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保險公司贊助的都市劇,讓一條項鏈賣爆了。
2.96克拉的莫桑鉆,市價不過50元,外加一根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魚線,標價358元的人魚之淚,過去一個月竟然賣出了超過10萬條。
當法國輕奢品牌AGATHA決定植入《蠻好的人生》這部優(yōu)酷劇集時,沒人想到這條“假鉆石”項鏈會成為年度現(xiàn)象級單品。
抖音單日銷量瞬間破1000,天貓店鋪客服被問“胡曼黎同款”到系統(tǒng)崩潰,義烏仿款工廠連夜改模具趕工。
傳統(tǒng)品牌苦求不得的“品效合一”,竟被一部中年女性逆襲劇輕松實現(xiàn)。
這背后是消費邏輯的質(zhì)變:消費下行時代,人們早已看透奢侈品不保值的神話,但仍愿意花“小錢”為夢想中的人生買單。誰能識別這種情緒需求,再搭配合適價格帶的單品,誰就能以銷量制勝。
當孫儷飾演的保險經(jīng)紀人胡曼黎甩出保單時,脖頸閃過的微光,照亮的不僅是女性的獨立道路,更是消費品一種全新的影視劇植入可能。
影視植入的終極形態(tài),不是“讓觀眾記住產(chǎn)品”,而是“讓產(chǎn)品代表觀眾想要的人生”。
AGATHA項鏈的勝利證明,與其追求鏡頭數(shù)量,不如死磕三個問題:你的產(chǎn)品能解決劇中人的什么痛點?觀眾是否愿意為這個“痛點”代入付費?他們下單的門檻與路徑是否絲滑?

與人設強綁定,高頻搶占記憶
為什么這條項鏈的植入堪稱“教科書級”?
因為它同時滿足了三個要素:與劇情人設高度契合,產(chǎn)品有足夠突出的特點,價格帶卡位精準。
這部劇是典型的大女主劇,女主胡曼黎的設定是從底層打拼起家的金牌銷售,雖然被人陷害經(jīng)歷種種磨難,但百折不撓、見招拆招。
這種不依靠男人,獨立自主拼搏的女性精神,與AGATHA傳遞的品牌價值,還有人魚之淚這條項鏈主打的“獨立女性”標簽完美契合。
品牌植入想要成功,需讓商品成為角色“人格化”的延伸,讓商品成為“角色人格”一部分。
胡曼黎張揚、市儈但堅韌,愛錢更愛穿奢侈品。此時一顆孤零零的鉆石,象征胡曼黎的“虛榮與野心”剛剛好,若換成珍珠則不免有些違和。
而且這條項鏈頻繁出現(xiàn)在她簽單、談判等高光場景,幾乎成為角色“戰(zhàn)斗力”的視覺符號。觀眾在代入角色成長的同時,潛意識中將項鏈與“人生場景”綁定,觸發(fā)消費沖動。
這種“每集必現(xiàn)”的高頻曝光策略,通過多重場景化植入來強化記憶,不僅讓產(chǎn)品的心智滲透率變高,還打到了潤物細無聲的“種草”效果。

單鉆懸浮吸睛,百搭還顯貴
人魚之淚之所以能爆,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條項鏈擁有視覺沖擊與社交貨幣的雙重屬性。
一是產(chǎn)品設計有特點,有非常獨特的辨識度;二是能創(chuàng)造社交談資,有傳播力;三是在直播電商環(huán)境下,有視覺沖擊力,消費者更容易被刺激下單。
這條項鏈是“隱形魚線+單鉆懸浮”的設計,魚線肉眼幾乎看不見,只留有一顆鉆石在脖頸上,在鏡頭特寫下就像“憑空懸浮的星光”,視覺沖擊力極強。
而且還因為是一顆接近3克拉的單鉆,足夠突出顯眼,會顯得很昂貴,用戶會第一反應是奢侈品牌,給佩戴者足夠的面子和情緒價值。
因為造型足夠獨特,甚至在設計時就埋下了“話題基因”和傳播鉤子,所以劇一播出就引發(fā)了熱烈討論,甚至進一步裂變種草。
小紅書上有網(wǎng)友頻頻發(fā)問“孫儷是在脖子上鑲嵌了一顆鉆石嗎?”“脖子上鑲鉆石疼不疼???”

另外,劇里的多個場景都證明,這條項鏈在生活、職場類,搭配正裝、T恤哪怕睡裙都不違和,百搭屬性延展了佩戴場景,更降低了消費者的下單門檻。
定價加速決策,電商多平臺承接
AGATHA這條項鏈在轉(zhuǎn)化上最順利的環(huán)節(jié),就在于它非常誘人的價格卡位。
鉆石下行,培育鉆上行,莫桑鉆橫行。
現(xiàn)代婚戀市場下,消費者已經(jīng)不再為“一顆恒久遠,真愛永流傳”的誓言買賬,天然鉆石再怎么營銷也撐不起它的溢價,再加上消費下行,鉆石市場一路走低。
莫桑鉆雖然是人工合成,但表象特征與鉆石在肉眼下差別不大,而且價格極其便宜,每克拉售價不超過百元,所以成為當下鉆石市場“質(zhì)價比”的首選。
2.96克拉的人魚之淚兩款SKU定價分別為296元和358元,差別僅在于鏈條是否可調(diào)節(jié),這一價格錨定既符合劇中“中產(chǎn)打工人”的消費水平,又切中現(xiàn)實觀眾“輕奢入門”的精準需求。
劇中,胡曼黎雖年薪百萬卻常顯“虛榮”,觀眾既能共情其“精致窮”,又因搜索這條項鏈后,因為性價比極高而產(chǎn)生“我也買得起”的心理暗示,形成“劇情共鳴→價格認同→即時下單”的閉環(huán)。
影視觀眾多為即時消費型,單價300元以下的產(chǎn)品轉(zhuǎn)化率最高。這款項鏈錨定的剛好在消費者的“沖動下單區(qū)間”,因此能大幅降低轉(zhuǎn)化門檻。
瀝金點評
AGATHA在《蠻好的人生》的銷量勝利,標志著影視植入正從“流量游戲”邁向“情感經(jīng)濟”。
當劇情、人設與商品特質(zhì)高度契合,植入不再是討人厭的口播硬廣,而是觀眾情感與消費欲望的催化劑,是精準價格帶對目標人群的一場情緒狙擊。
商品能否爆紅,不取決于曝光次數(shù),而取決于它是否承載了觀眾對角色、劇情的情感投射。
品牌若想復制這一路徑,必須拋棄“粗暴露出”的舊思維,轉(zhuǎn)而深耕內(nèi)容與產(chǎn)品的精神共鳴,用更契合情緒、更契合客群心理價位的產(chǎn)品做承接。
畢竟,觀眾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角色的人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