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消息,5月6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中歐關系迎來重大轉機。

回溯過往,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在過去幾年因復雜因素出現波折。歐盟曾受美國蠱惑,就所謂新疆“人權問題”惡意炒作,對中方官員和實體實施制裁,中方果斷反制。2023年4月,歐洲議會制定相關限制措施,導致中歐立法機構對話渠道中斷。中歐間這一關鍵合作陷入停滯,對雙方經貿、政治等多領域交流均產生負面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當下中歐關系轉暖,背后有著深層次原因。特朗普上臺后,推行一系列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的政策。其對歐洲汽車、鋼鋁加征25%關稅,對其他商品加征10%基礎關稅,將歐洲國家與其他國家“一視同仁”,嚴重損害美歐傳統(tǒng)盟友關系。在這種壓力下,歐洲的獨立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今年3月稱,中歐關系是當前世界最復雜和最重要的關系之一,歐洲如何把握對華關系,是歐洲未來經濟繁榮和安全的決定性因素。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也批評美國加征關稅嚴重沖擊國際貿易。

與此同時,中方始終秉持平等、開放、合作的態(tài)度,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在國際事務中展現出大國擔當與責任。歐盟也逐漸認識到,與中國加強合作,對于自身經濟發(fā)展和全球影響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并且,2025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在這一重要節(jié)點,雙方都希望推動關系取得新突破,為未來合作奠定更堅實基礎。據統(tǒng)計,中歐建交50年來,雙方年貿易額從24億美元增長到7858億美元,增長了300多倍,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多邊協(xié)調合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中歐關系的升溫讓特朗普政府感受到壓力,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特朗普政府不僅繼續(xù)在貿易領域對中國保持高壓態(tài)勢,還在臺海問題上頻繁挑釁,妄圖以此牽制中國發(fā)展。同時,對歐洲提出不合理的關稅減免條件,試圖維持美歐之間不對等的經貿關系,防止歐洲進一步倒向中國。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減稅及解除管制的“組合拳”,不僅沖擊了全球經濟秩序,也讓美歐關系的裂縫進一步擴大。美國的這些舉措,本質上是其單邊主義和霸權思維的延續(xù),為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穩(wěn)定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中方保持戰(zhàn)略定力,同時基于多方面考慮,同意與美方接觸。近期,美方高層不斷就調整關稅措施放風,并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希望就關稅等問題展開對話的信息。中方對美方傳遞的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自身利益以及美國業(yè)界和消費者的呼吁后,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中方高層將于本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等美方代表就恢復中美貿易談判展開對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中方在對美接觸中,始終堅守原則與底線。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錯誤行徑,要求美方正視自身錯誤,認識到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中方強調,任何對話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開展。中方維護自身發(fā)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捍衛(wèi)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國際經貿秩序的立場和目標毫不動搖。如果美方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xù)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

展望未來,中歐全面恢復立法機構交往,為雙方在經貿、政治、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帶來廣闊前景。雙方將舉行戰(zhàn)略、經貿、綠色、數字等高層對話,在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chuàng)新、數字經濟等全球性議題上有望開展更深入合作,為全球多極化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而中美此次接觸,若能達成建設性成果,將為雙邊經貿關系及全球經濟秩序穩(wěn)定帶來積極變化。但需注意,在臺灣問題等敏感因素影響下,中美關系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后續(xù)走向仍需持續(xù)關注。中歐合作與中美接觸,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深刻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