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政復議成為昆明市年度法治建設的關鍵詞之一。2024年,是貫徹實施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開局之年。新法實施一年來,昆明市行政復議機構圍繞主渠道建設、實質化解、全鏈條監(jiān)督、高質效辦案等重點內容,著力提升行政爭議吸納能力,聚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升行政復議公信力,傾力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建設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和企業(yè)選擇通過行政復議解決行政爭議,為推進法治昆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吸納能力顯著提升 主渠道作用充分發(fā)揮

為減少行政爭議和行政違法行為發(fā)生,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協調配合,近日,昆明市司法局聯合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昆明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首次發(fā)布2024年昆明市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白皮書,進一步規(guī)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執(zhí)法水平。

白皮書內容包括昆明市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年度報告、5個行政復議典型案例、7個行政訴訟典型案例,這一舉措標志著昆明市在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領域的信息公開和透明度建設邁出重要一步,為社會各界了解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工作提供了權威參考。

數字是最好的佐證。2024年,昆明市兩級行政復議機構新收行政復議案4714件,同比上升56.6%;昆明市兩級人民法院新收行政訴訟案1715件,同比下降34.84%?!耙簧唤怠蓖癸@行政復議已成為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

“昆明市司法行政系統(tǒng)在2024年的行政復議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未來,昆明市將繼續(xù)深化改革,不斷提升行政復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建設法治政府、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作出更大貢獻。”昆明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爭議化解成效顯著 切實保障群眾權益

2024年,昆明市辦結行政復議案件3045件,經復議后提起訴訟的一審案件231件,復議訴訟比為13∶1,案結事了率達92.4%,超過全國平均值2個百分點。

2024年,昆明市行政復議案件調解和解337件,調解和解率15.5%。其中,當事人自愿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272件,經調解和解的65件。通過調解和解方式結案,不僅有效化解了行政爭議,還能減少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情緒,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這些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社會主體在發(fā)生行政爭議時選擇通過行政復議解決問題,行政復議社會認可度、信任度不斷提升。

“行政復議案件平均辦理時限約51天,較行政訴訟周期壓縮60%以上,行政復議案件聽取當事人意見率和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聽證率、專家咨詢率達100%,通過‘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模式快速響應群眾利益訴求。”昆明市司法局副局長周紅玉介紹。

行政復議案件數量的大幅增長,反映出行政復議在化解行政爭議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群眾和企業(yè)選擇通過行政復議來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直接進入行政訴訟程序。

“行政復議具有協調方式靈活多樣、案件背景調查更為全面、矛盾癥結查找更精準、內部糾錯更加高效等優(yōu)勢?!敝芗t玉表示,這些優(yōu)勢使得行政復議在化解行政爭議時能夠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減少當事人訴累。

源頭化解行政爭議 市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

行政復議可通過制發(fā)行政復議建議書和意見書,加大對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的糾錯力度,強化源頭治理效果。這不僅規(guī)范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也進一步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此外,通過制發(fā)行政復議建議書、意見書、司法建議書,可加大對爭議高發(fā)執(zhí)法領域及典型違法行為的監(jiān)督及糾錯力度,強化行政爭議源頭治理效果。

2024年,昆明市行政復議機關共制發(fā)行政復議建議書13份、行政復議意見書20份,共收到反饋31份,反饋率為93.94%。

打造符合時代需要的執(zhí)法隊伍,建設專業(yè)化、正規(guī)化、高素質的執(zhí)法隊伍,是從源頭減少行政爭議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人才保障。

昆明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案件總數為1167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97.74%,同比上升5.61%。其中,昆明市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100%。

昆明市級行政機關在及時關注和掌握轄區(qū)內各(縣)區(qū)執(zhí)法情況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針對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主動加強對下監(jiān)督和內部指導。同時,及時梳理并規(guī)范執(zhí)法流程,構建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執(zhí)法流程。

那么,如何切實從源頭減少行政爭議發(fā)生,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

“對法院、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司法建議、復議意見及聯合發(fā)布白皮書中指出的共性、典型性問題,應加強分析研判,以點帶面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薄独ッ魇行姓妥h和行政審判年度報告》給出答案。

記者 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