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guān)于時間的電影。
全片104分鐘,鏡頭幾乎沒有移動過,它始終對準的,是一棟房子的客廳。
我們只能通過鏡頭,看到客廳里的陳設(shè),看人們進進出出,看窗外的風(fēng)景…
從恐龍時代,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氣候劇變,從萬物生長、原始部落棲息,經(jīng)歷殖民時代和獨立戰(zhàn)爭,到建起一棟棟房子…

我們眼看著這棟房子破土動工,一磚一瓦造了起來…
這一年,是1900年。
1945年,差不多半個世紀后,一對年輕夫婦花了3000多美元,買下了這里。
男人參加過二戰(zhàn),因為炮火,一只耳朵失聰了,他的妻子剛剛懷孕。

未來,他們在這棟房子里度過了一生中大部分的重要時刻:
三個孩子的陸續(xù)出生;
大兒子第一次問爸爸:你在戰(zhàn)場上打死過人嗎?
爸爸第一次認真回憶那段殘酷的歲月:一切都太快了,太模糊了…我有個戰(zhàn)友,下巴被炸掉了。


有一天,男人失業(yè)了,回到家里,和妻子抱頭痛哭…

又有一天,兒子長大了,領(lǐng)回了女朋友。
那天晚上,他們在沙發(fā)上親熱,被弟妹逮了個正著…
又過了一段日子,女友成了新娘…

過了幾個月,她挺著大肚子在家里走,突然破了羊水,弟弟在旁邊撥通了911,消防員在家里為她接生…
這個家有了孫輩。
家庭越來越壯大,他們一起過圣誕節(jié),一起看家庭錄像帶…
小女孩披著白色毯子裝鬼魂,爸爸媽媽很配合地裝作害怕尖叫…
有一天,小女孩好奇鉆了煙囪,結(jié)果,頭卡在里面了…

又有一天,女孩丟失了學(xué)校獎勵的藍色絲帶,哇哇大哭,后來,他們在沙發(fā)縫里找到了它。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女孩長大了,出去上大學(xué)了,老人更老了。
有一天,老祖母突發(fā)中風(fēng),昏倒在沙發(fā)邊,再回來時,只能坐輪椅了…

電影《此心安處》改編自理查德·麥奎爾的同名熱門漫畫。
這是一部實驗性很強的影片,通過固定機位和時間跳躍的敘事手法,講述了百年間多個家庭分別住進了同一間房子后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豆瓣評分7.4。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導(dǎo)演羅伯特·澤米吉斯與主演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自《阿甘正傳》三十年后再聚首。
湯姆·漢克斯和羅賓·懷特在這部電影中,飾演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家庭中的兒子兒媳,從青蔥歲月相伴到白發(fā)蒼蒼。
好家伙,我媽嗑過的CP,三十年后有了售后。


上圖:《阿甘正傳》下圖:《此心安處》
影片最大膽的嘗試是實時生成式AI技術(shù),讓男女主從18歲演到了78歲。
通過分析演員的瞳孔反光、皮膚狀態(tài)等生物特征,AI即時生成不同年齡段的面容和身形,甚至調(diào)整步態(tài)和動作節(jié)奏。
只不過,這項技術(shù)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我們看到電影里實際呈現(xiàn)的效果,并不算完美,比如18歲的湯姆·克魯斯還是看起來有一點老。
盡管如此,瑕不掩瑜,這依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此心安處》前不久登錄中國內(nèi)地院線,熱度不高。這可以理解,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沒有激烈的打斗特效,有的只是一個個平凡生活片段。
但它不是晦澀難懂的文藝電影,如果你愿意看一部生活流的安靜雋永的影片,那么它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網(wǎng)友這樣評價此片:碎片化的敘事手法,卻比大多數(shù)宏大敘事更震撼,讓我感覺就像是正在翻看一本家庭相冊。人不是活一輩子,而是活幾個瞬間。

我說這部電影關(guān)于時間,是因為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千萬年來,人們好像沒有改變。
我們孕育生命,慶祝新生兒的降臨,抬頭仰望同一輪月亮;


我們開心時跳舞、擁抱、親吻,我們相愛、爭吵…

我們一起慶祝每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我們面對突然的變故,驚叫、后悔、流淚;
我們服侍病人、迎接死亡,為深愛之人送葬…


這是一段矛盾的體驗。
放在時間的長河里,每個具體的人的喜怒哀樂,仿佛都被稀釋了,已經(jīng)變得沒那么重要…
但當(dāng)每一個鮮活的人物登場,他們就是在舞臺的中心,你又仿佛陪他們度過了人生的重要時刻,他們的悲喜又能牽動著你的心。
更重要的是,它分明告訴我們,哪怕短短一百年,人類也改變了很多。
電影的中心人物,是一對貧賤夫妻,理查德和瑪格麗特。
兩人18歲就奉子成婚,男人為了養(yǎng)家早早放棄了繪畫夢想,做著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女人搬進這個宅子,和男人的父母一起生活。

她獲得了愛情,卻束縛了自己。
她夢想著和丈夫搬出去住,組成溫馨的三口之家,卻一次次敗給貧困…
她也想有自己的事業(yè),卻因為撫養(yǎng)孩子、照顧老人,被困于家中。
直到她50歲的生日…
彼時女兒已經(jīng)成了出色的律師,離開了家獨自生活,看到女兒的優(yōu)秀,涌上她心頭的不是驕傲,而是酸楚:其實她也曾有個律師夢,但她從未進入法學(xué)院,從來沒有去過春天的巴黎,從來沒有在黃石公園過夜。

她懊悔萬分:本來我也可以,但我一直在拖延,每次都騙自己“明年就去做”,明年又推明年。
50歲生日這一刻,她想做自己。
有意思的是,當(dāng)瑪格麗特決定走出家門,追尋自我的時候,她的公公對理查德說:以前的女人不這樣,你媽也離家出走過,幾天就回來了,再也沒有離開過。

事實上,婆婆曾對瑪格麗特說過:如果你決定做某事,不要等待,我曾想成為一個簿記員。
但孩子一個個出生,她也放棄了事業(yè),丈夫諷刺她根本不會記賬,她耿耿于懷:我本來可以是一名優(yōu)秀的簿記員。


婆婆一直在生育,永遠被困于家庭,兒媳被困半生,在50歲時走出去找自我,孫女二十幾歲就能義無反顧地追求事業(yè),追求個性的綻放…
原來,人的境遇是一直在變化的,女人不需要被困在房子里。
現(xiàn)在和過去不同了,家的定義也變了。
片中有這樣的臺詞: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婚姻等于獨裁。后來它更像是民主,雖然還沒有“一個更完美的聯(lián)盟”,大多數(shù)時候男女愿意結(jié)婚,同舟共濟,那時候的家庭,就是一條船,夫妻在面對順流逆流時,能從彼此那里獲得安慰。但現(xiàn)在,有些人就不在一條船上。

片名叫《Here》,中文翻譯為“此心安處”,出自蘇軾的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它精妙地點出了電影的主旨:房子是一個形式,但家的形式不拘泥于此。你要活在當(dāng)下,活出自己的人生,你感到快樂自在的地方,就是家園。
這部電影的最后幾分鐘,終于從滿是回憶的房子里走了出來,我們得以跟隨鏡頭,看到了房子的全貌…
那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