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彭州佛塔因寺而生、以寺得名,

在歷經了千年的風霜與戰(zhàn)亂之后,

佛寺早已湮沒在荒草中,

只剩下這些堅強的佛塔,

屹立在這片原野與山林之間。

今天,

當人們站在佛塔下,

山風吹過,

仿佛還能夠聆聽到來自宋代的鐘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寺古塔古碑

配音/青言

在我國古代,建寺必建塔,寺與塔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彭州市北23公里的葛仙山鎮(zhèn)曲尺山中,卻有一座孤零零的云居院塔,因宋代云居院得名。南宋祝穆《方輿勝覽》一書中稱:“曲尺山有云居院,春時游覽之所。”大家好,我是青言,本周就和我一起去看看這座宋代古塔吧!

走進曲尺山中,不見寺廟,只見一座寶塔聳立。幸有唐代傳下來的兩首古詩,尚能讓人想象到云居寺昔日的輝煌。一首是元和初年彭州刺史王潛的《題云居寺》:“萬木千峰空鳥喧,潺潺溪水下長川。人來石室藏何處,一徑歸時帶暮煙?!绷硪皇资前拙右椎摹队卧凭铀沦浤氯刂鳌?“亂峰深處云居路,共踏花行獨惜春。勝地本來無定主,大都山屬愛山人?!?/p>

云居院塔傲立蒼穹,原名樂音王院塔,當?shù)厝朔Q白塔。有人形象地比喻其“遠觀如倚天長劍,近覽若破土春筍?!?/p>

《四川省彭縣地名錄》介紹:“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五月五日云居院僧祖蓮為‘記前人造建之功果,同合寺僧等謫議’,于塔基勒石?!狈Q:“云居院塔在曲尺山中,宋時樂音王祖師修建?!?/p>

據(jù)《成都市志》(文物志)記載:“該塔位于寺前約150米,為13級密檐式空心實塔,通高20.86米,塔身用磚砌筑而成。塔基呈正方形,每邊原寬4.8米,現(xiàn)寬9.3米?!蔽覀冊诂F(xiàn)場看到的白塔,自下而上逐次收縮,修長挺拔,確有亭亭玉立之感。塔身無塔室,飾虛擬假窗,只可瞻其外觀。此外,壁間粉施白堊,上作精美的彩畫、墨書。騎友們紛紛議論說,這應該算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宋代浮屠了。

微風吹過,空曠的山野里忽然響起清脆悅耳的叮當之聲。大家一抬頭,原來是塔頂懸掛著的風鈴在輕輕擺動。我粗略數(shù)了數(shù),13層檐角大概有100多只金色的風鈴。塔基一側,有一塊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立的石。石上的大部分文字,已無法辨認。唯有排列在左右的一副楹聯(lián),還清晰可見“秀嶺青山陪曲尺,端然古塔護云居”的字樣……

(向上滑動可查看更多↑↑↑)

云居院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藏群山的宋代美學典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云居院塔,建于北宋景祐年間(公元1033年),因宋代云居院得名,不過,云居院只留下了一些石階和地基,只有這座白塔是原汁原味的北宋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云居院塔就隱逸于彭州什邡交界處的曲尺山上,路遙山深,人跡罕至。13層密檐,每一層均有12枚鐵風鈴,156枚風鈴迎著山風此起彼伏。塔側有石碑,字跡古拙,刻“秀嶺青山陪曲尺,端然古塔護云居”,真是再恰當不過,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塔為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通高20.86米,自下而上逐級內收?;庋赜脳l石鑲砌,塔內中空,內部結構緊密,塔體白飾,壁面飾浮雕,檐角皆系風鐸。這里路遙山深,人跡罕至,所以近千年來基本沒什么損壞,成為彭州三座宋塔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覺寺塔

飽經滄桑的歷史見證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說塔也有殘缺美的話,那么正覺寺塔當為傳奇。正覺寺塔通高27.54米,磚砌須彌座式基座。塔外檐由菱角牙子磚和疊澀磚構成。正覺寺塔有一角塔檐已經垮塌,殘破的塔身還倔強地直插藍天,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覺寺塔的塔基很高,后人為了上下方便,修有水泥石階,仿木斗拱和覆斗式藻井清晰可見。雖然殘破,但這座塔的建筑風格、修建技術、力學結構卻得到了歷史學家、建筑學家的高度評價,被收錄進《中國古塔名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起唐塔的空筒狀加設木扶梯的內部結構,宋塔的修造技術明顯更為先進,內里是筒中筒結構,外筒和內筒之間是盤旋而上的石階,內里五層,裝飾有軒敞的穹窿頂大門和精巧的圭形窗,從門和窗的形制依稀可辨遙遠的印度血統(tǒng)。

鎮(zhèn)國寺白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精致典雅的建筑藝術結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成都出發(fā)前往彭州丹景山鎮(zhèn),不過一個小時車程,很多人會去景區(qū)游山賞花,卻并不知道,景區(qū)之外的小山之上,就是鎮(zhèn)國寺塔,從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開建,距今已經900多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鎮(zhèn)國寺塔坐北向南,為十三級密檐式方形磚塔,通身高28.34米。南面正中設拱門,塔檐疊澀十三層挑出,檐下有佛、菩薩、樂器、飛天、孔雀等各類彩色壁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鎮(zhèn)國寺塔塔基分為兩層,外部窒檐上裝飾有精美石雕,每一面各不相同,有飛天伎樂,亦有托缽僧人和高高佛塔,從圖像學意義上分析,似乎就是募集資金修造浮屠的完整故事。檐下作菱角牙子磚,以疊澀磚層增加弧度,外筒和內筒之間亦步是盤旋而上的石階,共五層,石階狹窄僅容一人勉強通過,層層疊澀兼作門洞,隔層雖有窗孔,但大多數(shù)地方都伸手不見五指,穿行其間,猶如置身神秘古堡之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塔影千年立,

山河一望中。

彭州三塔不僅是建筑史的活化石,

更是穿越時空的文化信使。

這個周末,

到彭州尋塔,

赴一場與北宋工匠的千年對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聽鑒彭州”欄目在喜馬拉雅上線啦!

快去喜馬拉雅搜索“聽鑒彭州”,聽見彭州的聲音!

本期聲音導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彭州人

配音愛好者

遂寧市女子書協(xié)會員

本期《聽鑒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xié)會

傾情合作推出!

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題為“彭州人寫彭州”。主要內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風景、歷史人文、經濟社會、民風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個景點、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個回憶、一條路、一座山……一切有關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寫成文字向彭彭砸來!

投稿方式:請在您的稿件后附上個人簡介(姓名+年齡+籍貫+聯(lián)系方式+個人照片)發(fā)送到郵箱:2840955915@qq.com。

聲音導游征集:

報名條件:只要你喜歡朗讀、表述清晰,熱愛彭州、熱愛生活,愿意傳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猶豫,趕緊來報名吧!

報名方式:請將您的朗讀音頻(3分鐘以內)與個人簡歷(姓名+職業(yè)+聯(lián)系方式+個人照片),發(fā)送到郵箱:2840955915@qq.co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246期:

第247期:

第248期:

第249期:

第250期:彭州,你怎么這么好看?!

第251期:

第252期:

第253期:

第254期:

第255期:

免責聲明:

★品鑒彭州微信公眾號推文內容僅在品鑒彭州今日頭條號轉載,其他平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文中配圖支付相應稿費,若不同意使用,請告知刪除!

期數(shù):3396期

文字:劉倩 品鑒彭州

圖片:劉海清 楊天 雷田文 張勇 鄭小娟 王鳳立

音頻:青言(段嬌)

編輯:劉倩 編審:祁文靜

有一種成都生活,叫彭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品鑒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伙伴們,“品鑒彭州”微信面向全網(wǎng)征集優(yōu)秀稿件啦!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楊華 祁文靜

首席編輯:劉倩

責任編輯:梁丹 龍洋

編輯:劉代萱 鄧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