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一封電報從朝鮮戰(zhàn)場,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不同于以往的戰(zhàn)報,里面的內容讓主席一根接著一根的抽煙,無奈地說了一番話。

直到后來,人們才知道,當時的主席正在經歷喪子之痛。
毛主席的長子、也是第一個孩子——毛岸英,永遠地留在了朝鮮戰(zhàn)場上,而關于他犧牲的真相,卻是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親手所寫!

為何毛岸英會出現在朝鮮戰(zhàn)場?又如何犧牲呢?
坎坷經歷,毅然報國
“彭叔叔,請讓我也入朝參戰(zhàn)吧!”
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的志愿軍已經整軍完畢,彭德懷也準備出發(fā)。突然,一個不速之客出現在他面前,希望參加志愿軍,卻遭到了反對:“你不行!”

原來,這位不速之客,正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而彭德懷不同意的原因,不是因為毛岸英是毛主席之子應該被區(qū)別對待,而是毛岸英吃過太多苦了!

1930年,毛主席的妻子、也是毛岸英的親生母親,被反動派殘忍殺害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
彼時,作為長子的毛岸英,不到8歲。
他與母親楊開慧一同被抓入獄,被敵人折磨,還眼睜睜看著母親被帶走后再也沒有回來。換做誰,都會留下一生的陰影。
最可憐的是,毛岸英差點沒能與父親毛主席相認。

原來,楊開慧去世后,湖南長沙當地的愛國人士,團結起來向反動軍閥何鍵施壓,繳納保釋金后營救除了毛岸應,可反動派依舊虎視眈眈,所以他的外祖母和舅父舅媽,連夜將他送到上海,交給了毛主席的弟弟毛澤民。

誰也沒想到,毛岸英陷入了新的困境。
當時,他到達上海后,與弟弟毛岸青、毛岸龍暫時被寄養(yǎng)在由上海地下黨組織成員籌辦的幼兒園中,但是,隨著顧順章背叛黨組織,導致上海地下黨遭到破壞,而他們兄弟倆也被迫流落街頭。

那段風餐露宿的艱難時光里,作為哥哥的毛岸英承受了更多辛苦,卻依然自責沒能照顧好弟弟毛岸青,導致對方受了腦傷。
1936年,毛岸英兄弟倆終于與黨組織團圓,也重新得知了父親毛主席的消息??墒?,他們父子三人沒能立即團聚,主席將他們送往了蘇聯:“國內太危險,還是讓他們離開吧!”

如果不是反動黨,毛主席、毛岸英一家本可以團聚!
留學蘇聯的日子里,毛岸英一直努力地汲取知識,還參加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獲得了斯大林親自贈送的手槍。1946年,他回國后,又前往“勞動大學”學習,負責土改工作。

毛岸英作為黨和紅軍的領導者的兒子,不但沒有享受到任何待遇,而且始終是最苦最累。但他絲毫沒有因為受到“區(qū)別”待遇而心生不滿,堅定履行父親要求的“約法三章”。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毛岸英一直關注著戰(zhàn)場的局勢,在得知志愿軍將出兵朝鮮戰(zhàn)場時,他也希望能盡一份力量。

不同于彭德懷的反對,毛主席卻同意了毛岸英的請求:“讓他去吧,誰讓他是毛主席的兒子呢!”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這對父子倆的最后一面!
英勇犧牲,埋骨他鄉(xiāng)
“快跑,敵機來了!”
1950年11月25日上午,四架敵機朝著大榆洞的志愿軍司令部襲來,隨著防空警報的響起,不少人都躲進了防空洞,唯獨毛岸英、高瑞欣被困在了作戰(zhàn)室里。
百八十個凝固汽油彈砸了下來,作戰(zhàn)室里頓時一片火海,而毛岸英與高瑞欣壯烈犧牲。

敵襲過后,彭德懷立即尋找毛岸英等同志們的遺體,但遺骸已經無法辨認,最后憑借著蘇聯手表的殘殼,確認毛岸英已經犧牲。
當時,彭德懷站在遺體前,久久說不出話,對于彭德懷而言,更難的是如何向毛主席報告。

1950年11月25日,在朝鮮戰(zhàn)場的電報機室里,彭德懷焦急踱步。
作為志愿軍最高指揮官。哪怕是遇見最緊急的戰(zhàn)況,也從見他如此慌張。因為所有人都不清楚,這具烈士遺骸,不單單是彭總的秘書兼翻譯,還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最后,彭德懷寫下不到三十個字的電報,發(fā)往了北京。當電報送到中央機要室主任葉子龍的手中時,他不敢報告給毛主席,而是交給了周總理裁決。
總理強忍眼淚:“現在是戰(zhàn)爭的關鍵時刻,不能受私人情感的影響,況且,主席還在生病,暫時瞞下吧!”

1951年1月2日,志愿軍第二次取得勝利,周總理將彭德懷的電報,交給了毛主席。主席看完內容后,深深地低下了頭,沉默了三四分鐘,期間,雙手顫抖到連火柴都無法點燃。

片刻后,毛主席說道:“打仗總要有犧牲,這沒什么!岸英只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1953年,主席接見了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安慰,但是,主席的心中卻從未跨過這道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

他一直保留著毛岸英生前的物品和信件,直到去世后,人們整理主席的遺物時發(fā)現,不禁淚流。
如今,毛岸英的遺骸仍舊安葬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與眾多志愿軍烈士們一起,留在了他們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