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爾的生活》
一部講述生活且真正“活”的電影,從X愛到舞蹈,從派對到食物...代入感極強,難以致信的真實,似乎就發(fā)生在面前,鏡頭都要貼到演員的臉上,兩女主每一絲表情都發(fā)自內(nèi)心,表演讓人驚嘆!食物、真實的X愛,看似很法國的故事,卻讓每個人都感同身受,于是餐廳里Adele再次見到Emma時我也不知不覺落下淚來。

2. 《美麗的人》
老故事的現(xiàn)代版,但是導(dǎo)演處理的又很懷舊,片中除了人物的服裝,看不到其他現(xiàn)代元素。古舊的教室,手寫的情書,冷色調(diào)的畫面,在陰冷的巴黎……都是關(guān)于青春傷感的回憶。茱尼是幸運的,她被小正太和英俊的意大利語老師愛慕著,可另一方面,茱尼又是可憐的,雖然自己十分漂亮卻不相信愛情,她不敢和一個人長相守,失去了愛人的能力。這部片子的主演不能用俊男美女形容,他們的美很干凈,原生態(tài)的美麗。

3. 《法L西特P》
我可太愛安德森這種調(diào)調(diào)了。放棄了以往一部分極其精密的絕對對稱及相對應(yīng)的演繹方式,安德森這次在鏡頭的運用上更加靈活自如,影片的層次感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真的每個畫面都信息過載:文本,特效字幕,布景等等。從藝術(shù)、ZZ、美食三個維度表白法蘭西、致敬紐約客,電影形式和以往一樣紛繁有趣,且多有迷文迷影上的致敬。

4. 《大電站》
作為一部不夠輕快的電影,無論是二人感情還是核電站的窒息氛圍直到第二次交媾才變得粘稠起來,之前倆人在車上那段只能看到肉察覺不到火花,實在是過于慢熱。電影十分細膩,情感飽滿,但導(dǎo)演只拍出了感覺,沒拍出力度,隱喻有了,故事太雜,人物架構(gòu)錯綜復(fù)雜得沒有邏輯,男女主角之間的關(guān)系也沒什么說服力,沒看到愛情是死亡,只看到愛情是沖動,即便有塔哈·拉希姆和蕾雅·賽杜撐場,也會讓人倍感枯燥和糾結(jié)。

5、《007:無暇赴死》
整個電影氣質(zhì)不對,可以是任何特工電影,作為007電影太擰巴了……為了補充邦德的人性,直接把家庭搬出來,圍繞家庭找動機,然后所有的情節(jié)、人物、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最后那一刻在服務(wù)。中規(guī)中矩,情節(jié)有點拖,跟之前的比起來高下立見。主要原因還是既要立人設(shè),又要拍故事,還有很多新角色加入,原素較多,卻沒有更好的方式調(diào)和在一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