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節(jié)這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既不是好兒子,也不是好爸爸。

這些天我發(fā)現(xiàn)兒子不給我抱,女兒還好,早上爸爸跟我們泡工夫茶的時候,(兒子一向很親爺爺),在我面前表現(xiàn)得很親昵孫子,這個時候我就有點不高興了,我甚至會覺得父親有點故意表現(xiàn)“優(yōu)越”。

我想起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回家,爸爸和妹妹在客廳表現(xiàn)“優(yōu)越”,明顯奚落了我,那次還是有一次,甚至還跟父親起了摩擦,我摔門進了自己的房間,趴在床上跟女朋友打電話,傾訴心中苦衷……

趴在沙發(fā)上,在朋友圈寫下:世上沒有對錯,只有因果。

世上的夫妻是緣,有善緣,也有惡緣,善緣的甜甜蜜蜜,或者互相幫助,或者相敬如賓,彼此變得更好,惡緣的整天吵架,互看不是,冷若冰霜,漸行漸遠。世上的兒女有些是來報恩的,乖順聽話,光宗耀祖,孝敬父母,也有是討債的,一味索取,讓父母傷神傷心……而這一切,不能說是誰做對了什么誰做錯了什么,比如我一樣的對待兒子和女兒,為什么女兒比較柔順聽話,兒子就不喜歡我抱,對我比較冷漠?

又想到,為什么今生我們遇到的人,有些人一看就喜歡,有些人擦肩而過,有些怨憎會苦,有些人出生帝王家(如以前的查爾斯王子),有些人出生貧苦,這也不能說我們今生做對或者做錯什么事情吧?命運是不公的,(如果僅從今生看)。命運又是公平的,在佛教上講,這得看多生多世的因果。

這樣想有助于對這世上的一切看開點。但是,是無解嗎?

在沙發(fā)上深度睡眠了一會之后,我突然想到,我應該客觀公正的看待父子關系。比如成長期父親對我的“傷害”,相比于父親對我的恩德,簡直是灰塵與高山的差別,只要我克服一下當時的情緒,父親養(yǎng)育我、教我很多東西、我十年病假對我的無微不至的照料,甚至現(xiàn)在還在經(jīng)濟上支援我……足夠我用一切來回報。上師說,父親對你的愛,跟你現(xiàn)在對兒子的愛,是一樣的。而當你在世界上受了傷,收留你的也只有家里的親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最好的脾氣都給了陌生人,卻沒有對自己的至親好好說話——是對感情最大的背叛。

而對兒子,做童書的朋友說,你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妻子也說,孩子你是要陪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而不是讓他們陪你,高興時就摟摟抱抱親親,他們需要的不是這些。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感”。

這就是一個“不是好兒子,也不是好父親”的人在父親節(jié)這天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