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牛年,為歡度牛年春節(jié),“笑談古今事”特從地方史志中搜集了幾則牛的逸聞趣事,以饗讀者。
任勞任怨的牛
《金沙縣志》記載,天靈寺是明清時期貴州金沙縣最大的寺院。有一年,寺院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需要從數(shù)里外的采石場拖運石料。拖運石料的任務由寺院中飼養(yǎng)的一頭老黃牛承擔。由于反復在采石場與寺院之間往返,老黃牛很快熟悉了道路,也就無需人押車。只要從采石場給牛車裝上石料,老黃牛就會自覺地將石料送至寺院工地。卸料后,老黃牛又自行返回采石場,從不在途中停頓、偷懶。數(shù)月后,寺院終于完工,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也因過度勞累死于圈舍。寺院僧眾無不為之痛惜。為報答老黃牛的功績,寺院舉行了老黃牛超度儀式,并以棺材安葬。位于天靈寺南側約500米處的牛墳,至今尚存。墳前立有石碑,記載老黃牛事跡??上褔乐仫L化,字跡模糊,難以辨認。
下跪求救的牛
《沅江縣志》記載,清嘉慶四年(1799年),湖南沅江縣蔣家嘴(今屬漢壽縣)搭臺唱戲。某屠夫把一頭牛系在戲臺下,準備宰殺。不料那頭牛偷偷將繩索咬斷,拼命逃跑。一直跑到兩里外一彭姓村民家的門前跪下,淚流如雨。彭姓村民十分詫異。不久,屠夫追來,欲將牛牽走。彭姓村民對牛動了隱惻之心,便用六千文錢將牛買下,飼養(yǎng)家中,直至老死。后來,彭姓村民家運旺盛,子孫滿堂。人們都說彭家心地善良,好人有好報。
失而復得的牛
《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志》記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廣西思恩縣(今屬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清潭村農民韋錦珠飼養(yǎng)一頭黃母牛。一天夜里,該牛被盜,韋家人四處尋找均無消息。三年后的一天,該母牛突然帶著3頭大小不等的牛犢,重新回到韋錦珠家的牛欄。韋錦珠仔細辨認,正是他家3年前丟失的黃母牛。
落荒而逃的牛
《邵陽市志》記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秋節(jié)那天下午,湖南邵陽縣江邊顏家(今邵陽縣谷州鎮(zhèn)良山村)顏澤先家所養(yǎng)的水牛,在村外與別人家的牛斗狠。幾個回合下來,這頭牛慘敗,只好落荒而逃。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斗不過別的牛,趕緊逃命,本來是明智之舉??蛇@頭牛逃跑時的表現(xiàn),實在過于夸張。只見它朝著主人家方向一路狂奔,穿過禾場后直入主人家灶房,再闖入主人家臥室,然后屏聲息氣躲入蚊帳內??磥恚@頭牛嚇破了膽。人們常用“很?!眮肀磉_很厲害的意思,但這頭牛顯然徒有虛名。
祝大家牛年牛精神,牛人做牛事,牛年使牛勁,天天都很牛?。ㄎ?笑談古今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