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會越來越討厭孩子

網(wǎng)上經(jīng)常就有這樣一種言論,說自從有了老二之后,越來越討厭老大。有的父母也知道這樣不對,因此在網(wǎng)上尋求幫助,甚至說在網(wǎng)上懺悔。但盡管他們知道這樣不對,他們卻依然改變不了對于孩子的這種討厭。

這個問題背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對于孩子抱有越來越高的期望。

期望才會有失望

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不會對孩子有任何期望,因為我們知道他是嬰兒,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我們自然不會對孩子抱有任何期望。

這時候,只要孩子有任何進步,比如說可以對父母笑、可以發(fā)出媽媽的聲音、可以翻個身……我們都會感到孩子有進步,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成長,在變得越來越厲害。而孩子越厲害,就會帶給我們越大的希望,讓我們感到孩子將來會更加美好,那我們自然就會更快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會對年幼的孩子疼愛有加,特別喜歡了。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情況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開始慢慢的對孩子抱有期望,我們認為孩子的能力越來越強,所以他們就應該能夠解決相應的問題。

就比如說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他們開始要寫作業(yè),而我們認為孩子有完成作業(yè)的能力,他們也應該自己把自己的作業(yè)完成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是對孩子抱有他們可以自己完成作業(yè)的期望。

一旦有了這樣的期望,那問題就出現(xiàn)了,因為孩子很可能完不成自己的作業(yè)。

孩子自己完不成作業(yè),那孩子就辜負了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我們自然就會失望了。而他們完不成作業(yè),就需要我們監(jiān)督控制著去完成,甚至還要被老師叫家長,那這就給我們增加了額外負擔。

換句話說,孩子不能兌現(xiàn)我們對他們的期望,自己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好,還需要我們來給他們擦屁股,因此可以說孩子在給我們制造麻煩,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焦慮、痛苦。

在這時,孩子就等于焦慮、痛苦。當一個人總是給你制造麻煩,帶來痛苦時,那你怎么可能不討厭他呢?

而如果家里又有了一個老二,那這種討厭的感受就會更加明顯了,因為產(chǎn)生了對比。

老二不斷的帶給你驚喜,讓你更快樂,而老大卻天天給你制造麻煩,讓你更加焦慮痛苦,那這樣一對比,我們父母可不就更喜歡老二,也就更討厭老大了?

所以要想改變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不再討厭他們,那我們父母就需要調(diào)整對孩子的期望。而且這種調(diào)整不是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而是最好對孩子完全沒有期望。

不要對孩子有任何期望

因為但凡你對孩子有期望,哪怕是期望再小,孩子也有可能做不到。而孩子一旦做不到,你就又會對孩子失望,也就會繼續(xù)討厭孩子。

就比如說,我們跟孩子約定時間玩手機,這其實就是對孩子有期望。如果我們跟孩子約定每天玩一個小時,這可能難度很高,孩子到約定時間依然不會放下手機。那我們調(diào)整一下,跟孩子約定每天玩10個小時。這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無疑已經(jīng)很低了,大多數(shù)孩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孩子一定能百分百做到嗎?不一定,孩子依然還是會有失敗的可能。

不信你試試?

只要有期望,哪怕再小,這期望也會有失敗的可能。所以我們最好對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只有沒有了期望,也才不會有失望。

一旦我們對于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那孩子失敗就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也就不會對孩子生氣發(fā)火。這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我們對他們不抱有任何期望,覺得他們做不到才是正常的,那在孩子失敗時我們又怎么會失望,又怎么會生氣發(fā)火?只有當孩子的表現(xiàn)不符合我們預期時,我們才會失望,才會生氣發(fā)火的。

而沒有了期望,那孩子的任何微小的成功都會帶給我們驚喜,因為任何微小的成功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那我們能不驚喜嗎?在這時我們當然會更加喜歡孩子。

就拿寫作業(yè)來說吧,以前我們可能覺得孩子寫作業(yè)磨嘰、字的不好等等,存在各種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對孩子寫作業(yè)有期望,覺得孩子寫作業(yè)不應該磨嘰,字就應該寫好。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因為我們沒有了期望,所以我們會覺得孩子寫作業(yè)磨嘰是正常的,字寫得不好是正常的。而孩子在寫作業(yè)稍微有一些進步,比如說雖然磨嘰,但是也都寫完了,這不是一種進步嗎?不應該受到我們的表揚肯定嗎?

但說實話,要想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對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這很難做到。

我們很難不對孩子抱有期望

嬰兒和大孩子的區(qū)別是什么?就是大的孩子需要慢慢獨立。

我們可以無條件的照顧嬰兒,但是你能無條件的照顧長大了的孩子嗎?我們做不到,隨著孩子成長,我們就必須要逐漸的放手。這既是孩子成長的需求,也是我們能力受限的結(jié)果。

從孩子自身來說,隨著成長,他們需要慢慢獨立。而要獨立,他們就需要自己去承擔責任,自己去解決問題。所以在遇到問題時,我們父母就需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那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不就是對孩子抱有期望嗎?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認為孩子自己可以解決的期望,那我們就不會放手。

這就像嬰兒一樣,我們認為他們無法自己照顧自己,所以才需要24小時的陪護,不能讓他們獨立于我們的視線之外。但是對于越來越大的孩子來說,我們就必須要有這個期望,就必須要給他們獨立的機會。無法獨立的孩子就等于是一個廢物孩子,我們不能培養(yǎng)廢物。

而且從我們自身來說,我們也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必須要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必須要讓孩子獨立。

不僅如此,周圍的孩子也會給我們制造焦慮。

人家的孩子越來越棒,可以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會,那你能不焦慮嗎?哪怕你原來可以接受孩子的問題,但是只要有對比,我們自然會對孩子有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給別的孩子。

正因如此,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就會慢慢的對孩子提高期望,希望他們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自己照顧自己,甚至還可以照顧他人。所以說,我們想要對孩子完全不抱有任何期望是很難的。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操作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