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瀲滟處琴音流轉,榕陰翠幄下鼓點鏗鏘,湖畔清風中茶香裊裊……到揭陽市區(qū)西湖公園旅游的八方游客于湖光美景中,嘆享文化盛宴,感受著揭陽獨特的城市風情和文化魅力。

“五一”假期,西湖公園憑借“美顏煥新”和文旅創(chuàng)新融合,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前來打卡。
“五一”假期,揭陽古城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文旅體驗,展現(xiàn)出“文化+消費+旅游”深度融合的強勁活力,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前來打卡。其中,西湖公園不僅僅靠“美顏煥新”出彩,更憑借文旅創(chuàng)新融合吸粉。
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聯(lián)合榕城區(qū)有關部門舉辦的慶“五一”系列文化活動,以“理響古城,和美揭陽”為主題,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造出移步換景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場景,讓西湖公園新晉為市民游客喜愛的“網(wǎng)紅主場”。據(jù)揭陽移動大數(shù)據(jù)預測,“五一”假期揭陽古城接待游客38萬人次,與2024年同比增長72%,預計到西湖公園游覽的市民游客近20萬人次。
文化風情與園林美學交融
伴著高亢激昂的鑼鼓聲,西湖公園小廣場上的英歌、龍獅展演拉開帷幕。手執(zhí)雙槌的英歌少年,以陽剛之姿演繹著英雄的豪邁與熱血,一呼一吼之間將“中華戰(zhàn)舞”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瑞獅眨眼抖須、騰挪跳躍,時而威風凜凜,時而俏皮靈動,游客們都爭著摸上一把沾沾喜氣,而當它登上高桿采青,更引得游客屏息凝望,驚嘆連連;追逐著龍珠翻騰上場的長龍,更是氣勢如虹,傳遞著節(jié)日的喜慶熱烈。

“好厲害!好精彩!”10歲的小女孩連連的驚嘆聲,讓身旁的媽媽劉女士連呼這一趟來得值!“我們是從深圳過來的,幾個家庭組團來揭陽,就專門為了看這里的特色民俗活動。”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在網(wǎng)上獲悉表演信息后,當天特意來到西湖公園,“孩子們是第一次能這么近距離地與英歌、龍獅‘親密接觸’,而且現(xiàn)場看的感覺真的很震撼!”

湖畔花園涼亭內(nèi),潮汕工夫茶藝師素手烹茶,玉湖炒茶的香氣隨風漫溢。茶席旁,廣東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潮汕講古”代表性傳承人林樹青輕搖折扇,將潮汕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娓娓道來。當他講完“人情不如刺勾竹”的潮汕俗話故事下臺休息時,74歲的聽眾莊阿姨笑著上前“點贊”:“你剛剛講的是我們村的故事,講得很好哩!”莊阿姨介紹,“人情不如刺勾竹”講的是潮州市湘橋區(qū)磷溪鎮(zhèn)西坑村張厝角張君丁的故事,“我今天和幾個姐妹一起來游揭陽西湖,看了展覽,聽了潮劇,沒想到聽講古還這么湊巧聽到我們村的歷史故事!”
記者了解到,“五一”假期,西湖公園系列文化活動于每天下午3時至5時舉行,英歌、龍舞、獅舞、潮劇、潮樂、工夫茶藝、講古、古箏、手碟、吉他等10多項表演活動輪番上演,文化風情與園林美學相互交融,讓市民游客于湖光山色中,沉浸式感受揭陽特色文化,盡享愜意假期。
“非遺+旅游”融出新活力
看綠草之上,水袖飛揚、戲腔婉轉,潮劇演員飽滿的熱情和精彩的演繹,展現(xiàn)著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魅力,有不少游客體驗起戲曲妝造,穿梭于綠柳紅花間拍照留念;湖心涼亭化身為流動的琴箏博物館,身著漢服的少女輕撫琴弦,一曲《千年等一回》,讓觀眾不禁莞爾一笑;湖畔邊,手持吉他的音樂人與手碟演奏者和鳴,展現(xiàn)著青春的活力與激情……不同的文化場景帶來不同的文化體驗,但無論是熱烈歡騰的、悠閑雅致的還是青春活力的,都詮釋著千年古城醇厚的文化底蘊和歷久彌新的文化魅力。

“如詩如畫的美景,清風拂面的舒適,喝茶看戲,聽箏聽古,那簡直太松弛了!”家住西湖邊的黃女士感嘆,家門口的“詩與遠方”讓她與家人過了一個舒適的假期。從揭東區(qū)帶孩子來游玩的魏先生則告訴記者,將非遺展演融入西湖公園,讓非遺煥發(fā)出新活力,也為景區(qū)注入了文化魅力。來自湖南的游客王女士感慨:“在園林實景中接觸非遺,比博物館展陳更令人心動。在湖光山色中感受文化,揭陽的假日太香了!”

當最后一縷茶香消散在晚風中,這場持續(xù)5天的文化盛宴留下余韻悠長——非遺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正為千年古城譜寫新的詩意篇章?!斑@是推進文旅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希望為市民游客帶來更豐富多元的文旅融合新場景、新模式、新體驗?!笔形幕瘡V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此進一步將揭陽古城的文旅體驗觸角不斷拓展延伸,不斷增強市民游客的旅游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盛宴點燃假日熱情,文旅融合釋放新活力。以文化引流、以體驗留客,西湖公園用一場“現(xiàn)象級”文旅實驗,既守護了古城脈絡,豐富了文旅新業(yè)態(tài),又成功為古城核心區(qū) “減負”。西湖公園的“五一”記憶,已然成為“活力古城”“寶藏揭陽”的生動注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