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有人出世,輔助明主成就一番霸業(yè)。有人隱世,茍全性命于山野。
三國中,出世者比比皆是,如諸葛亮、周瑜、龐統(tǒng)、賈詡等,但也有3位隱士至死都沒有出山。
一、 水鏡先生司馬微
三國中,有多位頂級謀士來自潁川郡士族,如曹操的謀士荀彧、荀攸、郭嘉、戲志才、陳群、鐘繇、杜襲,袁紹的謀臣郭圖、辛評、辛毗,劉備的謀臣徐庶等,他們都是三國中的頂尖謀臣。
水鏡先生司馬微,精通奇門、經(jīng)學(xué),且學(xué)識廣博,有知人之明,才華、謀略不輸荀彧、荀攸等人。

漢末年間,天下大亂后,劉表治理的荊州和平穩(wěn)定,是當(dāng)時的一片凈土,很多隱士前來荊州定居,水鏡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但沒有遇上知己?!眲⒈砬叭グ菰L司馬徽。水鏡先生知道劉表心胸狹隘,容不下有才德之人。見到劉表后,他寡言少語,不談?wù)摃r勢,這讓劉表覺得水鏡先生名不副實,只是一個小書生而已,就不再理會司馬徽了。
劉備被曹操擊敗,無處可去后,前來荊州投靠劉表。
在荊州期間,劉備被劉表手下將領(lǐng)蔡瑁陷害,騎馬逃命時,誤打誤撞,來到了水鏡先生隱居地。
經(jīng)牧童指引,劉備見到了水鏡先生,并與水鏡先生討論世事。

劉備非常敬佩水鏡先生的才識,想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水鏡先生婉拒了。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2位人才,諸葛亮和龐統(tǒng)。之后,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了。龐統(tǒng)在江東擔(dān)任周瑜的幕僚。周瑜死后,孫權(quán)不肯重用龐統(tǒng),他也就來到荊州投奔劉備。水鏡先生至死沒有出山。
二、 崔州平
諸葛亮有4個好朋友,他們是徐庶(徐元直)、石韜(石廣元)、孟建(孟公威)和崔鈞(崔州平)。
劉備來投靠荊州劉表時,徐庶和石韜為躲避戰(zhàn)亂,也在荊州定居。徐庶很仰慕劉備,所以主動前來投奔他,輔佐劉備。徐庶是三國中的頂級謀臣。曹操擔(dān)心劉備在徐庶的輔佐下如虎添翼,實力更加強大后成為自己的心腹之患。讓人將徐庶的母親帶到了曹營,逼迫徐庶來投奔自己。

徐庶離開劉備時,為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
諸葛亮的另外2位朋友,石韜、孟建選擇了為曹魏效力。石濤在曹魏擔(dān)任郡守、典農(nóng)校尉等職。孟建擔(dān)任涼州刺史、征東將軍等職。諸葛亮北伐期間,曾嘆息他的2位好友在曹魏未受重用。
崔州平,出身于世家大族博陵崔氏,太尉崔烈之子。
崔州平擔(dān)任過東漢的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等職。崔州平的父親崔烈被董卓殺害后,崔州平跟隨袁紹在山東起兵,討伐過董卓。崔州平的才智謀略非常出眾,但是他厭惡官場的腐敗和賣官鬻爵的現(xiàn)象,認(rèn)為大漢氣數(shù)已盡,無藥可救了。天下大亂后,他卻放棄官職,歸隱山林了。
三、 龐德公
龐德公是襄陽的名士、隱士,精通經(jīng)史兵法,很有韜略、謀略,對天下大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龐德公還慧眼識才,提攜和發(fā)掘了諸葛亮、龐統(tǒng)。
諸葛亮曾“獨拜床下”,向龐德公學(xué)習(xí)軍事謀略、奇門遁甲、天文地理等。龐德公是龐統(tǒng)的叔叔,將自己畢生所學(xué)傳授給了龐統(tǒng)。他還將龐統(tǒng)推薦給司馬徽,讓龐統(tǒng)跟隨司馬徽學(xué)習(xí)謀略等。

龐德公稱司馬徽為“水鏡先生”,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讓他們?yōu)樘煜氯怂熘?/p>
劉表深知龐德公是一位德高望重,很有謀略的頂尖人才,所以親自前去拜訪龐德公,他想邀請龐德公出山輔佐自己。劉表說:“你保全了你一個人,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龐德公認(rèn)為,鴻鵠在高林之上筑巢,是為了晚上有個棲息之地。龜黿在深淵下面作穴,也是為了晚上有歸宿之地。人的取舍與行為舉止也是人的巢穴,萬物都只是為了得到他們各自棲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他所要保全的。面對劉表的各種勸說,龐德公始終不為所動,劉表只能遺憾離開。
不斷有人拜訪龐德公。龐德公不堪其擾,帶著家人前往鹿門山采藥,從此一去不返,下落不明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