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4266米的跨江段猶如鋼鐵巨龍橫亙天塹,六個水中橋墩恰似定海神針般托舉起整座“鋼鐵巨龍”。大橋之下,日均超千艘船舶川流不息,不乏要面對萬噸級巨輪頻繁通行的復雜工況,那么如何化解船舶撞擊風險就成為項目建設團隊必須攻克的難題。

2025年4月10日,常泰長江大橋江段六個涉水橋墩防撞設施全部安裝完成,六個“定海神針”全部穿上了建設團隊研發(fā)的新型防護體系——自浮式鋼骨軟體多級耗能防撞設施,為長江航道的船舶通航與橋梁安全提供了雙重保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了解,這套防撞設施巧妙融合了柔性材料與傳統(tǒng)鋼結構的優(yōu)勢,通過在特種鋼制框架內(nèi)植入高彈性橡膠軟體,并在夾層精準灌注輕質陶粒,達到“剛柔并濟”,宛如為大橋穿上了一件會呼吸的“鎧甲”。當意外碰撞發(fā)生時,橡膠層率先發(fā)生形變吸收沖擊動能,內(nèi)部陶粒在擠壓作用下產(chǎn)生劇烈摩擦與碎裂效應,如同層層設防的能量消解矩陣,最大可將撞擊力消減35%。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套設施具備獨特的自修復特性,橡膠構件僅需常規(guī)維護即可重復使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項融合多項自主專利的創(chuàng)新成果,標志著我國橋梁防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當前,建設團隊正在布設橋梁防撞預警系統(tǒng),配合這套會呼吸的“鎧甲”,常泰長江大橋通航區(qū)域將構建起一套立體化防撞體系,在保障安全通航的同時,也樹立了智慧工程的新標桿。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王濤

校對 盛媛媛

編輯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