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眼下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并且早已被世衛(wèi)組織列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成為許多人的健康負擔。今年兩會期間,“國家喊你來減肥”話題引發(fā)熱議,更多人開始關注科學體重管理。

為什么體重管理如此重要?

肥胖會給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危害,包括四高(高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心肝肺腎腦病變、腫瘤高發(fā)病風險、不孕不育及關節(jié)病等,不僅損害自身健康也大大增加了醫(yī)療支出。目前,我國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半數成年人和五分之一青少年面臨超重或肥胖困擾。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面向公眾發(fā)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6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聯(lián)合16個部門印發(fā)《“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以多樣形式、多種手段探索體重管理新模式,匯聚多方合力構筑人民健康新格局。

同時,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聯(lián)合市16個部門印發(fā)《上海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目的是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擁抱高品質健康生活,逐步推動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推動部分人群體重狀況得以改善。

首先,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

這個科學指標幫你自查。

體重過重或者過輕都需要體重管理,現代人的困擾主要是超重和肥胖。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指標,計算起來較簡單,即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能得到數值。比如,一個人的體重為70千克,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70÷(1.75×1.75)≈22.86。對于成年人來說,BMI的正常范圍在18.5~23.9。按中國標準,超重是BMI24~27.9kg/m2,肥胖BMI28以上。另外,男性的標準腹圍在90cm以內,女性在85cm以內;體脂率男25%,女30%以內。體重過輕也不好,若低于BMI18.5需注意。

眼下,隨著春暖花開,不少市民早早把減重計劃提上日程。然而,有些通過節(jié)食、高強度運動或短期減肥成功減重的人群發(fā)現,停止減重計劃后,體重迅速回升甚至反彈。還有一些人群發(fā)現,減重時期出現了營養(yǎng)不良或“平臺期”等情況。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

如何科學破解“減重魔咒”?

怎樣的體重才是健康的?

網絡上有很多經驗貼說體重管理,只要管住嘴邁開腿就行,這個是沒錯的,但是涉及具體的行動和方法,一下子就“想當然”了,比如晚上不吃飯、不吃油,甚至天天白水煮西藍花、雞胸肉,一定不長久。

管理體重,

本質上是管理健康。

減重的核心在于“熱量缺口”,但盲目節(jié)食易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或反彈。科學的飲食結構調整,既能控制熱量攝入,又能保障營養(yǎng)均衡。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于2024年發(fā)布《成人肥胖食養(yǎng)指南》,首次將科學減重與地域飲食文化深度融合。該指南不僅打破“一刀切”的減肥模式,更細化到全國六大地區(qū)的四季食譜,讓健康減重既能“接地氣”又充滿煙火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先,要優(yōu)化主食與蛋白質,打好減脂基礎。主食不能光盯著白米飯饅頭,這些東西吃下去血糖增高,身體容易囤脂肪??梢砸匀任餅橹鳎m當增加粗糧并減少精白米面攝入,飽腹感強還通便。比如,早餐泡個燕麥粥,午飯雜糧飯配菜,晚飯啃半根玉米,保障足量的新鮮蔬果攝入,但要減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簡單又好堅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攝入蔬菜、水果、蛋白質。注意蛋白質要吃夠,也要選對。去皮雞胸肉、魚蝦、豆腐這些低脂高蛋白的,既能保住肌肉,又不讓你長肥肉。蔬菜水果得會挑,綠葉菜如菠菜、西藍花可以放開吃,黃瓜番茄這些水分多的也管飽。但土豆、芋頭這些淀粉高的,吃了就得減少主食。水果選蘋果、草莓、柚子這些低糖的,榴蓮減肥期間可以先忍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奶制品推薦低脂的,每天一杯牛奶或無糖酸奶補鈣又助代謝。注意別掉坑里——那些帶果粒的風味酸奶,糖分比純酸奶多三倍!炸雞薯條這些熱量炸彈,一口下去半頓飯的熱量就沒了。蛋糕冰淇淋更是“甜蜜陷阱”,一塊芝士蛋糕得跑一小時才能消耗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減重期間應嚴格限制飲酒,飲食要清淡,調味也要講究。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烹調油不超過20~25g,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少用醬油耗油,試試檸檬汁、黑胡椒、蒜末調味道。奶茶可樂這些含糖飲料,可以換成檸檬水或烏龍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建立科學的減重認知是體重管理的核心要素,通過維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yǎng)素的動態(tài)平衡,“管住嘴、邁開腿”,便能堅持更久。

不過,針對特別肥胖人群,

無法自行減肥的,

或者身體已經發(fā)生了一些并發(fā)癥的,

建議及時啟動醫(yī)療干預。

目前,靜安區(qū)已在全市率先完成區(qū)屬公立醫(yī)療機構(含全部區(qū)屬二、三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體重管理門診全覆蓋。靜安區(qū)中心醫(yī)院作為區(qū)域醫(yī)療中心的“領頭羊”,將“體重管理中心”特色服務向醫(yī)聯(lián)體內5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面推進,構建成了“基層篩查+專科診療+雙向轉診+全程管理”的體重管理服務體系,確保減重人群能夠在最合適的醫(yī)療機構接受最適宜的治療。

點此查看靜寶此前推文:

體重管理本質上是系統(tǒng)性健康工程,健康生活并不復雜,從了解健康體重,做到“吃動”平衡,再到科學搭配營養(yǎng),每一步都在為我們的健康加分。

記者:陳天藝

圖片:圖蟲創(chuàng)意

編輯:梁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