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的創(chuàng)作只是告訴人們,世界上還有許多未被發(fā)現(xiàn)的美。

——陳逸飛

在電視劇《繁花》中,至真園墻上出現(xiàn)的幾幅油畫,曾讓不少劇迷點贊王家衛(wèi)“懂經(jīng)”。

其中,便有出自藝術大師陳逸飛之手的《仕女與鳥籠》,以及一幅曾在嘉德2017秋拍中創(chuàng)下1.495億元天價紀錄的《玉堂春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前,我有幸在浦東美術館現(xiàn)場看到這幅《玉堂春暖》開箱,老上海的巨幅時代畫卷,與劇中90年代的光影記憶交匯,海派氣息撲面而來。

上海媒體全數(shù)到場,圍觀這一盛況,近在咫尺的震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年豪擲1.495億將畫作收入囊中的,正是龍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劉益謙。

此次為了這場《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龍美直接拿出了多幅陳逸飛珍藏,鼎力支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堂春暖》陳逸飛 1993年 布面油彩

雖然20年前就已離世,但至今,陳逸飛依然是海派文化毫無爭議的核心。如果要了解上海,無論電影、藝術、媒體、時裝甚至公共空間和建筑,都繞不開這個名字。

有人說,看懂了陳逸飛,才能看懂上海。這并不夸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逸飛在2005年逝世,因疲勞過度倒在《理發(fā)師》片場,當時他的幼子陳天年僅5歲。

“靠著父親留下的畫作和藝術收藏,我一點點拼湊起他的人生?!?/p>

如今長大成人的陳天,成了這場展覽的執(zhí)行策展人,做了大量文獻、檔案的整理、考據(jù)工作,還原一個更真實的陳逸飛。

從語文教科書插圖

到創(chuàng)紀錄天價畫作

陳逸飛無疑是上海乃至全中國最重要的當代美術藝術家之一。他的影響之深遠,能追溯到我們的孩提時代,教科書中的《占領總統(tǒng)府》《黃河頌》《開路先鋒》,讓人心潮澎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河頌》陳逸飛 1972年 布面油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路先鋒》陳逸飛 魏景山 1972年 布面油彩

在上世紀70年代,陳逸飛創(chuàng)作了大量歷史主題繪畫,以浪漫主義詮釋革命時代的英雄群像。

《黃河頌》如今依然被收錄于最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中,展覽現(xiàn)場站在《黃河頌》原作前,還能聽到經(jīng)典的《黃河》配樂,這首樂曲正是陳逸飛當年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

執(zhí)行策展人沈奇嵐說,在這部分早期作品的展覽中,觀眾能感受到時代如何塑造了逸飛,后半部分則是逸飛如何參與、塑造了時代。正是這兩個關鍵詞組成了本次展覽的名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逸飛先生在其經(jīng)歷的每一個時代中,都實現(xiàn)了某種突破,且能帶動其他人一起邁向更高層面。在創(chuàng)作生涯早期,他就是那個時代中最出色的藝術家之一,而且他是一個浪漫的人,對于革命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有著唯美追求,同時又有史詩性的一面?!?/p>

有趣的是,當我們走進這場展覽的大門,最先迎面而來的作品《占領總統(tǒng)府》,卻是展覽中唯一一張復制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占領總統(tǒng)府》陳逸飛 魏景山 1977年(復制品)

該畫作是本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一張,原作珍藏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此次由軍博特別提供了復刻版來到浦美展出,仍舊意義非凡。

1979年的自畫像《踱步》,此前同樣收藏在龍美術館,這次也在浦美亮相。

這幅作品中蒙太奇的表現(xiàn)手法,代表著陳逸飛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對民族命運與時代的思考,成為中國新時期美術走向國際化的標志,陳逸飛開始獲得廣泛的國際關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踱步》陳逸飛 1979年 布面油彩

1980年,陳逸飛迎來了人生轉(zhuǎn)折。他懷揣38美元,在對美國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來到紐約,進入紐約亨特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學位。

3年后,他的“水鄉(xiāng)”系列油畫在哈默畫廊舉行個展,畫廊主人、石油大亨亞蒙·哈默對他的作品相當欣賞,購買了包括《故鄉(xiāng)的回憶——雙橋》在內(nèi)的幾幅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4年哈默應邀訪華,將這幅《雙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水鄉(xiāng)上的小小石橋,為中美兩國的藝術交流搭起了友誼的橋梁。

另一幅描繪水鄉(xiāng)的橋的《和平橋》,被選做了1985年5月10日的聯(lián)合國首日封。周莊水鄉(xiāng)和陳逸飛因此在西方聲名大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仕女”系列,是陳逸飛海派畫作的代表。90年代歸國后,他將新海派美學風格融入寫實的筆觸中,1991年的《夜宴》開啟了該系列序幕。

此后的《潯陽遺韻》以超百萬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中國油畫拍賣紀錄,標志著中國當代油畫首次進入國際拍賣市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潯陽遺韻》陳逸飛 1991年 布面油彩

這樣的熱度一直持續(xù)到2010年代,《玉堂春暖》的1.495億元,創(chuàng)下了畫家作品拍賣紀錄以及寫實油畫作品紀錄。

讓水鄉(xiāng)在西方留名

日常事物中的光輝

2005年4月,陳逸飛在拍攝《理發(fā)師》時因疲勞過度導致胃出血,不幸逝世,享年59歲。

對于當時年幼的陳天來說,父親的印象一度是模糊的。在此后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生前留下的畫作和收藏,依然給予陳天極富營養(yǎng)的藝術熏陶。

“我最愛的是他生涯后期的‘水鄉(xiāng)’和‘西藏’題材,能在日常人的生活中感受到父親所描繪的英雄主義,在平常的事物中看見光輝?!?/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天

如今的陳天正在英國讀博,專門從事藝術研究,其中就包括和西藏藝術史相關的內(nèi)容。

陳天透露,在和長輩的交談中得知,父親小時候從寧波來上海的過程中,在水鄉(xiāng)有過一段重要的過渡時期。在潛意識中的童年印象,引導他在成長后再次回到那里創(chuàng)作。

“尤其是當時一個人在美國漂泊,生活其實相當困苦。水鄉(xiāng)就是他賴以慰藉的精神故土,進而將這份珍貴記憶分享給世界觀眾,意義非凡?!?/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莊》陳逸飛 1988年 布面油彩

此次通過大量西方的資料查找和整理,陳逸飛在西方的重要影響力一再被證實。陳天挖掘出了大量此前不為國內(nèi)所知的關于父親的參展記錄。

“比如1997年他去威尼斯雙年展參展,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登陸威尼斯的藝術家;1998年古根海姆的中國5000年大展中,他也有作品亮相。這些細節(jié),對父親在藝術史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大推進?!?/p>

沈奇嵐認為,對藝術家而言,能為藝術史增添一個新詞匯、新符號是相當重要的成就,陳逸飛和他的“水鄉(xiāng)”因此被世界銘記,這一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在展覽的一個角落中,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張有趣的老照片——1983年10月,38歲的陳逸飛在紐約哈默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上海老鄉(xiāng)、浦光中學校友貝聿銘前來捧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一年,66歲的貝聿銘剛拿到普利茲克,在紐約風頭一時無兩;陳逸飛在國內(nèi)雖年少成名,來到西方還是新面孔。這對忘年交難得同框,頗有紀念意義。

42年后,今年的4月26日,兩人各自的回顧大展,在上海兩大地標美術館浦美和PSA同日開幕。(擴展閱讀:)

今年是陳逸飛逝世20周年,跨越漫長的時間河流,兩位大師同日“歸家”,令無數(shù)人動容。

大視覺,大美術

懂他才能懂上海

陳逸飛的藝術,并非只局限于畫布上。

他在九十年代初提出“大美術,大視覺”概念,將自己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前沿美學內(nèi)容帶回上海,埋下了無數(shù)種子,有些到現(xiàn)在還在持續(xù)生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天說:“父親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視覺藝術家,通過大視覺的美學理念,他在媒體、時裝、建筑方面都做出了突破,這也是我們想要講述的故事之一?!?/p>

陳逸飛所創(chuàng)辦《青年視覺》雜志,成為一代年輕人的藝術時尚“啟蒙”。學生時代的沈奇嵐正是該雜志的作者之一,因此與藝術結(jié)緣。

創(chuàng)刊后,《青年視覺》每期都會送編輯去海外采訪,通過陳逸飛在海外的藝術人脈資源讓這些年輕人去開眼界,這種對人才的培養(yǎng)尤為難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逸飛在上海還留下了大量公共藝術雕塑,包括泰康路藝術街區(qū)的《藝術之門》,世紀大道的《東方之光》等等。五角場高架上巨大的金屬橢球體《科技之門》,同樣出自陳逸飛的設計。

藝術家跨界做導演,這樣的嘗試至今在國內(nèi)看來都可謂先鋒。

陳逸飛先后執(zhí)導了《海上舊夢》、《人約黃昏》、《逃往上?!贰ⅰ独戆l(fā)師》,其中《人約黃昏》還入圍1995年第四十八屆戛納電影節(jié)特別推薦單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0年代,他創(chuàng)立的“Layefe”品牌,讓許多上海的年輕人首次接觸到了“時裝”概念。

此次浦美的展陳中,還有當時走秀的寶貴資料,放在今天來看這些設計依然時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青年視覺》的最后一頁,陳逸飛有自己的專欄,講述對大視覺的理解,討論設計人才有多重要,闡述設計行業(yè)對社會的影響,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在影響著這座城市的人和思想?!鄙蚱鎹拐f。

“他是一位時代的夢想家,精神永遠年輕,和當今的年輕人一定也能有所共鳴?!?/p>

文 / Cardi C

部分圖片來自浦東美術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