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元申,80年代的武俠巨星,演《大俠霍元甲》火遍香港和內(nèi)地,誰不認識那個拳腳生風的霍大俠?可如今,他在美國街頭,穿著舊衣服,拎著超市袋子,低調(diào)得像個普通老頭。
曾經(jīng)的輝煌換來一身傷病和爭議,他放下名利,出家又還俗,選了條沒人懂的路。
有人說他活得灑脫,有人覺得他太冷漠。
75歲的他,到底在追啥?這樣的日子,真是他想要的嗎?
黃元申的童年,窮得讓人心酸。

1948年,他出生在上海,兩歲隨家人來到香港,擠在九龍的破舊公寓里,六個兄弟姐妹共用一張飯桌,常常連飽飯都吃不上。
12歲,他開始打工,搬貨、送報紙,干著比自己個頭還重的活兒,從沒喊過一聲累。
生活的磨礪讓他學(xué)會了咬牙堅持,也磨出了比同齡人更硬的脾氣。
偶然的機會,他拜詠春拳大師葉問為師,和李小龍成了師兄弟。
練功房里,汗水滴在木地板上,他的拳法越打越有勁,招式干凈利落。
20歲那年,他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武術(shù)比賽,一路過關(guān)斬將,拿下冠軍,名字第一次上了報紙。

武術(shù)成了他改變命運的敲門磚,弟弟看出他的天賦,幫他報名TVB藝員訓(xùn)練班。
1971年,他簽進邵氏,從最底層的跑龍?zhí)赘善穑岬谰?、擦地板,啥臟活累活都接。
1972年的《餓虎狂龍》讓他嶄露頭角,次年的《猛虎下山》更讓觀眾記住了這個動作硬朗的年輕人。
他的詠春拳帶著股俠氣,鏡頭前揮拳生風,導(dǎo)演們夸他踏實,觀眾也越來越喜歡。
那幾年,黃元申靠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在演藝圈一步步站穩(wěn)了腳。
70年代末,香港娛樂圈像一鍋沸騰的湯,武俠劇、動作片風靡一時,TVB和邵氏的片場忙得熱火朝天。

黃元申1976年加入TVB,憑著扎實的武術(shù)功底和認真的態(tài)度,片約像雪片一樣飛來。
他的身手利落,演技不浮夸,導(dǎo)演點名要他。
1981年,他接下《大俠霍元甲》的主演,飾演民族英雄霍元甲。
這部劇一播出,徹底火了。
香港街頭巷尾都在聊霍大俠,播出時段家家戶戶守著電視。
劇集傳到內(nèi)地,掀起一股學(xué)武術(shù)和粵語的熱潮,連小學(xué)生都在操場模仿霍元甲的拳法。
黃元申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走在路上粉絲圍上來,簽名簽到手軟。

但光環(huán)有多亮,陰影就有多重。
為了讓動作真實,他堅持不用替身,拍戲時摔打受傷是常事,肩膀一次重傷留下了后遺癥,走路都疼。
娛樂圈的競爭更像個無底洞,表面風光,背后全是明爭暗斗。
黃元申忙得像個陀螺,常常拍戲到凌晨,回家時家人都睡了。
他和演員史倩予結(jié)婚,生了一兒一女,本來挺和睦的小家,卻因為他的缺席漸漸冷了下來。
史倩予抱怨他顧不上家,夫妻倆話越來越少。

更麻煩的是,他和趙雅芝合作多了,八卦雜志開始捕風捉影,硬說他倆有曖昧。
趙雅芝當時婚姻也不順,媒體趁機炒作,甚至扯出一封莫須有的信。
黃元申和趙雅芝多次澄清,風波卻像火燒不盡的野草,鬧得沸沸揚揚。
家里的裂痕越拉越大,外界的議論像石頭壓在他心頭。
1989年,41歲的黃元申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傻眼的決定:他剃度出家,法號衍申,徹底退出娛樂圈。
他住進寺廟,吃素念經(jīng),過上與世無爭的日子,父母、妻子、孩子的探望一概謝絕。

外界議論紛紛,有人說他被緋聞和家庭矛盾逼得走投無路,有人說他早就看透名利,私下常讀佛學(xué)書,想追尋更深的東西。
真相可能兼而有之,娛樂圈的喧囂、家庭的裂痕、輿論的壓力,像一張網(wǎng)把他困住,而出家,是他給自己找的出口。
他在寺廟待了16年,清晨打坐,午后念經(jīng),日子簡單到像一潭清水。
寺里的生活讓他遠離了鎂光燈和八卦,內(nèi)心漸漸平靜。
2005年,母親病重打破了這份寧靜。
他還俗回到香港,陪母親走完最后一程。

還俗后的黃元申,沒再追逐過去的熱鬧。
他保留了出家時的習慣:不貪名利,不愛交際,生活淡得像白開水。
他坐公交,逛菜市場,買菜時跟攤主聊兩句,偶爾被老粉絲認出,就雙手合十說聲謝謝。
香港的街頭,他像個普通老頭,沒人再把他當明星看。
他的婚姻早在出家時就結(jié)束了,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但父子間的關(guān)系始終疏遠,像隔了一堵看不見的墻。
母親去世后,黃元申去了美國,住在一間不起眼的公寓里。
75歲的他,生活簡單得像一張白紙:讀書、打坐、散步,偶爾去超市買點米面蔬菜。

他穿舊衣服,拎著塑料袋,走在街頭沒人認得出他曾是熒屏上的英雄。
朋友梁小龍說,他喜歡一個人待著,連老友的探望都婉拒了,覺得自己跟過去的緣分已經(jīng)了了。
2023年,他回香港處理家事,待了沒多久就回了美國,繼續(xù)他的低調(diào)日子。
去年,梁小龍提到,他身體還行,偶爾聊聊家常或往事,語氣平靜得像在說別人的故事。
最近有人在美國街頭見過他,背有點駝,拎著超市袋子,慢慢走回公寓,轉(zhuǎn)眼就不見了。
黃元申的選擇,總是讓人議論不休。

有人覺得他活得真自由,敢扔掉名利,活出真我,活得像個隱士;也有人說他太冷漠,拋下家人不管,顯得無情。
他的兩個孩子各自成家,跟他的聯(lián)系早就淡了,婚姻的破裂也讓他成了孤家寡人。
他從不回應(yīng)這些評價,偶爾跟朋友通個電話,語氣淡然,像在說一件無關(guān)緊要的事。
他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名利與平靜的拉鋸戰(zhàn)。
80年代的香港,武俠劇點燃了無數(shù)人的熱血,可演英雄的人,卻選擇了最安靜的退場。
黃元申的路,到底是對是錯?75歲的他,找到了心里的答案嗎?沒人知道。
或許,他還在那條低調(diào)的路上,用每一步的腳步,慢慢丈量自己的答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