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皇室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為祖訓,皇帝權力受到臣屬制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亡于內(nèi)亂的時代,是中國政治發(fā)展史上最接近“君主立憲制”的時期。

這個時代也給我們留下了諸多難解的懸案與謎題:陳橋兵變、金匱之盟、貍貓換太子、岳飛遇害等。而宋初圍繞在皇位繼承周圍所發(fā)生的“燭影斧聲”之謎堪稱宋朝最吸睛的迷案之一。

中國的皇位繼承,歷來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情況不是沒有,但實在過于罕見,而且宋太祖的兒子燕王趙德昭和秦王趙德芳都十分健康,趙匡胤實在沒有放著兒子不管,卻讓弟弟繼承皇位的理由。

當年的宋太祖從后周的孤兒寡母恭帝,與符太后手里奪走了皇位,而在自己死后,他的弟弟也照貓畫虎地從哥哥留下的“孤兒寡母”手里奪走了皇位,這難道是歷史的“報復”?

1

宋朝初年,宋太祖趙匡胤暴卒,弟弟趙光義登基,疑似其弒兄奪位。

這起事件的主角是宋朝的兩位皇帝——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而他兩人同時也是杜太后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從這二人的廟號就可以看出,他們也分別是宋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教員詞《沁園春·雪》將他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人并列,稱之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由此可見宋太祖的歷史地位非常之高。

趙匡胤祖籍涿郡保塞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出生于后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東關)。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歷史上非?;靵y的五代十國時期,五十多年間,政權如同走馬燈一樣輪番更換,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后漢之時,趙匡胤投奔郭威,跟著郭威篡漢建立后周,后周世宗柴榮即位后更是重用趙匡胤,逝世前甚至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相當于把自己的孀婦孤兒托付給了趙匡胤,趙匡胤就此掌握了后周軍權。

野心十足的趙匡胤早就對皇位虎視眈眈,他趁著后周恭帝年幼、符太后無能,通過捏造遼軍入侵的假消息,在陳橋驛發(fā)動政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奪走了后周的國祚,堪稱中國版的“光榮革命”

北宋建立后,為了防止五代十國的亂象重演,趙匡胤于公元961年和969年先后兩次“杯酒釋兵權”,再次兵不血刃地奪回了長期下放于禁軍將領和地方藩鎮(zhèn)的的兵權。

幾乎不打仗、幾乎不死人,宋太祖就成功地開國立業(yè)。這兩件事就足以看出,宋太祖具有極其精明的軍事才能、政治才干和戰(zhàn)略手腕,也就是說一般的人絕對不可能欺騙得了他。

吊詭之處就在于此,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值春秋鼎盛之際、正要繼續(xù)大干一場的宋太祖趙匡胤毫無預兆地突然崩逝,年僅49歲,在位僅17年。

宋太祖猝逝,太祖的弟弟趙光義于當日早晨就在兄長靈柩前繼承帝位,是為宋太宗,并一改次年改元的慣例,當年就迫不及待地廢掉了開寶年號,改元太平興國。

宋太祖之死在正史中記載得十分簡略,《宋史·太祖本紀》云:“癸丑夕,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殯于殿西階?!庇涊d中沒有提及宋太祖死亡的具體原因,而之前的記載中也并無宋太祖生病或受傷的記錄,也就是說,宋太祖的死十分突然。

而在北宋中期,由僧人文瑩所著的歷史筆記《續(xù)湘山野錄》詳細記載了這一事件:“……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延入大寢,酌酒對飲?;鹿?、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shù)寸,帝引拄斧截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nèi),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于柩前即位。逮曉登明堂,宣遺詔罷,聲慟,引近臣環(huán)玉衣以瞻圣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而此事就此被后世稱之為“燭影斧聲”,八百年來無數(shù)歷史學家和知識分子都提出過許多看法,卻迄今沒有定論。

2

說回這件事本身,要知道宋太祖死時才五十歲,既沒有得病也沒有受傷,卻在一夜之間離奇死亡,而且他的身份可是一國之君,皇帝打個噴嚏都要鬧得朝野不安,更何況是生死大事,換了誰都會質(zhì)疑其中的合理性。

就算太祖暴斃確是巧合,太祖死時偏偏弟弟在場也是巧合,但在宋太祖死后,宋太宗的一系列“操作”與行為更證實了背后的巨大陰謀:

首先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的粉墨登場。趙匡義想必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他授意早已被太祖冷落的宰相趙普拋出了所謂的杜太后遺言,也有人說是趙普為了在新朝獲得重用,而向宋太宗獻上了偽造杜太后遺言的計劃,也就是宋朝的另一大迷案——“金匱之盟”。

杜太后是太祖與太宗的母親,據(jù)太宗自己所言,杜太后在臨死前有感于后周孤兒寡母失去天下的教訓,要求太祖趙匡胤發(fā)誓,太祖死后要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然后趙光義死后再繼續(xù)傳給下一個弟弟趙光美,趙光美死后再把皇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如此就可以保證皇位一直都掌握在成年人手中?!端问芳o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后,當傳位于光義,光義傳于光美,光美傳于德昭……”

這里插一句題外話,其實現(xiàn)代社會也存在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辦法,那就是沙特阿拉伯。沙特的開國國王伊本沙特為避免重蹈前朝主少國疑、大權旁落而導致王朝覆滅的深刻教訓,死前留下遺言要求沙特王位實行兄終弟及制度。自從老國王1953年去世,沙特王位先后在沙特(次子)、費薩爾(四子)、哈立德(五子)、法赫德()、阿卜杜拉()、薩勒曼(二十五子)之間傳遞,老國王都去世70年了,王位依然還掌握在第二代王室成員手中。

金匱之盟的橫空出世無疑是處于缺乏皇位繼承合法性的宋太宗的一大福音,但是其實我們只要仔細想想就能知道,金匱之盟簡直錯謬百出,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

首先就是金匱之盟出現(xiàn)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