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海學會在2020年學術年會上發(fā)布中國航海科技發(fā)展報告(2020)。據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介紹,報告內容包括了總報告和船舶駕駛、船舶機電、航海保障領域、通信導航與遙感、航道工程與運行、港口建設與運行、貨物運輸與安全、管理與服務、政策與法規(guī)、監(jiān)管、航海教育與文化等11個分報告。

學術年會現場。圖 | cinnet.cn

報告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航海領域主要科技進展,就國內外航??萍及l(fā)展進行了比較,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展望了未來航??萍及l(fā)展趨勢,并就實際問題提出了發(fā)展策略和措施建議。報告指出,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未來5至30年將是航海科技大發(fā)展、大變革時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現代信息通信等新技術,將推動航海業(yè)轉型和新一輪技術發(fā)展。

新聞報道。圖 | 央視新聞

據了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海事業(yè)高速發(fā)展,海運已經承擔了我國90%以上外貿貨物運輸。我國港口吞吐量、船員規(guī)模居于世界第一,船隊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二,航海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

圖為成功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沉管隧道可逆式主動止水最終接頭研發(fā)與應用”課題成果。圖 |stdaily.com

在報告中,智能航運的概念及其未來規(guī)劃占據了一定的份量。

智能航運,是指由現代信息、通信、感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和傳統(tǒng)航運要素深度融合而形成的航運新系統(tǒng)和新業(yè)態(tài),是航運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2019年,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fā)《智能航運發(fā)展指導意見》,未來我國將持續(xù)在智能航運方面加大投入,助力海洋強國和交通強國高質量發(fā)展。

第三屆“新時代·大航?!妵鴫簟悄芎竭\與新基建”峰會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在致辭中表示,要發(fā)揮智能航運、新基建作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的作用,打造一批有特色、科技含量高、標志性強的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帶動項目,構建多方共同參與的智能航運和新基建產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我國要抓住機遇,‘彎道超車’建設造船強國,強化智能船舶科研項目總體設計、多系統(tǒng)研發(fā)并進,以智能船舶為抓手,拉動我國智能配套設備發(fā)展,突破配套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同時,要重視智能船舶系統(tǒng)、傳感器、船用智能設備海上試驗測試與研究。

現場采訪。圖 | 網絡

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提出:到2025年,中國應該成為全球智能航運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到2035年,中國要構建起高度智能化的航運系統(tǒng)和體系;。那到2050年中國的智能航運,應該是在全球處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為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和航運強國的建設,發(fā)揮比較堅實的基礎作用。

下面一起來關注下未來的海洋預報信息。

12月18日

臺灣海峽東北風6-7級、陣風8級,出現2.5-3.5米的大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東北風5-6級、陣風7級,出現1.3-2.3米中浪;

廈門沿海東北風5-6級,出現1.0-2.0米的輕到中浪;

12月19-21日

臺灣海峽東北風7-8級、陣風9級,出現3.0-4.5米的大到巨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東北風6-7級、陣風8級,出現2.0-3.0米的中到大浪;

廈門沿海東北風6-7級,出現1.5-2.5米的中到大浪;

12月22日

臺灣海峽東北風6-7級、陣風8級,出現2.5-3.5米的大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東北風5-6級、陣風7級,出現1.3-2.3米中浪;

廈門沿海東北風5-6級,出現1.0-2.0米的輕到中浪;

12月23-24日

臺灣海峽東北風5-6級、陣風7級,出現1.3-2.3米的中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東北風4-5級、陣風6級,出現0.8-1.5米的輕到中浪;

廈門沿海東北風4-5級,陣風6級,出現0.7-1.2米的輕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