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為真實罪案,旨在弘揚正義,使罪惡無所遁形;
本文為付費內容,VIP用戶免費閱讀,非VIP用戶前1/3免費閱讀。
墨西哥,北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之都”。
坐擁1.23億人口,全國的GDP也能夠得上世界前十五。
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大國,政府卻要在毒販面前俯首當小弟!
2019年,墨西哥警察抓捕了大毒梟古茲曼的兒子。
古茲曼大怒,一聲令下,一幫訓練有素的毒販包圍警察局。
激烈槍戰(zhàn)后,十三個路人無辜躺槍,中彈身亡。
事后,警察局居然因為扛不住壓力,認慫放人?!
這么一個國家,怎么就成了“毒梟天堂”?
1
眾所周知,與墨西哥接壤的國家,是大名鼎鼎的美國。
墨西哥到今天這步境地,可以用十個字概括: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美國在國際上是個什么形象,不必多說。
要說墨西哥和美國的恩怨糾纏,那可是歷史悠久:
首先是在領土問題上,美國自立國以來就在欺負墨西哥。
要知道,擴張領土無非打仗和購買兩條路。
美國不愿意花錢,“打”就成了必選項。
打的方向有兩個:
要么向北加拿大,要么向南墨西哥。
美國人首先盯上的是英屬加拿大。
1812年,當時的加拿大還是大英帝國手下的殖民地。
要知道,那個時候日不落帝國雖然開始衰退,但余威猶在。
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剛剛獨立沒多久的美國算啥。
美國的“小動作”,將英國氣得大發(fā)雷霆,直接出手一頓毒打,附贈“火燒白宮”。
這一燒,就把美國燒慫了。
向北不行,那就向南。
墨西哥不像加拿大,此時已經是獨立的國家。
但是這個國家里面也亂得不行,短短三十年就換了五十個政府。
美國一看,頓時樂了!
早點打墨西哥,哪還有那么多事?
于是1846年,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順利吞下當時還屬于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
這一打,打沒了墨西哥人的血性。
他們把美國視為自己的老大哥,大哥說啥就是啥。
美國更樂了:
不僅得了土地還白撿一個小弟。
那么,這么一個小弟,要怎么利用呢?
美國看著3000多公里長的美墨邊境線,咧嘴笑了。
這么長的邊境線,不用白不用。
慢慢地,墨西哥就變成了美國的后花園。
在美國國內不能干的事兒,搬到墨西哥,就沒人管了:
走私大麻、販賣人口……
畢竟一本暴利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到了1919年,美國又推出了禁酒令。
這下把美國的那群酒鬼給急壞了!
想喝酒,咋整?
既然明面上不行,那就轉入地下。
由此,販賣私酒成了當時黑社會的支柱產業(yè)。
可是販賣酒業(yè)總得進貨?。?/p>
酒從哪里來呢?
墨西哥唄。
于是,有錢的大佬周末直接坐私人飛機飛到墨西哥。
不僅可以喝酒喝到爽,還可以玩點國內禁止的活動。
資金少但膽子大點的,就從墨西哥買點酒,偷偷運回國內。
酒癮上來了有多難受,酒鬼最清楚。
這下有了渠道,酒鬼手中大把大把的美金就流入私酒販子那里。
墨西哥人民一看,干這個是真的掙錢??!
于是大批大批的人涌入走私行業(yè),源源不斷地為美國提供私酒。
自此,墨西哥就形成了以“地下走私”為渠道的黑社會產業(yè)。
這為現(xiàn)在墨西哥猖獗的販毒一條龍,打下了堅實的產業(yè)基礎。
這還沒完,正當走私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這個老大哥又發(fā)揮了他的本領。
它狠狠地使了一把勁兒,徹底把墨西哥推入毒品的深淵。
2.
在中國提起毒品,除了毒販和癮君子,人人恨之入骨。
不過在西方國家,這個東西的管控就沒有那么嚴格了。
眾所周知,德意志民族對于機械和產業(yè)化有種莫名的狂熱,強迫癥也很嚴重。
因此,德國的藥劑師對于粗制濫造的鴉片非常不滿意。
第一,“有效成分”含量不確定;
第二,副作用很明顯。
于是他們在奇怪的方向上進行鉆研:
瘋狂挖掘鴉片的產業(yè)潛力,直接搞出來一整個毒品家族。
先是造出了嗎啡,催生了大名鼎鼎的默克制藥。
后來又整出了海洛因,催生了德國拜耳公司。
之后是冰毒、可卡因……
不過當時沒有人了解毒品的危害。
畢竟能讓人上頭的東西,賣家可不會明說。
于是,在1920年左右,西方國家已經到了遍地是毒品的程度。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買點海洛因來止咳;
大人工作困了,怎么辦?
買點可卡因來提神。
甚至,在二戰(zhàn)的德國軍隊中,冰毒還成了標準的軍用物資,用于提振士氣,增強作戰(zhàn)能力。
后來,毒品的真實面目就露了出來。
無數(shù)的人吸毒上癮,健康被摧壞,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
各國政府一看,這不行?。?/p>
于是紛紛下令禁止毒品。
在政府的宣傳和法律的禁止之下,大家都知道了毒品害人。
除了那些頭鐵的,沒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去放縱。
二戰(zhàn)結束后,大部分的西方國家也從毒品的漩渦中脫離出來,步入正軌。
但是,美國又開始作妖了。
1945年,二戰(zhàn)結束。
全世界因為這次戰(zhàn)爭陷入緩慢的恢復期。
然而美國卻在戰(zhàn)爭中大發(fā)橫財,國力暴漲。
在經濟一片大好的時候,就有些人坐不住了。
俗話說得好,飯不能吃太多,容易撐著。
果然,美國的年輕人似乎就因為找不到事兒做,就想著去找點刺激。
于是,美國興起了嬉皮士文化,并且在年輕人之中愈演愈烈。
什么是嬉皮士文化?
簡單說來就是反叛、忤逆,說東偏往西。
像什么濫交、抽煙、酗酒全部被視作“酷”的表現(xiàn)。
最“酷”的,就是吸毒。
別的只是違背道德,吸毒可是違法,能不“酷”嗎?
于是美國的吸毒率越來越高,毒品需求也越來越大。
終于,經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美國終于達成了吸毒常態(tài)化。
官方數(shù)據顯示:
美國目前吸毒者的人數(shù)占到了總人口的8%,并且以全球5%的人口消費掉全球60%的毒品。
離譜不?震撼不?
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
要知道,美國聯(lián)邦禁毒總署(簡稱DEA)的打擊力度還是很大的。
在DEA的眼皮底下,向美國輸入這么多毒品,怎么做到的?
只能說,美國的“毒品進口歷史”,比想象中更為悠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