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前不久,北京市玉淵潭公園“打鳥一景”走紅網絡,不僅展現了北京的生態(tài)美景,更凸顯了銀發(fā)一族的蓬勃活力。他們手持“長槍短炮”,只為定格精彩瞬間。當觀鳥經濟與不老青春相遇,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玉淵潭公園緊鄰北京三環(huán)路。俗話說,環(huán)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近年來,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改善,使得包括長耳鸮、天鵝、鳳頭??等此前在市區(qū)難得一見的鳥類,在這里頻頻出現。今年70歲的張先生,經常會來拍鳳頭??。

攝影愛好者 張先生:這兩年鳳頭??開始在公園筑窩,觀鳥的人就多了,尤其是今年。前年只有一窩,去年有四窩,今年至少有六七窩鳳頭??。

鳥多了,拍鳥的鳥友們自然蜂擁而至。年近七旬的官先生,拍鳥已經8年。據他觀察,今年玉淵潭公園內的“長槍短炮”最多時超過50臺,而且很多都是像他這樣的老年人。在官先生他們看來,觀鳥、拍鳥,再到分享鳥兒照片,都能給銀發(fā)族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

在北京百望山公園,記者發(fā)現,觀鳥活動被組織成了比賽,參與者中不乏銀發(fā)一族和年輕人混搭成組,大家一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區(qū)域內,尋找、觀察、拍攝并準確記錄鳥種。

觀鳥愛好者 孫佳琦:剛退休的銀發(fā)族我們稱之為“強能老人”,他們時間比較自由,可以錯開旅游旺季,也會拉平觀鳥點當地的經濟。

2023年底,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guī)劃院、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等單位對中國內地觀鳥人群和觀鳥組織進行調查。
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觀鳥愛好者數量持續(xù)高速增長,已達34萬人,相比2018年調查結果的14萬人,有了成倍增長,其中銀發(fā)一族的比例也在持續(xù)增加。據某電商平臺發(fā)布的《2024銀發(fā)族消費報告》顯示,銀發(fā)族數碼相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攝影配件、三腳架等周邊產品增速顯著。

退休多年的北京市民李女士也是資深鳥友。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目前采購的數碼相機和長焦鏡頭大約花費5萬多元。盡管開銷不小,但她說,退休后在興趣愛好上進行的消費投資,是對年輕時的一種彌補,也能讓晚年生活多一份精彩。她告訴記者,如今,銀發(fā)一族拍鳥,正在從單純的設備消費轉向旅游服務消費。

攝影愛好者 李女士:銀發(fā)旅行團旅行拍鳥,大家慢慢悠悠享受著生活,在一個地方待幾天,再換個地方待幾天,慢旅行。
銀發(fā)一族助力小城“觀鳥經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銀發(fā)一族也愛上了說走就走的旅行。相比熱門景區(qū),不少銀發(fā)“鳥友”選擇跨市、跨省去追尋鳥兒的蹤跡,小城里的觀鳥經濟愈發(fā)火熱。
云南普洱的思茅區(qū)芒壩村緊鄰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寨子邊的古榕樹上,一群群可愛的鸚鵡常年與布朗族村民朝夕相伴,芒壩也因此被稱為“鸚鵡寨”。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攝影愛好者 葉繼林:我是從哈爾濱過來的,通過網友介紹專門過來拍鸚鵡和其他小鳥。

為了讓攝影愛好者們在安全距離拍攝,同時又免于日曬風吹,當地村民在自家的梯田邊搭起了觀鳥棚,這也被鳥友們親切地稱為“鳥塘”。一大早,在村民的陪伴下,鳥友們來到“鳥塘”,靜靜地開始等待,捕捉精彩瞬間。

近年來,隨著觀鳥潮的興起,芒壩村村民開始建設民宿、農家樂,并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住宿、餐飲、擺渡等服務。中老年游客們來到村里,不僅可以觀鳥拍照,還能享受鄉(xiāng)村慢生活。

湖南永州的藍山縣位于我國候鳥遷徙路線中部通道,素有“千年鳥道”之稱。春夏交替季節(jié),當地海拔1200多米的云冰山,是候鳥過境歇腳的必經之地。

隨著近年來銀發(fā)旅客的不斷增多,在景區(qū)里,無障礙設施的房型已經成為民宿標配。景區(qū)還配備了專業(yè)醫(yī)療人員和便攜式急救設備,免費為老年游客提供健康檢查和慢性病藥品等服務。

去年,云冰山景區(qū)更是投入600萬元進行適老化設施改造,建設了“登山魔毯”,加裝坡度合理的防滑步梯、扶手和休息座椅。

攝影愛好者 傅祖學:我們在觀鳥之余,還可以順著樓道爬到山頂看風景,這個樓道設計也比較人性化,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休憩的平臺,爬累了就休息一會兒。

地處大別山脈的河南信陽羅山縣,有著朱鹮第二故鄉(xiāng)的“美譽”。每年的4至5月是信陽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最“熱鬧”的時候。

攝影愛好者 邱陸明:我從香港過來的,差不多每年都過來這邊拍鳥,那個地方鳥比較多,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鳥類。

邱陸明告訴記者,今年,香港到信陽實現了高鐵直達,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讓他和鳥友們都倍感輕松。
圍繞觀鳥經濟,當地已搭建“鳥塘”69處,服務鳥友的住宿餐飲酒店有60家,每年接待觀鳥人員3萬人次,其中銀發(fā)群體占總人數的80%。

攝影愛好者 王連弟:我79歲了,剛才上山有點喘粗氣,跑到鳥塘更喘粗氣。值得,累也值得。

為了扶持壯大觀鳥這一新興產業(yè),當地還打造了18公里的生態(tài)觀鳥步道,將董寨境內的60多個觀鳥點串連成線。

攝影愛好者 唐鎖成:全國的鳥類有一半基本都在這,我們早就想來,吃飯住宿都挺好,不虛此行。
(總臺央視記者 潘虹旭 馬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