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間回蕩著漕運商賈的吆喝,雕梁畫棟中凝固著年畫匠人的巧思。春和景明,南運河畔的楊柳青大院區(qū)正迎來一場“修舊如舊”的蛻變。
近日,楊柳青大院區(qū)煥新及文化保護提升改造項目正式開工,中建科工建設團隊將對歷史街區(qū)實施“針灸式”更新,讓青磚灰瓦的明清院落重煥生機。

楊柳青古鎮(zhèn)航拍圖
“針灸式更新”讓明清院落“修舊如舊”
項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區(qū)楊柳青鎮(zhèn)中心,覆蓋范圍內58個大院和177個沿街店鋪。房屋以明清時期的風格為主,需要對其中22個大院和116個沿街店鋪進行修繕,改造內容包括對明清院落、古戲樓、牌樓彩繪等歷史建筑的精細化修復,以及街區(qū)功能活化與基礎設施升級。
項目的一大特點,就是要讓修繕“不留痕跡”。楊柳青古鎮(zhèn)景區(qū)包含多個歷史文化景點,為使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古樸之風,項目需要讓每一處修繕細節(jié)都能匹配其原本的風貌,做到“修舊如舊”。

御河道路面修復
在彩繪修復方面,為使填補部分與原有色彩渾然一體,需要利用傳統(tǒng)材料與現代工藝進行精準復原。“彩繪修復要遵循‘最小干預’原則,我們咨詢了非遺傳承人,所用的顏料成分與清代配方是一致的。”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團隊還采用“纏麻刮灰”的傳統(tǒng)工藝加固木構件:先以麻絲纏繞梁柱,再涂刷灰漿找平,最后用礦物顏料逐層補色。

如意大街大戲臺
“每一筆顏色都要與原作比對,最薄的彩繪層僅有0.1毫米。”工人們依據木梁殘存紋樣,采用傳統(tǒng)“譜子拍粉”工藝復刻歷史彩繪,歷經描模、拍粉、勾線等十余道工序,依據歷史檔案中的紋樣,讓青磚灰瓦重現明清古韻,同時使用微粒子噴射等無損工藝進行清洗,確保色彩的耐久性。

工人在對御河道長廊進行彩繪修復
項目團隊將通過清洗修補磚瓦、加固木構件,完整保留“三步一匾額、五步一雕花”的院落格局,這樣既可以修復壞損的穿堂門、繡樓等特色建筑,又能夠以“微創(chuàng)式”手法留存風化痕跡。填補街面磚瓦時,嚴格選用與原建筑匹配的青磚、灰瓦、木料,甚至通過老窯復燒、古法染色等方法,及采用傳統(tǒng)“磨磚對縫”工藝和3D掃描復原技術,確保新補部分與原有結構在色澤、質感上都渾然一體。在選擇綠化植被時,優(yōu)選本地樹種,如國槐、垂柳,與古鎮(zhèn)風格遙相呼應,共同點綴古建筑群落的美。

喬家疙瘩胡同口
從“靜態(tài)保護”到“活態(tài)利用”
“修繕不是把古鎮(zhèn)封存成博物館,而是讓文化‘活’在當下?!?/strong>項目將22個重點院落分為“保護性修復”與“功能性活化”兩類。其中13處空置院落將變身為年畫主題民宿、運河研學工坊,重現“前店后坊”的傳統(tǒng)商業(yè)形態(tài),其他院落修繕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法》,僅做屋頂除草、墻體加固等基礎修繕。

如意大街意合堂會
在豬市大街,青石板路旁的老糧倉將被改造成非遺體驗館。未來,游客可在此親手制作楊柳青年畫、參與古法彩繪課程,沉浸式體驗運河旁的歷史文化。

修繕中的青遠路

修繕后效果圖
針對116處沿街店鋪,項目將翻新仿古門窗,更換不匹配街區(qū)風格的設施,引導“風箏魏”“泥人張”等老字號回歸,形成“日游古建、夜賞燈影”的全時段文旅動線。
隱蔽工程里的民生溫度
“修繕了記憶,拉回了鄉(xiāng)愁?!本幼≡趩碳腋泶窈木用窭畲鬆敻锌?。項目不僅修復街區(qū)景觀,還將修繕3處星級衛(wèi)生間、20個無障礙設施;小吃街拆除中間牌樓拓寬通道,同時保留傳統(tǒng)小吃攤位;電力增容還將讓百年老宅通上地暖,實現“溫暖過冬不傷古建”。

豬市大街小吃街
此外,針對古鎮(zhèn)磚木結構建筑密集、消防隱患突出的難題,項目創(chuàng)新引入“隱形升級”方案:將4.6公里長的管線入地,增設智能消控室和物聯(lián)網煙感報警系統(tǒng);配備12個微型消防站,將局部臺階改為坡道,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充分保留歷史街巷的肌理。
當千年運河水流淌過煥新的青石板路,這座承載著“華北第一宅”盛名的清代民居群,正在中建科工的手中煥發(fā)著勃勃生機。(中建科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