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攜程口碑榜年度榜單近日發(fā)布,在“2025亞洲100經(jīng)典目的地”“2025中國100經(jīng)典目的地”兩個榜單上,福建省泉州市均名列其中。泉州古稱“刺桐”,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是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歷史。
泉州是首個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核心區(qū),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項非遺代表作名錄(名冊)項目的城市,擁有各級非遺項目720多項。難怪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泉州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為別處有的,這兒也有,別處沒有的,這兒可能也有。
說走就走,來了就愛了,泉州的這些景點和美食等著你來打卡!
清源山風景區(qū)

圖為泉州市清源山風景名勝區(qū)的老君巖(來源:福建清新旅游)
清源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清源山,被譽為“閩海蓬萊第一山”。登上山頂,不僅可以俯瞰整個泉州城的美景,還能在老君巖前感受那份超脫世俗的寧靜。宋代巨型老子石像依山而鑿,須發(fā)衣褶渾然天成,被譽為“老子天下第一”,展現(xiàn)“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
開元寺

圖為開元寺(來源:福建清新旅游)
開元寺,作為泉州最著名的古剎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步入寺內(nèi),古木參天,香煙繚繞,一種寧靜致遠的氣息撲面而來。而最讓人震撼的,莫過于東西塔的雙塔凌霄,它們不僅是泉州的地標性建筑,更是無數(shù)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
西街

圖為泉州西街(來源:泉州史志)
漫步在泉州西街,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青石板路兩旁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每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千年故事。而夜幕降臨時,西街更是煥發(fā)出別樣的光彩,霓虹燈下的小吃攤、文藝小店,吸引著無數(shù)年輕人前來打卡。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泉州小吃,如肉粽、面線糊,感受那份獨特的古早味。
蟳埔村

圖為簪花圍(來源:新華社)
蟳埔村是一個以其獨特的蠔殼厝建筑(蠔殼堆砌而成的房屋)而聞名的小漁村。村里的簪花圍習俗,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簪花圍是蟳埔女的特有發(fā)飾,由花圍與發(fā)簪等組成,其中發(fā)簪由魚骨、象牙制成,花圍所用的鮮花則包括素馨、茉莉、玉蘭、山茶、菊花、夜來香等,隨四季時令與個人喜好而變。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洛陽橋

洛陽橋全景圖(來源:福建日報)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是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橋與安濟橋(即趙州橋,河北趙縣)、盧溝橋(北京)及湘子橋(廣東潮州)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有人說,在泉州,可以感受到一種原生態(tài)的古樸,走在那些彎彎曲曲的小巷里,感覺時間都慢了下來,沒有那么多壓力,沒有那么多焦慮,只有歲月靜好,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2023年,白巖松到訪泉州再出金句:“你只要熱愛生活,就一定會愛上泉州。煙火氣是這座城市用的最好的香水。”從街頭巷尾的小吃到地道閩南特色菜,泉州就是一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美食天堂。來了泉州,這些美食一定要嘗嘗!
海蠣煎

圖為海蠣煎(來源:泉州史志)
將海蠣、地瓜粉等拌成漿狀,佐入味料,煎時,需一邊添入老醋、地瓜酒等去腥,一邊不斷地翻攪,煎至金黃,香氣已縱橫,滑嫩的口感和鮮甜的味道不盡淋漓,成就了這道聲名于外的閩南小吃。
面線糊

圖為面線糊(來源:泉州史志)
面線糊,泉州人可以從早吃到晚。在豬骨湯和海鮮湯汁熬成的湯頭里放入精制面線,徐徐勾入淀粉,攪打至面線浮起,湯汁成糊狀,細膩不粘稠。食客再依喜好,加上醋肉、蝦、小腸、海蠣、鹵蛋等的配菜,灑上胡椒粉、當歸酒提味,人未動,舌尖已翻山越嶺。
潤餅

圖為潤餅(來源:閩南網(wǎng))
薄如蟬翼的潤餅皮與烤鴨餅皮相似,然而其獨特的韌勁與焦香感卻更加突出。從甜到咸,從清淡到濃郁,各式各樣的食材都被巧妙地包裹在潤餅皮中。常見的餡料包括豆芽、豆腐干、豬腿肉、花生碎、紅蘿卜絲、酥海苔和海蠣煎。
泉州燒肉粽

圖為泉州燒肉粽(來源:泉州史志)
泉州傳統(tǒng)風味的燒肉粽選料講究、配料多樣,制作亦十分精細。選用上等糯米和粳米,加以紅燒肉、蝦米、鹵蛋、香菇等配料,裹以竹葉,用細繩系緊,放入大骨高湯里烹煮,食之,糯而不爛,嫩而不膩。
石花膏

圖為石花膏(來源:泉州史志)
一碗香甜生津的石花膏,是閩南最地道的冷飲。石花膏以富含藻膠和礦物質(zhì)的石花草為原料,將石花草以文火熬煮,反復攪拌,直至石花漿變得黏稠,過濾出漿液,逐漸冷卻凝固成透明清澈、富有彈性的石花膏狀,食用時只需蜜水、糖水的調(diào)味,止渴解暑,清涼降火氣。
炸醋肉

圖為炸醋肉(來源:泉州史志)
閩南人家的廚房里時時飄散著誘人的醋肉香味,在醋肉的做法上每家各有其道,簡言之,是以新鮮豬肉為主料,加入蒜、鹽、味精、糖、老抽、料酒、醋等醬料,腌制后裹上地瓜粉,油炸至外表金黃,外酥里嫩,帶著淡淡的醋香,可當零嘴、佐酒、下面、煮湯,吃法多樣。
土筍凍

圖為土筍凍(來源:泉州史志)
考究的手藝、悠久的傳承,讓安海土筍凍一舉成為閩南經(jīng)典名吃。安海土筍凍的精髓之處在于熬制過程,海星蟲放入清水中熬煮時,既要熬出膠質(zhì),又不能過于軟爛,待冷卻后便成形為水晶似的膠凍,鮮而不腥,清涼潤滑,又具滋補養(yǎng)顏、清涼降火功效,老少皆宜,蘸上醬油、芥末等調(diào)料,更加回味無窮。
(編輯:陳丹妮 審核:高琳琳、韓鶴)
來源:中國日報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