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常被視為康熙年老昏庸之下所犯的大錯。這場風波導致皇室內(nèi)部傾軋,兄弟骨肉相殘。盡管雍正最終勝出,但也心力交瘁,并為防止此類事而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其實康熙在立儲一事上的優(yōu)柔寡斷雖然是主因,但眾位皇子各有所長讓康熙難以抉擇也是次因。九子中風頭最勁的是四爺黨和八爺黨,實際上,還有一人也極有實力。十三阿哥胤祥后來的表現(xiàn)不俗,或許他繼位,清朝能免于清末之亂。
首先,胤祥前期萬眾矚目,后期卻備受冷落,這種人生起伏使他性情得到磨礪。胤祥在前期極為受寵,他十二歲便隨康熙前往盛京謁陵。自此之后的十年,凡是康熙外出,必會欽點胤祥隨行。當時,皇八子胤禩伴讀何焯曾在給家人的信中提及胤祥,說他極受康熙鐘愛,前途無限。但是在第一次廢太子事件中,胤祥受到波及,被圈禁過。
對于《皇清通志綱要》記載的這件事,學界雖然有所爭議,但通說確有其事。其實,即使沒有圈禁一事,也能看出胤祥在奪嫡后期已經(jīng)沉寂。胤祥因為身體疾病,已經(jīng)很難得到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從風光無限到跌落谷底,這讓胤祥心智更為堅定,為他以后有所作為打下基礎(chǔ)。
胤祥能文能武,治國理政的能力并不遜色于 雍正作為帝王,在位期間宵衣旰食,取得了不少成績,著實稱得上勤政有為。但他重農(nóng)抑商,停止火炮研制等舉措,使得我國在經(jīng)濟軍事方面發(fā)展受阻。與此同時,由于對外國的恐懼,對外交流較少,乾隆更是繼承其父態(tài)度。 這些都是清朝后期落后挨打的原因,或許胤祥繼位,清朝的結(jié)局會有所不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