型,線條間有一種翩躚的靈動。別出心裁的古今碰撞,“高級感”四溢,隨手一拍都是質(zhì)感大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宣紙文化園。(圖/視覺中國)

不過,來到宣城,中式美學(xué)最頂級的浪漫,還得看徽派建筑的青瓦白墻。

拜別門庭若市的宏村,走到“江南天路”的終點,與世隔絕的查濟古鎮(zhèn)早已靜候多時。民居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這里擁有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明清時期古村落,是木與石的頂峰相見。歲月無法磨滅的精巧工藝,就藏于巧奪天工、琳瑯滿目的石雕、磚雕、木雕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查濟古鎮(zhèn)。(圖/圖蟲創(chuàng)意)

于查濟古鎮(zhèn)閑庭信步,可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別無二致。溪邊婦女洗菜捶衣,炊煙會隨日暮降臨而裊裊升起……隱居的盡頭,有夢是徽州。

氣定神閑的煙火氣,只此宣城

如果說查濟古鎮(zhèn)因地理位置較為閉塞,滿足了現(xiàn)代人對隱士生活的全部想象。水東老街濃郁的煙火氣,更能展現(xiàn)宣城靈動豐滿的市井生活。

曾為宣城的商貿(mào)重鎮(zhèn),水東老街1500米石板路的斑駁還依稀可見當(dāng)年的繁華。時光封存的生活氣息,還縈繞在傳統(tǒng)宣城人取水的五道井十八踏周圍。

在水東老街,花上10塊錢就能在面對面的兩家私人博物館里,一睹徽州腔調(diào)——皖南皮影博物館還原了皮影戲的舞臺和道具;由一座清代徽派老宅改造而來的皖南民俗博物館,則用包括婚俗花轎、儺戲面具等在內(nèi)的2000多件民間古董,還原了皖南生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水東古鎮(zhèn)皮影博物館。(圖/視覺中國)

就著午后的光影,最適合在黛瓦連廊下喝著一杯三毛錢的大碗茶。剛出鍋拉著絲的水東蜜棗,會在舌尖定格下這一刻的愜意。但不要被這一刻的甜糯綿軟欺騙,宣城的美食志,可是一部浩浩蕩蕩的碳水傳奇。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呐洳擞昧?,則是米和面搭臺唱戲時不變的配角。

隨意走進(jìn)一家店鋪,點上一鍋鋪滿豆皮和蘭花干的麻辣粉絲,沒有這種熱氣騰騰所治愈不了的疲憊;扎實的手工拉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無論是猛火炒還是裹滿紅油湯,豐富的食材都會一次次驚艷你的舌尖。

績溪一品鍋和水陽三寶,是宣城人的驕傲。“一品鍋”之名,相傳為乾隆下江南時所賜;胡適在北大用它來招待梁實秋的佳話,又奠定了它“文人宴客天花板”的地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徽州水陽三寶。(圖/圖蟲創(chuàng)意)

雞塊、筍干、蛋餃……層疊珍饈浸泡在琥珀色的高湯中,鮮美異常。傳統(tǒng)的水陽三寶用鴨腸卷起鴨掌和鴨翅一同曬干,配上豆干燉煮,便成就了一鍋湯汁濃郁、有嚼勁的硬菜。

哪怕隨意停駐在路邊,滋滋冒油的寧國粑粑和蒿子粑粑也會為你續(xù)滿能量。油亮亮的豆角、筍丁、豆干混著鮮肉的餡料能將面皮撐成一個球——據(jù)說這還被視為是寧國富庶的象征,主打一個讓食客吃得盡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餡料飽滿的寧國粑粑和麻辣粉絲。(圖/小紅書截圖)

在宣城,可謂行跡所至,步步皆為驚艷。闊別江浙滬的喧囂,宣城不會因為“上江人文之盛首”的美譽抑或“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而動搖。它只是淡淡地立于氣韻悠長處,只因江南好春光,半數(shù)都偏心地傾斜到這里。

編輯 曾寶氣

運營 彭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