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繁花》還在黃河路飆車,今年《北上》就把運河拍成了‘偶像劇賽道’?!?/p>
這句網友調侃,精準概括了2025年國產劇開年的魔幻現(xiàn)實。
曾幾何時,《人世間》《狂飆》讓觀眾相信“國劇春天來了”。
可三個月不到,五部“爛劇天團”就用實力證明:資本套路深,追劇需謹慎!

《難哄》:打著女權旗號的“男性凝視教科書”
“九集六次性騷擾,編劇是在寫《刑法案例集》嗎?”
《難哄》開播后,這句評論迅速登上熱搜。作為熱門IP改編劇,原著中獨立颯爽的記者女主,在劇中秒變“哭包戀愛腦”。

這部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記者溫霜降與投行精英桑延從校園到職場的糾葛愛情。原著中,女主憑借專業(yè)能力揭露社會黑幕,男主則是表面毒舌實則深情的“反差萌”人設。
但是在劇中,女主的故事直接被“魔改”:走在大街上遇到暴露狂,職場被上司騷擾,原配找上門來扇耳光,出租屋里被偷看洗澡……
短短九集,性騷擾情節(jié)比《法治在線》還密集。

更離譜的是,女主為談戀愛辭職刷盤子、冠夫姓偽裝身份,被觀眾怒批“新時代裹小腳”。
劇方營銷卻主打“甜虐愛情”,官微配圖文案“被愛治愈的女孩最勇敢”,直接引爆女權主義者聲討。

觀眾怒其不爭:“這哪是女性成長劇,分明是《霸道總裁馴養(yǎng)指南》!”
更離譜的是,劇方將性騷擾情節(jié)當賣點,被批“用女性苦難博流量”。
網友辣評:“建議改名《難忍》,更貼切!”

《北上》:茅盾文學獎的“翻車現(xiàn)場”
“運河史詩變創(chuàng)業(yè)雞湯,白鹿演技堪稱‘西八式災難’?!?/strong>
頂著茅盾文學獎光環(huán)的《北上》,本被寄予“年代劇王炸”厚望,結果卻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典型。
改編自徐則臣同名小說,講述京杭大運河畔多個家族跨越百年的興衰變遷,原著被譽為“中國版《百年孤獨》”。
原著中橫跨百年的家族史與運河文化,被生生改成北京北漂創(chuàng)業(yè)記。
虛構女主夏鳳華(白鹿飾)頂著“雞窩頭”混跡中關村,和歐豪飾演的程序員上演“運河版霸道總裁愛上我”。
更致命的是年代感失真:2007年背景拍出1980年代泛黃濾鏡,家庭爭吵、偷油、假QQ聊天等狗血橋段頻出。
網友痛心疾首:“這是對原著的謀殺!”
某文學評論家指出:“原著中‘運河承載文明’的厚重感,在劇中淪為‘創(chuàng)業(yè)就要談戀愛’的瑪麗蘇套路?!?/p>
《仙臺有樹》:仙俠劇的 “五毛特效復辟”
“2025 年了,還在用‘失憶?!祜埑??”
《仙臺有樹》用實力證明,仙俠劇的下限可以更低。
這部劇改編自滄月同名小說,講述上古戰(zhàn)神白璃與人類少女阿暖跨越千年的虐戀,主打“東方美學 + 高燃特效”。

但是摳圖痕跡卻堪比PPT,演員跳崖時背景云朵靜止不動,男主施展法術時特效光效糊成馬賽克。
網友戲稱“經費都花在買熱搜了”。

劇情更是老套到離譜:失憶、跳崖、三生三世,30集全靠“戀愛腦”撐場,連“拯救蒼生”都成了談戀愛的借口。
演員的表現(xiàn)同樣災難,鄧為全程面癱式表演,向涵之的“破碎感哭戲”被吐槽“像在擠眼藥水”。

該劇播放量持續(xù)低迷,某平臺彈幕區(qū)被“建議查查美術指導”“編劇是不是沒看過《花千骨》”刷屏。
導演在采訪中甩鍋觀眾“審美疲勞”,引發(fā)更大爭議:“觀眾不是看膩了仙俠劇,是看膩了敷衍!”

《大奉打更人》:碰瓷《慶余年》的 “小品式探案”
“王鶴棣的川普普通話,是全劇最大兇器。”
作為S +級古裝探案劇,《大奉打更人》開播前豪言“超越《慶余年》”,結果卻成了“段子合集”。

這部劇改編自賣報小郎君同名小說,講述現(xiàn)代人許七安穿越到古代,憑借科學知識破解奇案,從“縣衙小吏”逆襲為“護國戰(zhàn)神”。
劇中破案全靠高中化學知識,第一個案子就和稅銀有關,
王鶴棣扮演的許七安直接用“電解法”,把稅銀中的金屬鈉提取了出來。
被網友調侃 “這是《走近科學》古裝版”。

配角也集體降智,反派智商忽高忽低,衙役破案全靠男主開掛。
王鶴棣蹩腳的普通話和浮夸演技遭群嘲:“這不是《慶余年》,是《慶余笑話年》!”
某影評人分析:“這說明國產劇不是不能創(chuàng)新,而是創(chuàng)新得太敷衍?!?/p>
《六姊妹》:年代劇的“裝嫩與狗血狂歡”
“梅婷陸毅集體裝嫩,濾鏡磨皮到親媽不認。”
作為主打女性成長的年代劇,《六姊妹》開局就陷入“吵架模式”:重男輕女、職場內斗、姐妹反目,集集吵得人腦殼疼。

這部劇講述了上個世紀江南小鎮(zhèn)六個性格迥異的姐妹,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經歷親情、愛情、事業(yè)的多重考驗。
這樣的年代劇本身是大家都喜歡看的題材,但是劇中中年演員硬演20歲青年,梅婷飾演的大姐梳著“齊劉?!?,陸毅飾演的知青留著 “三七分”,辣目洋子飾演的老六全程“瞪眼式演技”。
磨皮濾鏡開到 “人均 AI 臉”,網友調侃:“這哪是年代劇,分明是《甄嬛傳》之‘更年期版’!”

劇情更是狗血到離譜:老六突然被原諒、強行大團圓結局,邏輯崩得稀碎。
某觀眾在長評中寫道:“這不是女性成長史,是編劇的腦洞黑洞現(xiàn)場!”

結語
五部爛劇的共性,暴露了國產劇三大頑疾:
1.“流量為王”:管你適不適合,流量明星往死里塞,結果梅婷陸毅裝嫩翻車,白鹿鄧為演技遭嘲。

2. “劇本敷衍”:魔改原著、邏輯硬傷、價值觀扭曲,《難哄》的性騷擾情節(jié)、《北上》的創(chuàng)業(yè)雞湯,編劇為了吸引觀眾強行“加戲”。

3.“制作擺爛”:特效五毛、摳圖嚴重、濾鏡濫用,《仙臺有樹》的 PPT 背景、《六姊妹》的 磨皮,讓觀眾越看越出戲。

正如網友所說:“觀眾的遙控器是長眼睛的?!?/p>
從《流浪地球》到《漫長的季節(jié)》,市場早已證明:好內容永遠不缺觀眾。那些把觀眾當韭菜的劇組該醒醒了。
畢竟,“避雷指南”的存在,本就是對行業(yè)的一記耳光。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用心拍戲的劇組,讓觀眾真正嘗到“國劇真香”的滋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