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元大德甲辰(八年)余氏勤有堂刊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和刻本系以中國古籍為底本,被日本重新抄寫,翻刻衍生出的一種特殊的版本類型。日本享保十七年(1732)刊行的、由橘親顯領(lǐng)銜校刊的《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即為其代表,是書初藏日本東井文庫,后歸小島尚質(zhì)家族,光緒十年(1884)為楊守敬購歸,貯于“觀海堂”。楊氏卒后,被民國政府收購,民國十五年(1926)交故宮博物院庋藏。2000年10月海南出版社將此藏本予以影印出版,始首次公之于眾。和刻本對于訂正、補充通行本《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著重要意義。
所謂和刻本,又稱日本刊本。是中國古代文獻早期在日本流傳的一種特殊形式,即以中國古籍為底本,被日本重新抄寫、翻刻衍生出的一種特殊的版本類型。稱之為“和刻本”漢籍。因古代日本自稱大和民族,故以“和”代稱日本。和刻本品種多、刻印美其刊行,所據(jù)者皆為宋元古版,且其雕印時,筆筆描似,求如原刻,甚為突出中國古籍原刻的特征,故其價值不下于宋元版,在某些方面彌補了中國已失傳數(shù)百年的一些重要典籍,可作為中土漢籍的重要補充與訂正。和刻本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為漢語原文加注日文假名訓讀或日文注釋,以注重實用性。在諸多和刻本中,以橘親顯??摹对鰪V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便為一個珍貴的版本。
和刻本《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系日本享保十五年庚戌(清雍正八年,1730)奉中御門天皇詔命,由日本前御藥院典藥頭橘親顯領(lǐng)銜,官醫(yī)細川桃庵、望月三英、單羽正伯參較,參考了明末袁元熙刻本及當時日本流行各種刊本,進行了增補校正,所據(jù)版本按《參考局方諸家奉進目次》記錄,所據(jù)15種版本均為神庫、管庫及公私醫(yī)家所藏之“稀世舊刊”。其中,包括中國明初刻本《和劑局方》6種,朝鮮刻本《增注和劑局方》8種,以及日本醫(yī)員野呂元丈所藏《增廣和劑局方》1種。在對比諸家奉進的醫(yī)方書后,認為民醫(yī)野呂元丈所藏“增廣一書,編次雅古,文字精正,最冠眾本”,于是將其做為底本,依8種朝鮮刻本、6種明初刻本,整理校正并作序刊行。在參考諸家奉進的增注、增廣等善本基礎上,“凡舊刻訛者訂焉,脫者補焉,藥品及修制之異同,文字并衡量之差乖,共刪妄就正?!盵1]考其異同,更互演繹,闕其所疑,輯校奉進。對于各種版本中字異意同,義異理通,兩可難裁者,或方名交錯、二方混淆者,則注明出處,逐一校訂,不舍此取彼,輕率刪除,態(tài)度是很嚴謹?shù)?。此役歷時兩年始畢工,于日本享保十七年(1732)官刻頒行。
和刻本《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初為東井文庫所藏,后歸小島尚質(zhì)(字學古),小島氏家族為日本著名的漢醫(yī)學家,三世均以醫(yī)術(shù)精湛而聞名,家藏醫(yī)書多為罕見秘本,書中復加朱批墨校,可謂珍貴無匹。光緒年間為楊守敬購得。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清同治元年(1862)舉人,曾任湖北黃州府儒學教授,光緒六年(1880)出任駐日使館隨員,隨何如璋出使東瀛。時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推崇歐洲的先進技術(shù)和進步思想,而對古書典籍卻一概加以否定,漢方醫(yī)學受到沉重打擊,中醫(yī)古籍甚遭冷遇,漢學浸廢,漢籍流散。楊氏素好古書,便大量收購,當時日本大藏書家森立之,也是著名的日本漢方醫(yī)學家,與揚往來成朋友,對楊氏回歸漢籍珍本多有裨益。楊氏曾撰有《日本訪書志》記錄所購古籍,其中醫(yī)書多為宋元及以前的珍稀中醫(yī)典籍,共計為29種,和刻本《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便在其內(nèi)。光緒十年(1884)楊守敬回國,將所得善本舊籍舶運而歸,初貯于湖北黃州,以近當年蘇東坡之游地,故命其居曰“鄰蘇園”,繼又移書于武昌,顏其藏書處曰“觀海堂”,蓋謂視野廣闊,所見之大也。
楊守敬的觀海堂藏書在其卒后,被民國政府收購,民國八年(1919)徐世昌將其中的一部分撥交給松坡圖書館,民國十五年(1926)又將所余部分交故宮博物院庋藏。孫楷第《日本訪書志補序》云:“民國己未(八年),觀海堂書將出售,吾師沅叔(傅增湘)先生時長教部,慫恿當局買之,書遂為國有。初庋于集靈囿,旋歸故宮圖書館”。[2]民國十七年(1928)《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通過,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正式成立,特設‘觀海堂書庫’予以保存,公開閱覽。其中觀海堂醫(yī)書,407部,2459冊。其中即有和刻本《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何澄一《故宮所藏觀海堂書目》卷三,子部醫(yī)家類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十卷,日本刊本,附《圖經(jīng)》《指南總論》十二冊?!盵3]1933年隨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其大部分被運往臺灣,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其遺存的一小部分,現(xiàn)仍庋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日本刊本《官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留存的醫(yī)籍之一。
《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本國內(nèi)雖不罕覯,但經(jīng)過橘親顯??敝?,較常見之本,最稱美善。橘親顯《新校凡例》稱:“《增廣》一書,編次雅古,文字精正,最冠眾本?!盵1]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日本官刻本《和劑局方》刻印精細,雕版精湛,裝幀考究,所用日本特產(chǎn)蠶紙潔凈厚實,紙質(zhì)綿潤,細膩光澤,軟字精刻,古樸典雅,頗具宋元遺風。版式為每半頁12行,行22字,四周雙邊,白口,無界行。版框20.7cm×14.4cm。1函12冊。題名《官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宋陳承、裴宗元、陳師文原撰,宋許洪增廣。(日)橘親顯等校正。附《增廣太平和劑圖經(jīng)本草藥性總論》二卷、《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三卷、《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局方諸品藥石炮制總論》一卷,日本享保庚戌(1730)東都書林西邨右衛(wèi)門刻本。書前刊日本享保庚戌之冬十二月橘親顯撰“和劑局方序”,宋陳師文等“進表”。次刊“新校凡例”。序文、進書表和凡例均標以片假名注音,朱筆句讀。此書扉頁貼有楊守敬先生小像,像左下鈐有朱色“楊守敬印”;卷前序文下鈐“小島氏圖書記”“東井文庫”“尚質(zhì)之印”“字學古”“江戶小島氏八代醫(yī)師”等藏書?。皇醉摬⒂小耙硕紬钍喜貢洝薄帮w青閣藏書印”“星吾楊氏訪得秘籍”等朱印。
此本以久藏于皇宮大內(nèi),人罕見之。2000年10月海南出版社將日本享保十七年壬子東都書林西村右衛(wèi)門刻本予以影印出版,日刊本才首次公之于眾。2002年2月任廷蘇、李云、張鎬京、郗效等以日本享保十七年(1732)橘親顯等所?!对鰪V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為底本,以1985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劉景源點校本、1994年遼寧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魯兆麟等點校本、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參校本,予以點校,作為“《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醫(yī)家”之一,仍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方為醫(yī)家學者漸知。
《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方劑數(shù)量、各種藥物順序、劑量與國內(nèi)現(xiàn)存《和劑局方》各種版本出入較大,非同一版本系統(tǒng)。全書收方795種(實際統(tǒng)計為794種),較之通行本,在“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中增加催生如圣散(治婦人諸疾)、防風導赤散、寧志膏、六神圓、褐圓子、敷涎膏(治小兒諸疾)6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不斷的增補、傳抄、刊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錯訛脫誤,因此研究和刻本,勘定謬誤,是所必須。如劉景源先生以元至順元年庚午(1330)建安宗文書堂鄭天澤刻本為底本整理校注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典藏版)卷之十諸香最后記載曰:“玄參①揀凈,各五兩香白芷藿香銼,各三兩香附子揀凈甘松揀凈,各十兩麝香末半斤。清遠香降真香紫藤者零陵香茅香各六兩丁香皮②上為末,煉蜜搜和,用如常法?!盵4]顯然這里文字有訛舛,義不可通。整理者注為:“①玄參以下至麝香末疑為另方,原本及各刊均疑脫方名及治法。②丁香皮原本及各刊本均脫劑量?!盵4]對照和刻本,原來并非脫文,而是文字發(fā)生了倒錯現(xiàn)象。原文為“清遠香降真香零苓香茅香(各六兩)丁香皮玄參(揀凈,各五兩)香白芷藿香(銼,各三兩)香附子(揀凈)甘松(揀凈,各十兩)麝香半斤上為末,煉蜜搜和令勻,用如常法。”[1]如此則文通字順,組成治法,明白暢銷。由此可見此本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宋許洪編,日橘親顯等校正,任廷革等點校.:《增廣太平惠民局方》,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年,第7頁、第334頁。
[2]孫楷第:《日本訪書志補前序》,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83頁。
[3]李茂如,胡天福,李若鈞:《歷代史志書目著錄醫(yī)籍匯考》,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1155頁。
[4]劉景源整理:《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年,第346頁。
作者簡介:周益新,男,中醫(y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余事中醫(yī)醫(yī)史文獻研究,現(xiàn)供職于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醫(yī)院中醫(yī)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