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生有四喜。洞房花燭夜,占據(jù)其一。

然而,1488年,17歲的王守仁婚禮當(dāng)天,作為新郎官的他,竟然失蹤了!

為了找到王守仁,家人亂做了一團。

最終,婚禮的第二天凌晨,王守仁的岳父才在后山的一處道觀找到了他。

而王守仁看到岳父那張臉,才恍然大悟,自己昨天是要當(dāng)新郎官的。

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01 尋山訪道

話說,王守仁幼年時,家里便給她定了一門娃娃親。

女方的父親,和王守仁的父親不僅是老鄉(xiāng),還是知己好友。

1488年,王守仁17歲,到了該成婚的年紀(jì)了。

于是,他就按照當(dāng)時的禮儀,前往江西,到女方家下聘完婚。

在這里必須提一句,王守仁從小非常勤奮好學(xué),而且很有天分,立志要做圣人,所以沒事兒就喜歡和山上的老僧、道士聊天。

到了江西岳父家后,王守仁閑著沒事兒就去后山溜達(dá)。

而結(jié)婚當(dāng)天,看著滿院子人都在忙忙碌碌、布置婚禮,王守仁想著,反正時間還多的是,他便照舊去爬山了。

你看,圣人就是圣人,什么兒女情長、洞房花燭對他來說,不過只是人生點綴。

就在那天,王守仁發(fā)現(xiàn)了山上的一個道觀——鐵柱宮。

也就是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一位影響了他一生的老道。

02 無為道人

王守仁走進道觀的時候,就看見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道士正盤著腿,靜坐于塌上。

老道雖然看上去年紀(jì)不小,但面容很有神采,周身還散發(fā)著一種安寧、祥和的力量。

王守仁立刻被打動了。

而老道聽見有人進來,也睜開了眼睛,看向了王守仁。

王守仁趕緊拱手拜問:“敢問道長哪里人?”

老道回答道:“我本是蜀人,之所以來這里,是拜訪道侶。”

老道說話聲音不大,但咬字清晰,氣息非常沉穩(wěn),王守仁一聽便知,這是位高人。

于是二人攀談起來。

在談話間,王守仁得知,老道今年九十六歲,被人稱作無為道人。

而二人沒說幾句話,老道就看出王守仁有久治不愈的病,便教給王守仁一套道家的導(dǎo)引術(shù),用以強身健體。

什么是導(dǎo)引術(shù)呢?簡單說就是中國古老的養(yǎng)生、健體的方法。

后來,王守仁確實用這套方法開始強身健體,才能熬過后來很多年的辛苦。

話說,王守仁就在道觀里和老道士談天說地起來。

二人雖然年紀(jì)相差80歲,但是彼此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就這樣,王守仁就把結(jié)婚的事兒忘得一干二凈。

03 一個預(yù)言

就在王守仁在道觀與老道高談闊論,談的十分盡興的時候,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岳父已經(jīng)急的頭頂冒煙了。

為了找到王守仁,他們甚至動用了衙役,搜遍了城內(nèi)的每個角落。

終于,在結(jié)婚之日的次日清晨,王守仁的岳父在山上的道觀找到了他。

也直到這時候,王守仁才恍然大悟,自己本該做新郎官的。

他只好起身,與老道道別。

而老道卻對他說:“小友珍重,二十年后,你我會再見于海上。”

對于老道的這句話,王守仁并未太放在心上。

此時,他只是一個17歲的少年,誰知道20年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呢?

然而,20年之后,老道的預(yù)言竟然成真了。

因為性格耿直,王守仁后來雖然當(dāng)了官,但仕途頗為不順,得罪了大太監(jiān)劉瑾。

1507年,他被貶到貴州龍場,去掌管驛站。

在去貴州的途中,心眼極小的劉瑾派出刺客,要殺王守仁。但被王守仁逃掉了。

為了安全,他干脆乘船先到了福州。

下船后,他找到了一座寺廟,準(zhǔn)備投宿一夜,也就是在這里,他再次與20年前的那位無為道人重逢了。

20年彈指一揮間,王守仁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

他經(jīng)歷了很多腥風(fēng)血雨,心中充滿憤懣,對前路一片迷茫。

于是,他坐在無為道人跟前,講述了自己這些年的遭遇,并希望得到高人的指點。

無為道人此時已經(jīng)116歲,但依舊精神矍鑠。

他為王守仁卜了一卦,之后,鼓勵他不要放棄。

老道一番點撥,讓王守仁重獲了生活的信心。

一年后,在龍場的王守仁終于頓悟,創(chuàng)建了“陽明心學(xué)”。

如今,王守仁早已作古,但“陽明心學(xué)”卻歷久旎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名揚海外。

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東鄉(xiāng)平八郎,更是說道:“一生低首拜陽明”。

王守仁的思想,是一把炬火,足以光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