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生忠同志,聽說你修路修到唐古拉山都不用鐵鍬?”1955年1月的北京中南海里,毛主席握著總設計師的手,眼角笑紋里藏著考較的意味。慕生忠放下剛夾起的紅燒肉,抹了把絡腮胡上的油星:“報告主席,高原凍土比鐵還硬,鐵鍬折了三百把,倒是牦牛角磨的鎬頭頂用?!?/p>
這番對話發(fā)生的三周前,青藏公路通車典禮的鞭炮聲剛在昆侖山口散去。這條從格爾木直抵拉薩的“天路”,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僅用七個月便貫通雪域,創(chuàng)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而總設計師慕生忠的傳奇,要從三年前藏北草原上的一堆駝骨說起。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協(xié)議墨跡未干,拉薩街頭就上演著驚心動魄的暗戰(zhàn)。時任十八軍獨立支隊政委的慕生忠,每天在布達拉宮腳下的帳篷里,盯著暴漲的物價單直嘬牙花子——青稞價格半年翻了二十倍,銀元在黑市上打著滾地貶值。某個飄雪的清晨,他裹著老羊皮襖蹲在哲蚌寺墻根,聽見兩個康巴商人的嘀咕:“漢人撐不過這個冬天,他們的駱駝都餓得啃鞍子了。”
這話倒不算夸張。慕生忠?guī)еM藏的27000峰駱駝,走到當雄草原時已折損四千余峰。白茫茫的曠野上,倒斃的駝尸成了最刺眼的路標,腐臭味引來成群的禿鷲。炊事班長老趙曾紅著眼眶說:“政委,再這么下去,咱們的戰(zhàn)士要吃駱駝肉充饑了?!蹦缴覜]接話,彎腰從沙地里摳出半截駝鈴,在掌心擦得锃亮。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1953年深秋。剛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議上簽完字的彭德懷,在北京總參招待所見到這位不速之客時,著實吃了一驚。慕生忠腋下夾著牛皮紙包著的高原凍土樣本,軍裝肘部打著補丁,開口就要30萬修路經(jīng)費?!袄夏桨?,你知道國家現(xiàn)在多困難嗎?”彭老總掂量著凍土塊,突然把樣本往桌上一磕,碎渣濺到作戰(zhàn)地圖上:“好家伙!這硬度能當炮彈使!”
有意思的是,真正促成青藏公路立項的,竟是慕生忠在總后勤部鬧的“笑話”。當被問及需要多少卡車運輸建材時,這位“駱駝將軍”脫口而出:“要啥卡車?給我十輛膠輪大車就行!”滿屋參謀哄笑之際,他掏出自制的等高線地圖——那上面用紅藍鉛筆標出的路線,完美避開了所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埡口。

1954年5月11日,格爾木河畔響起了第一聲開山炮。1200名筑路隊員里,有剛摘掉文盲帽子的翻身農(nóng)奴,有戴著深度眼鏡的技術(shù)員,還有慕生忠從蘭州監(jiān)獄“借”來的二十個會開山放炮的勞改犯。工具簡陋得令人心酸:十字鎬頭是用美軍轟炸機殘骸熔鑄的,運石料的柳條筐里襯著繳獲的國民黨軍旗,連測量儀器都是德國傳教士留下的老古董。
唐古拉山段的施工堪稱煉獄。民工扎西次仁記得,有天清晨發(fā)現(xiàn)帳篷里少了三個人——兩個技術(shù)員和勞改犯王二狗。慕生忠?guī)瞬戎R膝深的積雪搜尋,最終在冰瀑下方找到凍成冰雕的遺體。王二狗懷里緊抱著炸藥箱,技術(shù)員的筆記本上歪歪扭扭寫著:“風向東南,爆破點偏移2米?!蹦缴艺萝娒?,對著雪山鞠了三個躬,轉(zhuǎn)身吼得整個山谷都在震顫:“給老子繼續(xù)炸!”

不得不說的是,這位“拼命三郎”也有柔情時刻。在昆侖山口架設“天涯橋”時,慕生忠發(fā)現(xiàn)石匠老李偷偷把半塊青稞餅塞給藏族孤兒,當即把兜里僅有的兩塊壓縮餅干全塞了過去。后來橋墩澆筑缺水泥,他二話不說拆了自己的指揮部,把墻皮灰都刮得干干凈凈。當?shù)谝惠v軍卡搖搖晃晃駛過木橋時,老李蹲在河邊抹眼淚:“這橋墩子里,有俺們政委的房梁呢?!?/p>
1954年12月15日,當慕生忠的吉普車碾過拉薩西郊最后一道車轍,布達拉宮金頂正在晨光中蘇醒。他摸著方向盤上結(jié)冰的霜花,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些倒在藏北的駱駝。現(xiàn)在,鋼鐵駱駝終於踏平了天塹——青藏公路每公里造價僅2萬元,是康藏公路的1/25;全程1200公里竟只架設了3座橋梁,慕生忠的“少橋多填方”策略,讓毛主席擔心的“炸橋”難題成了偽命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