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天,在山東臨沂師范學院門前,剛?cè)雽W的新生紛紛來校報到,送學的家長在校門外高興地向孩子揮手。
在眾多學生中,消瘦的劉秀祥毫不起眼。但和其他學生家長不同,劉秀祥母親的臉上沒有喜悅的表情,反而是緊張和恐慌,她緊緊拉著兒子的手,跟著兒子走進校園。
劉秀祥的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賴還在求學的兒子,她接下來的四年時間將和劉秀祥在校園里度過。
他們母子倆不是第一天這樣生活了,從初中開始劉秀祥就帶著母親離家求學,身上背的行李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劉秀祥的家鄉(xiāng)在貴州黔西南州望謨縣,這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墒牵陜H十歲的劉秀祥面對的不僅僅是和其他人一樣的貧困,他還要面對家庭的劇變。
這一年,劉秀祥的父親不幸患病去世,母親傷心過度,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之后,哥哥姐姐因為無法承受家庭重擔,都不辭而別,只留下劉秀祥和患病的母親在大山中。
原本幸福的一家突然垮了,劉秀祥沒有抱怨,他獨自一人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每天早早起床澆地砍柴,給母親洗臉喂飯。
依靠政府的補貼和救濟糧,劉秀祥和母親勉強維持生計。周末和放假時,他還和老鄉(xiāng)一起上山挖藥材,掙來錢給母親治病買藥。
艱難的生活沒有阻礙劉秀祥讀書上學,即使要照顧母親,劉秀祥也沒有落下一堂課。他心里清楚,想要為母親治病,過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讀書,因為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學校老師知道劉秀祥的家庭情況后,用自己的工資為他交了學費,還鼓勵劉秀祥說:“你能來上學就已經(jīng)很好了,其他的不要擔心。”
劉秀祥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三年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中學。
為了兼顧學業(yè)和照顧母親,劉秀祥沒有聽鄰居的勸阻,他堅持要帶著母親一起去縣城上學,沒有錢租房子,他就在學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一個茅屋住下。
上學、照顧母親、打工,劉秀祥的生活日復(fù)一日。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堅持上完中學,但劉秀祥憑借自己堅韌的意志克服了所有困難。
中考時,劉秀祥的成績?nèi)匀幻星懊忌习昌埧h第一中學。
中考一結(jié)束,其他同學都放松地享受假期,劉秀祥卻一頭扎進工地抬鋼筋,為多掙一份工資,他一個人做兩份工作,每天在工地十八個小時,磨破的肩膀總是一片淤紅。
因為又困又累,他還從百米高的腳手架上掉下來過,幸虧有安全網(wǎng)保護才沒有受傷。
一個夏天過去,劉秀祥掙來一千多塊錢,交完學費,剩下幾百元就是他們母子倆的安家費。
安龍縣沒有合適搭茅屋的地方,劉秀祥只好到處去找便宜的出租房。
在一位房東家,劉秀祥看到一個閑置的牲口棚,就請求房東無論如何也要把牲口棚租給自己。
牲口棚四面透風根本沒辦法住人,劉秀祥找來一些編織袋,把牲口棚的四周封好,變成屋子的模樣。
將母親安頓到“家”中后,劉秀祥又趕忙去上學了。
讀高中的劉秀祥意氣風發(fā),他感到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他一天到晚不知疲憊地努力著。
高中學業(yè)負擔更重,但是劉秀祥依然想辦法掙錢為母親買藥。他每天放學后去撿廢品,放假還和老鄉(xiāng)一起打零工。
給母親買藥剩下的錢,劉秀祥也都小心保管好,一分錢也不敢多花。他晚上去市場撿來別人扔掉的爛菜帶回家煮著吃,連鹽都不敢多放,至于食用油,對劉秀祥來說這簡直就是奢侈品。
長期的勞累和營養(yǎng)不良幾乎拖垮劉秀祥年輕的身體,在鄰近高考的時候,劉秀祥病倒了。他咬著牙堅持高考,可是成績不理想,距離錄取線只差六分。
在劉秀祥看來,高考落榜如同天塌,所有的夢想和希望都在這一刻破滅。
“別人都可以失敗,但唯獨我不可以,別人都有機會復(fù)讀,但唯獨我沒有機會。”
從十歲起就自力更生的劉秀祥從未害怕過任何困難,落榜后他第一次對未來失去希望,甚至想到了用死亡解脫自己。
他絕望地翻著以前的日記,曾經(jīng)的苦難和委屈歷歷在目,他不斷感嘆命運為什么如此不公平。
就在劉秀祥決定離開這個世界時,日記中摘抄的一句話突然驚醒了他:“在你抱怨自己沒有鞋子的時候,回頭發(fā)現(xiàn),別人連腳都沒有?!?/p>
短短的兩行字好像是明亮的燈,給陷入黑暗谷底的劉秀祥帶來希望的光。
“是??!我還有手有腳,我還有媽媽?。 ?/p>
合上日記,劉秀祥緊緊擁抱身旁的媽媽,決定努力開始新的生活,給母親一個真正的家。
劉秀祥放棄學業(yè)到一家洗浴中心給人搓澡。洗浴中心人來人往,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有,劉秀祥一邊搓澡一邊和客人聊天,向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劉秀祥漸漸發(fā)現(xiàn),人可以有很多種生活方式,而那些他想要的,只能通過讀書上大學才可以實現(xiàn)。于是劉秀祥萌發(fā)了復(fù)讀的想法。
在洗浴中心工作一個月后,劉秀祥辭職了,他開始到處尋找復(fù)讀學校。
可是,因為付不起學費,劉秀祥屢次遭到復(fù)讀學校的拒絕。
當劉秀祥來到第五家學校的時候,他放下了尊嚴,跪倒在校長面前,懇請校長讓自己入學。
這是第一次向別人低頭乞求施舍,因為他已走投無路,無論如何也要抓住這個機會。
校長被劉秀祥一心求學的精神打動,破例為他免除學費,而且允許他不用在校寄宿,可以每天回家照顧母親。
這一年,劉秀祥一絲不敢松懈,每日埋頭苦讀。轉(zhuǎn)年夏天,劉秀祥終于榜上有名,被山東臨沂大學錄取。
拿著錄取通知書,劉秀祥覺得以往的一切都值了,自己終于沖出命運的牢籠,眼前一片光明。
劉秀祥不敢在喜悅中沉浸太久,他要抓緊時間打工掙錢。
暑假之后,劉秀祥揣著掙來的兩千元錢帶著母親一起去山東,這次他下定決心走出大山,發(fā)誓永遠不再回到這個苦難之地。
千里攜母求學的路上,劉秀祥的故事被記者得知。很快,《貴州孝子,千里背母求學》的新聞成了頭條。許多媒體報社爭相報道,甚至登上人民日報。
新聞的速度比劉秀祥的腳步更快,在劉秀祥到達學校時已經(jīng)能看到自己的報道,不久他又收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劉秀祥居然把這些捐款全都拒絕了。
“困難挫折不是向他人和社會索取的資本,”多年后劉秀祥對記者說,“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讓別人同情可憐,應(yīng)該是讓人可敬可親的?!?/p>
劉秀祥不想受到這么多人的關(guān)注,他只想踏踏實實完成學業(yè),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的生活。如果別人捐款只是可憐他同情他,他寧愿不要。
強大的自尊心讓劉秀祥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的收入只靠打工和優(yōu)異成績換來的獎學金。
劉秀祥把掙來的錢大部分都給母親治病,剩下的錢他就寄給曾經(jīng)在貴州撿廢品時認識的三個弟弟妹妹,鼓勵他們用心讀書。
劉秀祥大學畢業(yè),很多公司向他拋來橄欖枝,一家北京公司甚至開出55萬元的年薪。但劉秀祥知道,這些公司更看重他的故事,而他想憑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
后來,劉秀祥通過面試應(yīng)聘入職了當?shù)匾患冶kU公司,月薪一萬兩千元。這與北京那家公司的待遇相去甚遠,但劉秀祥覺著這份工作更適合自己。
劉秀祥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終于可以讓母親過上不再漂泊的生活。
也許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劉秀祥的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事實并沒有,劉秀祥另一段不同的人生又要開始了。
工作后的劉秀祥依然省吃儉用,工資收入除了給母親看病之外,他還堅持資助那三個弟弟妹妹。他常常告訴弟弟妹妹,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人生。
但是,現(xiàn)實遠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有一天,年紀最小的妹妹給劉秀祥打來電話:“哥哥,我不上學了,爸爸讓我嫁人。”
妹妹的電話很短,還沒等劉秀祥勸她,就已經(jīng)掛斷了。劉秀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直認為有了錢,弟弟妹妹就可以順利讀書。
可是,現(xiàn)在才知道阻礙他們讀書的不僅僅是金錢,他們還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有人站在身后鼓勵支持他們。
劉秀祥輾轉(zhuǎn)反側(cè),幾天后他做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決定。他辭掉高薪的工作,帶著母親重回望謨縣,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劉秀祥心想:我能幫助一個孩子就幫一個,哪怕只能幫這個妹妹上大學也算自己沒有白努力。
躊躇滿志的劉秀祥來到望謨縣民族中學高中部,剛剛上任,就遇到了巨大的難題:中考滿分七百分,而他帶領(lǐng)的班級平均成績只有二百多分。
除了考試成績,這些學生還是所有老師心目中的“問題學生”:抽煙喝酒,游戲成癮,打架曠課......
但在劉秀祥看來,這些學生能夠讀高中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在望謨縣,人們對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并不理解,人們覺得男孩打工掙錢,女孩嫁人生孩子更實際一些,義務(wù)教育之后很少有家長支持孩子讀高中。
劉秀祥認為這些“問題學生”真正的問題在于他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對未來沒有自信。
想要改變學生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一定要讓他們沖破家庭和舊觀念的束縛,激發(fā)他們求學的欲望。
劉秀祥經(jīng)常召開班會,他像個朋友一樣和學生坐在一起聊天,告訴學生們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只說些大話空話學生們不屑于顧,劉秀祥就講起了自己的故事,讓學生知道老師是怎么樣從無到有,從大山走到城市。
劉秀祥還帶著學生到自己家破爛的老房子去參觀。他想告訴學生,自己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最真實的受益人,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刻苦讀書換來的。
聽過劉秀祥的故事之后,很多學生有了感觸,開始相信奮斗的力量,逐漸對未來有了向往。
這個方法奏效后,劉秀祥開始在校園里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做勵志演講。
從前,劉秀祥非常不愿意和別人講述自己過去痛苦的經(jīng)歷,除了不想博得別人的同情,還因為這些經(jīng)歷像一道深深的傷疤,每次回憶都讓他疼痛不已。
現(xiàn)在的劉秀祥不在乎一次次揭開自己最疼痛的傷疤,他覺得學生們努力讀書是最好的止痛藥。
三年之后,劉秀祥班級的本科錄取率達到百分之百,曾經(jīng)中考成績只有一百多分的學生也考上了大學。這樣的成績在望謨縣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學校里的學生都安心學習了,學校外輟學的學生變成劉秀祥最大的牽掛,這個問題更難解決。
劉秀祥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下課后就到學生家去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為學生破除家庭的阻礙。他去家訪的時候隨身帶著音響,讓周圍的人也能聽到他說的話。
有些家長“讀書無用”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劉秀祥提出不用交學費,學生家長還是堅持不讓孩子去學校。
劉秀祥到一位女生家中家訪了八次,女生的家長還是把她送到電子廠打工。
這位女生在電子廠每天加班加點干活,十分辛苦,她偷偷打電話給劉秀祥說:“老師,幫幫我吧,我想回去上學?!?/p>
聽到這樣的話,劉秀祥自責萬分,他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努力把家長的思想工作做好。
劉秀祥下定決心,一定要幫這位學生,他一次又一次找到家長,即使被趕出門外也決不放棄。
在劉秀祥不斷努力下,學生家長終于想通,同意孩子回去上學。
劉秀祥騎著摩托車跑遍了望謨縣,把那些輟學的高中生從工廠里一個一個拉回校園。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重返校園,困難又回到了助學金上。
一開始劉秀祥用自己的積蓄資助學生,后來他還鼓勵身邊的同事和外地的大學同學參與進來,上學時打工認識的小老板也是劉秀祥的動員對象。
曾經(jīng)最困難時都沒有伸手向別人要過一分錢的劉秀祥,現(xiàn)在為了學生到處借錢,不惜遭人白眼。很多人背后說:“那個劉老師怎么天天像個乞丐一樣?”
小縣城里的人實力有限,劉秀祥需要向社會上更多的人尋求幫助。為此,劉秀祥開始接商業(yè)演講的邀約。
這其實是劉秀祥很不情愿的方式,因為販賣苦難經(jīng)歷,博取他人同情,曾是學生時代的劉秀祥最不恥的事情。
劉秀祥在談演講報酬時卻和別人不同,他要的報酬不是現(xiàn)金,而是對學生的資助。他要求主辦方,每一場演講要資助兩名學生。
就像以前打工那樣,劉秀祥讓自己滿負荷巡講,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演講一場,讓六位學生獲得資助。
從前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現(xiàn)在為學生的夢想奔波。劉秀祥的腳步遍及全國,開展勵志演講上千場,為一千九百多名學生找來一對一資助對象,獲得資助金額近三百萬元。
2020年,望謨縣終于脫貧摘帽,這一年,望謨縣的本科錄取率百分之六十。而在五年前,望謨縣的本科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二。
最美教師,孝心大使,五四獎?wù)?,人大代表,劉秀祥的頭銜和榮譽越來越多。十多年前饑餐露宿的瘦弱少年,如今成為其他貧困學生未來的指路人。
劉秀祥喚醒了一代望謨?nèi)?,老師、學生、家長都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像劉秀祥演講中說的那樣:“相信奮斗的力量!”
文 | 雅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