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泓博

為了還債,丈夫和親兄弟幾個一起去當(dāng)兵,丈夫是炮兵,現(xiàn)在叫火箭軍。她生下了兩個大胖小子,獨(dú)自撫養(yǎng)他們長大,她對自己永遠(yuǎn)那么狠心,一個瘦弱的婦女硬是拼上一個男勞力的工作量。她從來沒有對哪個兒子偏袒過,誰要說她偏心,她一定要跟你理論到底——親兒子也不敢這么開玩笑。她在田里勞作的背影,深深刻在了小兒子的腦海里,她的汗水都是曬干的地瓜混合著下雨前泥土的氣息。她手里變戲法似的冒出的咸鴨蛋,就著地瓜干,是小兒子童年最喜歡的零食。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她不管老伴一個人在老家,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里,帶大兒子家的大孫女、二兒子家的大孫子,她也從來沒有對哪個偏袒過,誰要說她偏心,她甚至?xí)钡啬ㄑ蹨I——孫女孫子也不敢這么開玩笑。她在廚房勞作的背影,深深刻在了大孫子的腦海里,她的汗水都是廚房的油煙混合著新鮮蔬菜的香氣——或許是花生油和芹菜的香氣吧。點(diǎn)上幾滴醬油的雞蛋羹,豆角碎下的手搟面,打了兩個荷包蛋的方便面,煎得油油的豬肉片……大孫子的飯菜永遠(yuǎn)是這樣不重復(fù)的豐盛。

孫子上幼兒園起得晚,她就做兩頓早飯,一頓和兒子兒媳一起吃,一頓孫子單獨(dú)吃。送下孫子上學(xué),她跑到超市門口排長隊(duì),為的就是搶剛開門擺上的新鮮蔬菜。當(dāng)她提著孫子心心念念的旱冰鞋出現(xiàn)在幼兒園大門口,那一刻,在孫子眼里,她簡直就是個英雄——她本來就是英雄吧。她牢牢記得那時孫子最饞的食物是烤豬舌頭和大餅,拉著大嚼特嚼的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逢人就說:“啊呀,這孩子可能吃了,這么大小一根(豬舌頭),還有一個火燒,一個人全吃上了!”在熟人的驚呼里,她一次次享受著撫養(yǎng)起兩代人的成就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子小時候,夏天的人造棉單衣都是她從集市淘來的,冬天的棉衣、棉褲、毛衣、手套,都是她親手織的,手套不僅有四指并攏的,甚至還有五指半指的——為的就是孫子在教室里寫字方便。孫子在學(xué)校玩的繩子游戲——“翻棉擔(dān)”,都是一個個吃飽喝足的午后,她手把手教的。她最愛嘮叨的一句話就是:“做人,你得雷厲風(fēng)行,你把活做得別人挑不出毛病來,你就成(功)了。”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任勞任怨,她無時不刻在用行動踐行著她這句信念。

時至今日,每逢孫子孫女回到老家,離開時候車子后備箱永遠(yuǎn)都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再也塞不下任何東西,菜園里臨時挖出來、親手擇干凈、一把把捆好的菜,早就包好、凍起來、分成一頓一小袋的包子、水餃,親戚送來卻不舍得享受、一直留到孫子孫女回家的一箱箱牛奶、罐頭……家里人知道她喜歡吃海鮮,買來大魚大蝦堆在老家的冰柜里,下一次回老家,那些海鮮還是完完整整地躺在原先的地方,不曾挪動半分,她笑著:“等你們回來一塊吃嘛,小孩子長身體需要營養(yǎng),我和孩子爺爺也吃不動。”老伴在旁邊也樂樂呵呵地點(diǎn)頭。

她就是我的奶奶,一個因?yàn)樵缒旮邚?qiáng)度勞動,導(dǎo)致現(xiàn)在佝僂著腰,飽受關(guān)節(jié)炎陣痛煩擾的老人。她喜歡嘮叨,但從來不講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辛苦,她為孩子、孩子的孩子奔波了一輩子,我希望她可以自私些,或許愛的確是常常覺得虧欠,我們對她的愛,何時才能抵得上,她只有小學(xué)文憑的認(rèn)知里,她對我們的虧欠?

新聞線索報(bào)料通道: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diǎn)”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diǎn)”,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bào)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