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王浩法官一句“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雖然聽著刺耳,時間越長人們越發(fā)現(xiàn)這句話說的還真沒錯,因為不知道哪次好心幫忙就會被人反咬一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廣東又發(fā)生了一起“扶不扶”,黑衣小哥上前想扶起老人反而被訛,氣的他直接扇自己耳光,只恨為什么要出手管這個“閑事”,看小哥沒被訛到,大爺?shù)男袨楦恰澳樁疾灰恕薄?/p>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什么時候幫助老人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及文內(nèi)

王浩的話含金量還在上升

5月6日,一位廣東網(wǎng)友發(fā)出了自己的行車記錄儀錄像,錄像內(nèi)容可以說是讓人憤怒又無奈,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扶不扶》在現(xiàn)實中竟然依然在上演!

那時博主正開著車駛過一個大轉(zhuǎn)彎,視野開闊時前方卻突然出現(xiàn)了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位年邁的老人坐在馬路中間,旁邊倒著一輛摩托車,看樣子應該是出了什么交通事故,或者自己一時疏忽騎車栽倒,老人坐在路上,整個人相當可憐。

道路一側(cè)圍著幾個男人,他們都看到老人摔倒,但硬是沒有一個人敢上前去扶,誰都知道路上扶人就是在賭對方的素質(zhì),賭贏了什么也得不到,賭輸了“傾家蕩產(ch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怕是這時候拿手機拍視頻也很難說明什么,畢竟如果對方咬死就是你撞了人,污蔑你是先撞人在虛情假意地拿出手機錄像,周圍沒有監(jiān)控可照樣是百口莫辯。

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遇到這種事的第一選擇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多遠躲多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社會中總有好心人,看到有人遇到困難就想要出手幫忙。

路邊幾個男人中有一個穿著黑色短袖的小哥,他先是上前幫摔倒的老人把摩托扶到一邊停好,接著又折返回去準備幫老人一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圍的人停下腳步,博主的車子也停了下來,畢竟老人就癱坐在馬路中間,他想往前走相當困難。

然后黑衣小哥再次到了老人面前,伸出手準備扶起老人,可是這時候卻突然出了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人擺著手,臉色相當難看,抬著頭似乎和小哥說了什么話。

現(xiàn)場本來就混亂嘈雜,行車記錄儀中并沒有錄下兩個人的具體說了什么,但是本身正要去扶人的小哥卻突然拐了回去,甚至還在到了路邊時抬起手猛抽了自己兩個耳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邊地上的老人似乎依舊不依不饒地說著什么,看這情況答案就已經(jīng)很明顯了,黑衣小哥被訛了,那打在自己臉上的兩耳光大概是對自己的怒罵:你說說你何必要去管這個閑事!

周圍路人見狀也直接上前為小哥打抱不平,可就在這時候,老人也許是見沒訛到小哥,干脆直接又把手指向了博主的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搏一搏,大奔變摩托”

這下可讓博主直接懵了,自己剛剛開車過來,對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一概不知,怎么老人一指他就成了撞人完人直接躲進車里的犯罪分子了?

但是周邊的路人大概也是剛剛才到,自己也不了解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么一看博主確實是“可疑的作案對象”,一方面他的車確實離老人很近,另一方面老人自己當面指控。

人家一來就看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面前不遠處停著輛汽車,車頭直直地對著老人,再加上老人當場指認,這些熱心路人大哥很明顯產(chǎn)生了一點小誤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人開始圍在博主的車前面,大有一種要討個說法的樣子,至于為什么這些人愿意幫老人聲討撞人的但不愿意搭把手把老人扶到路邊就不得而知了。

關(guān)鍵時刻還是那位黑衣小哥出手給博主解了圍,小哥擋在路人和博主之間,看樣子是在跟人解釋不是這輛車撞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路人知道情況后散了,博主也不敢再做停留,也不想看這個熱鬧了,指不定什么時候火就會燒自己身上,他連忙繞開一群人開車離開。

但是當時看到黑衣小哥出手幫自己,博主心里還是感動的,于是就更加為被氣到抽自己巴掌的小哥感到不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之后聯(lián)系了當?shù)刂伟碴牐?strong>如果小哥確實被老人訛詐,自己行車記錄儀中的視頻會還他一個清白。

同時他也把視頻發(fā)到了網(wǎng)上,這很自然就再次激起了網(wǎng)友對“扶不扶”的討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事實在是太多了,可以說好心好意扶人卻被誣陷的事情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哪怕現(xiàn)在到處都是監(jiān)控,路上車來車往總會裝行車記錄儀,真要查的話有很多種方法證明事情清白,但是依然有人倒地就訛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訛人的犯罪成本實在是太低了,特別是對于本身就年齡很大、被法律照顧的老年人,哪怕沒有訛到人,最多也就是忍受一下周圍人一時的議論,過了這兩天誰又知道他是誰?

而如果訛到了那自己可就能大賺一把了,就像小品中那段經(jīng)典的大奔變單車,賠償金可比養(yǎng)老金高多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保護好人不如懲罰壞人

助人為樂本來應該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美德,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一些人的評價卻顯得相當冷漠。

誠然有不少人支持黑衣小哥,為他喊冤,斥責無良老人,但是同時也有人覺得小哥真就是“多管閑事”,明明有那么多案例在先還要出手幫忙,沒有一點“防范意識”就活該被惹上一身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評價甚至比訛人的老人更讓人感到寒心,似乎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反而成了錯的,幫助老人的好心已經(jīng)成了記吃不記打的愚蠢。

由此就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已經(jīng)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很多人對扶老人表示鼓勵,可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事也確實很少有人會毫無顧忌地出手幫忙。

倒不是冷漠,是自己真的賭不起陌生人的人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咱們國家的法律也在想盡辦法給各位好心人“精神減負”,鼓勵見義勇為,但是這些規(guī)則真正落實到社會上卻困難重重。

相比于“保護好人”,大概還是“懲罰壞人”更有效,如果有一天訛人的那些無良老人得到了法律的懲罰,大家才敢于見義勇為,才愿意見義勇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