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石(原《湖南日報》高級編輯)
1998年8月,因《湖南日報》理論評論部要人,指名把我從駐婁底記者站調(diào)回長沙。無巧不成書,1999年8月,初中同學黃明開恰恰也從國防大學畢業(yè),從廣州軍區(qū)司令部辦公室主任調(diào)來湖南省軍區(qū)任參謀長。他性格溫和,為人寬厚,同學三十五年來雖然湘粵相隔,但經(jīng)常往來。1978年,我初進大學,他得知我患病,還從廣州來到師院,在鐘芝明同學陪同下,帶來了藥品和衣服。我每次去差到廣州,他都熱情接待。記得1988年夏天,我出差到海南,早上坐飛機10點到白云機場,他還特請半天下午假,立馬陪我去深圳玩。在火車上買了四條熟雞腿當午點,他開玩笑說:在車上一只雞腿到鄉(xiāng)下可買一只雞了。他是個說話幽默風趣的人,兩人說笑著過去的故事,很快就到了深圳。他的戰(zhàn)友張前凱立即把我們接到深圳迎賓館正式用膳,然后去了一趟文錦渡看他弟弟黃明亮,就把我安排在荔枝園賓館下榻,才匆匆趕回廣州。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好多事要他去處理。
本文作者謝石當年采訪黃明開將軍 照片
1999年他一到長沙上任,就把我接去,談了一些履新的事。然后談起早在廣州時他收藏軍表的事,他便從頭至尾一一作了介紹。講到他一個在"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埋骨異鄉(xiāng)的戰(zhàn)友,再去遷移遺骸時,發(fā)現(xiàn)手腕上那個上海表還在準時跳動,使他怦然心動,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不久把戰(zhàn)友的遺孀和兒子接來,承諾負責將戰(zhàn)友的兒子陳豪哺養(yǎng)到讀大學,這位軍嫂非常感激,就把丈夫手上的最寶貴遺物——上海表鄭重地贈送了給黃明開。他不好推托,說我把它收藏起來,因為它是我們軍魂的一個見證。從此,他就開始收藏各類軍表。后來我們幾次聚談,終于梳理出這樣一個方法:第一類是軍隊成長的歷史,從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萬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和平時期重大事業(yè)的紀念表,從縱的方面展開;第二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時期的涌現(xiàn)出的英雄,從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的手表,到“98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手表,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手表,都是上百個軍人的個人英雄史,從橫的方面表述;第三類是他參加各國軍事交流互訪多,得知他收藏軍表,便立即慷慨相贈,這是從全球的角度進行補充。在這三個方陣中,他有的用高出幾倍的手表換的,有的是在古舊市場淘的,如前蘇聯(lián)朱可夫元帥一塊手表就是在偶然的一個古董攤上購得;當然他的戰(zhàn)友也見他在做一件傳承軍史,軍人,軍魂的大好事,不少人聞訊專門贈送給他。為了維護這些軍表,他更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他是個做事很專注和執(zhí)著的人,從小就養(yǎng)成了講話嚴謹,做事從容的習慣。我根據(jù)他的思路,寫了一個初稿(我每寫東西,包括社論,都只寫初稿,不再重復的。他的同班同學劉自建就見我寫“98抗洪”勝利結束時的《洞庭報捷》發(fā)第二天頭版頭條,都是一氣呵成,洋洋灑灑,沒有再改動)。黃明開卻很認真的詞斟句酌的一一看完,潤色了幾個地方,然后把軍旅書法家李鐸為他寫的《腕上風流》拿出來,問我:用這個作題目吧?手表是戴在腕上的,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于是我便在《湖南日報》發(fā)表了《腕上風流》,很快就在《解放軍報》等各大報紙陸續(xù)紛紛轉(zhuǎn)載,在全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解放軍報》稱他為"全國軍表收藏第一人“。但是,正在擴大收藏時,他的湖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的任命下來了,又兼了全省防洪抗旱的副指揮長。(指揮長是管農(nóng)業(yè)的副省長龐道沐)工作一多,就無暇顧及這“業(yè)余愛好",便同我商量,為了這批珍貴的財產(chǎn)得以永久保存,與韶山毛主席故居取得聯(lián)系,全部捐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毛主席的韶山紀念館。捐贈那天,省軍區(qū)領導全部出席,韶山紀念館館長為黃明開頒發(fā)了捐贈證書。隨同我去的攝影記者拍上了幾張照片,以作紀念。
黃明開將軍捐贈軍表展
時任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遺物館)館長夏佑新向黃明開將軍贈送收藏證書
黃明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邵走出來的第二位將軍(第一位是肖貞堂中將),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新邵二中走出的第一位將軍。他只讀過一年的初中,但愛好書法,書讀得活,因此字寫得非常漂亮,文章更加厲害,在初中就作文打一百分了。1998年下半年,他在國防大學進修,得知我去差北京,派車從釣魚臺接我到西山的國防大學聚會,然后帶我看了他們的學習宿舍,我這個當時的電腦盲,見他已經(jīng)很熟練地雙手跳躍在鍵盤上,運用自如了。我笑了笑:這也是《腕上風流》。這次全班畢業(yè),他門門考第一名。
編輯:謝志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