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項非常失敗的科技項目。
在它被迫停工的那刻起,無數(shù)科學家就預言美國科學將很難再進步,甚至被科學家稱為“美國科學史上最黑色的一天”,“這是人類文明的顯著倒退?!钡鹊取?/p>
它就是“超級對撞機”,這個科學項目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科學爛尾工程,至今還保留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國際機場附近。
如果你去那里參觀,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條70米深,長達22.5公里的地下隧道,隧道里還有17個巨大的豎井直通地面,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這里。
中國曾經(jīng)也想建設一個超級對撞機,但是每次有科學家提起來,大家就會將美國超級對撞機工程當作反面例子,導致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不敢再輕易嘗試。
可以說,它間接的讓全球科學停滯了幾年甚至幾十年。
因此每次提到這個工程,美國物理學家就會非常憤怒的咒罵,當時的克林頓肯定眼瞎了,當然原話沒有這么直接,但是也含蓄的說了當時美國領導人眼光差勁。
不單如此,這個項目還將中國給狠狠的坑了一次。
美國超級對撞機是中國首次正式參與的大型科學項目,我們?yōu)榇烁冻隽酥T多的精力也打了水漂。
中國為啥不建超級對撞機?美國超級對撞機項目又為何爛尾呢?
其實說白了都是美國人自己作死作的。
大家好呀,我是熊貓,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美國史上最大科學爛尾工程,以及它是如何影響中國和全球的。
超級對撞機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將基本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然后讓它們以極高的能量發(fā)生碰撞,幫助科學家觀察碎片和新的粒子。
因此美國超級對撞機又叫“超導超級加速器SSC”。
它的主要設備就是一個圓形的回旋加速器,粒子就是在這個加速器上進行加速。就像是椰子一樣,你想要得到里面的椰子汁和果肉,就得先撬開堅硬的外殼。
在現(xiàn)實世界中,咱們找到合適的工具用力敲就可以,但是原子重量特別小,普通的工具根本就不起作用。
于是科學家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用磁場的方式去加速基本粒子,然后再讓它們碰撞。
這樣把它們撞碎后,就有一定的概率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粒子。
在歷史上, 科學家就是這樣才了解原子的結構。
比如盧瑟福,他被稱為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就是因為他用做了一個轟擊金箔的試驗,從而找到了原子里面的原子核以及電子 運行方式。
后來他和他的學生又用轟擊試驗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里面的質子和中子,自此打開了原子等物理學的大門,人類的科技才得以飛速發(fā)展。
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軍事和科技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比如改變世界格局的原子彈,改變生活方式的萬維網(wǎng),甚至改變能源的核電站等等,都離不開原子、電子等物理學的發(fā)展。
原子核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來世界的格局和生活方式。
因此科學家就想既然原子是由質子和中子等粒子組成的,那么這些基本粒子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如果能發(fā)現(xiàn)并且找到它們的運行規(guī)律,那么會不會有比原子彈更強的武器和科技出現(xiàn),誰也不知道,假如真的有,那么無疑將再次改變整個世界。
這可不是我隨便在胡扯,在《三體》中,就有三體人用編輯過的“智子”作為武器,入侵了地球上的所有粒子對撞機,干擾試驗數(shù)據(jù),從而將人類的科技進步徹底鎖死的橋段。
這種橋段的靈感就源于對撞機。
為此很多國家都在研究新的粒子。
無數(shù)個物理科學家們也為此奮斗終生,他們一次小小的發(fā)現(xiàn)就是人類在物理學上的一次大進步,微觀物理學也成為諾貝爾獎獲獎最多的領域之一。
不過人類目前的科技最多只能在原子層面進行操作,想要找到更小的粒子,就得用更快的速度碰撞,也意味著需要更先進的對撞機。
美國為啥要建設超級對撞機?
就是因為上世紀,美國在對撞機的建設上落后于蘇聯(lián)和歐洲。
當時美蘇兩國一直在進行軍事競備,其中對撞機就是競賽的領域之一。
1949年,前蘇聯(lián)建成了聯(lián)邦首臺大型粒子對撞機,它的運行能量達到480MeV,一舉成為全球能量最高的對撞機。
加速器運行能量越高,粒子碰撞就容易出現(xiàn)新的粒子,因此運行能量是衡量對撞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蘇聯(lián)打破紀錄后,美國自然也不甘示弱。
1953年,美國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建成了能量達到3.3GeV的對撞機,成功超越蘇聯(lián),。
次年,美國又在伯克利實驗室建成了性能更先進的對撞機,把自家的紀錄又拔高到6.2GeV的。
1957年,蘇聯(lián)又打破了美國的記錄,建成世界首臺 10GeV 質子同步加速器,再次反超美國。
在兩者競賽的最激烈時刻,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美國先是在朝鮮戰(zhàn)爭,被中國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又在之后的越南戰(zhàn)爭中遭激烈的反抗,兩次戰(zhàn)爭前后歷時二十多年,結果還都以失敗告終,把美國的資金和臉面都打沒了。
等美國終于打完了戰(zhàn)爭,轉頭發(fā)現(xiàn),不僅蘇聯(lián)在大搞軍事擴張,歐洲的那些國家也不老實,他們在1959年就建成了24GeV能量的質子同步加速器,打破美蘇的記錄,并且西歐各個國家還聯(lián)合起來準備建設更大的加速器。
1983年,魯比亞和范德梅爾在歐洲的“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中發(fā)現(xiàn)了正負W玻色子和Z玻色子。
這個新發(fā)現(xiàn)驚動了全球各國,并且在第二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為擔心還有更新的粒子出現(xiàn)以及它們潛在的軍事作用,美國核物理科學家感到一陣危機感,他們不斷游說美國政府盡快投建新的對撞機。
美國紐約時報當時還特地寫了篇標題叫:《歐洲3分,美國連零分也沒有》的文章,無情地嘲諷美國粒子物理的落后。
美國政府這才逐漸意識到霸主地位有可能受到威脅,于是就想在物理研究上重新奪回領導優(yōu)勢。
同樣是在1983年,美國能源部正式砍掉了原本規(guī)劃中較小的伊莎貝莉對撞機,提出要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并且命名為“超導超級加速器”
美國超級對撞機建造計劃正式走上臺面!
它的規(guī)模相當龐大,整個環(huán)形加速器的周長超過8萬米,隧道全程位于地下70米深處,能夠將兩束質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能量達到20TeV,是當時最強對撞機的40倍以上,預算更是高達44億美元,是當時中國全部外匯儲備的兩倍還多。
在150多名物理學家的努力下,超級對撞機項目在1986年完成了初步的設計工作。
為了完全這項工程,美國能源部還專門派人到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尋找資金。
可以說美國從上到下非常重視超級對撞機工程。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項超級工程在五年后,就被叫停了,而且叫停的方式非常奇葩,甚至可以說是無知。
比如美國議員伍德·博特曾在國會辯論中說:“對撞機的宣傳就是在造假,它根本沒有啥作用,既不能治療癌癥,也不能解決男性禿頂問題,甚至無法保證芝加哥小熊隊在世界大賽中獲勝?!?/p>
這個理由把我看的一愣一愣的,一個國家議員評價大型戰(zhàn)略工程的作用,竟然是治療禿頂和球隊輸贏。
就好像有人要求我們放棄核聚變研究,理由是不能治療禿頂,也不能讓我們國足進入世界杯一樣,我估計國人聽到都得直接問候他家人了。
事實上,超級對撞機的作用還真的很大,而且也真的能治病。
比如核磁共振、CT等強大的醫(yī)學設備,其實就是通過對撞機研究了原子核結構后的產(chǎn)物,還有人類終極能源核聚變的幾種核心材料也是對撞機里應用到的。
可以說這種項目就和航天、核聚變項目一樣,它每投入1元就會獲得數(shù)倍的回報。
因此議員們要關閉超級對撞機的理由,遭到很多物理學家的抗議。
當時為了與議員們抗衡,美國24位著名物理學家聯(lián)名寫信給布什總統(tǒng)和每個參議員解釋超級對撞機的意義,這些物理學家里還包含了2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非常權威。
在推薦信發(fā)出后,又有1700位美國科學家和300名外國科學家響應,他們共同呼吁保留項目;美國的科學界最后直接成立了“全國超級對撞機協(xié)會”,對參議院的每個議員進行游說公關。
然而他們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這個項目也僅僅多維持了一年時間,就被美國新任總統(tǒng)克林頓正式廢除。
那一天無數(shù)科學家為之扼腕嘆息,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李政道曾說,“SSC 的停工之日是美國科學史上黑色的一天”,同樣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理·蓋爾曼說:“這是人類文明的顯著倒退?!?/p>
有些激進的科學家直接罵“美國領導人一定是得了近視”,其實就是嘲諷他瞎了的意思。
同樣惋惜的還有中國科學家。
中國很早就有科學家研究和設計了粒子對撞機,但是由于各種因素,一直沒有動工建設。
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與其他國家積極展開外交,其中就有“科學外交”這個途徑。
而對撞機是當時科學家交流非常頻繁的項目之一,大型對撞機有利于中國同外國的交流,尤其是與美國。
1981年時,鄧小平親自拍板,他說“我贊同,不要再猶豫了”,于是中國花了2000多萬美元興建對撞機。
1984年,中國正式開始建設第一座大型粒子對撞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并于1988年正式竣工。
當年我們就實現(xiàn)了正負電子對撞實驗。
在這之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取得了很多成果,甚至有些研究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因為中國對撞機的成績優(yōu)秀,再加上華裔科學家李政道的推薦,中國在1993年正式加入美國超導超級加速器項目中。
對于這次合作,我們可以說是非常重視,專門在國內組建了超級對撞機小組。
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親自擔任組長,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任副組長,其他小組成員還包括國家各個部門領導以及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等等科學家。
可以說陣容相當豪華。
而且在這次合作中,我們不僅承擔了閃爍量能器以及電磁量能器等關鍵部件的研制,還
商談了電磁鐵支架、覆銅板、微電子器件、對準技術等等方面的合作。
因此很多科學家對此非常上心,希望能借助這次合作,培養(yǎng)一批相關領域的人才。
然而誰也沒想到,中國剛剛組建完團隊,美國政府當年就關閉了項目,這也意味著中國前期的籌備和所有精力都浪費了,實在是有點坑。
除了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也都有參與建造美國超級對撞機項目,他們都承接了超級對撞機的某些項目。
現(xiàn)在美國取消超級對撞機的建造,那么意味著不但損失物理研究領頭羊的地位,還要賠償一大筆錢才行。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政府為啥要執(zhí)意取消這個項目呢?
答案其實就是開頭說的,其實就是自己給作沒的。
如果了解中國大型項目建造過程,那么應該了解我們從立項的時候,就會組建專門的團隊,團隊里有領導人、科研專家、建造單位等等。
他們各司其職反復的論證,從而找出可行性的技術和建造方式,定下規(guī)劃后,還要經(jīng)過國家核準,確保所有方案是正確的才能投資建設。
在建造過程中,我們往往還會將責任劃分清楚,這樣才能確保工程不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延期和超支的情況。
但美國很多科研項目卻不是這樣。
美國政府居然直接將超級對撞機項目委派給了,完全由科學家組成的美國大學聯(lián)合會管理。
這些科學家做研究或許是專業(yè)的,但是對于工程管理卻相當不專業(yè),甚至有很多私心。
他們在申報項目時就充滿了理想化。
比如在整體預算上,他們的報價是44億美元,這個預算屬于比較低的范疇,目的就是方便國會審批通過;
在預算偏差中也沒有專業(yè)的評估,反而刻意忽略超大型工程的難度,將超支范圍定在10%左右。
為了讓美國國會盡快通過他,他們同樣沒有經(jīng)過摸底,就自己做了預估報告,認為州政府和其他國家的資金會支援18億。
這樣一算,美國在超級對撞機的建造上,需要出的錢并不多,
沒想到,方案是通過了,但國會在審批經(jīng)費時直接砍了一刀,美國能源部迫不得已,只能大規(guī)模去拉投資,邀請意大利、日本、德國等盟友參與建造。
結果美國國會又來拖后腿,他們認為超級對撞機比較特殊,很多技術應該保密,科技成果也應該美國獨自享受。
這么一搞把項目團隊給弄蒙圈了,別人肯投資肯定是奔著回報去的,而超級對撞機最有價值的就是材料和科研成果,如果這個都要保密,那么其他國家憑啥投資呢?
果然在美國能源部走訪了一圈后,真正收獲很少,很多國家寧愿自己造,也不愿意當冤大頭。
后來沒辦法,他們只能硬著頭皮做,并且將超級對撞機項目分成兩塊,一塊以基礎工程為主,由美國國內企業(yè)承包,還有一個是加速器設備,由全球供應鏈承包。
本來市場化的招標對于節(jié)約工程預算,項目建設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因為SSC項目的敏感性,美國政府規(guī)定只能由美國國內具有安全資質的企業(yè)參與。
于是,最終項目合同大多落入了美國阿美特克等大型軍工企業(yè)手中。
這些軍工復合體基本上都是私人壟斷性質,如果了解美國軍工的人就會知道,他們企業(yè)內部腐敗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咖啡杯就能賣到3000美元,甚至為了賣軍火設備不惜游說美國領導層發(fā)動代理戰(zhàn)爭。
由他們負責對撞機項目,就如同羊入虎口。
果然,他們剛剛接手項目就開始搞事,直接跳過正常的工作人員考核程序, 錄用了上百個關系戶人員,然后又擠走了很多優(yōu)秀的科學家和項目管理人員,導致SSC項目管理團隊一片混亂,工期也被延誤。
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超級對撞機項目超支越來越多。
1988年,超級對撞機預算提高到了55億美元左右;1989年,項目預算又提高到了59億美元;1991年時,美國能源部公布的項目造價已經(jīng)攀升到了82.5億美元;到了1993年,項目預算更是達到了110億美元,幾乎是最初預算的2倍。
更關鍵的是預算變多也就算了,工期卻也一再延誤。
也就是在這雙重超支下,超級對撞機項目的矛盾爆發(fā)了。
首先站出來的,就是各個州政府。
超級對撞機的項目非常大,它在哪里建造就能吸引諸多科學家和企業(yè)落戶,可以直接帶動當?shù)氐慕?jīng)濟和科研實力的增長。
因此在它選址時,就有43個州在競爭,最終被德克薩斯州拿下。
其他州本來就不爽,如果看你項目遇到挫折,肯定得落井下石。
其次還有科學家也站出來反對了。
要知道,一個國家每年的科研經(jīng)費是有限的,超級對撞機的經(jīng)費花的越多,那么其他項目的經(jīng)費就越少,其他科研項目的科學家當然不同意了。
1991年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理事就在國會聽證會上抱怨說:“超級對撞機的經(jīng)費增長了120%,其他領域的研究卻是在乞討?!?/p>
這次抱怨就是一個縮影,被超級對撞機項目影響的科學家都開始站出來表示反對。
最后還有一大幫議員。
美國國會議員大部分都是文科,他們對于理工科的知識幾乎一竅不通,更別說微觀粒子,對撞機這些物理學前沿的課題。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物理研究再好也和他們的政治沒有關系。
于是為了迎合更多的人,議員也是不介意在超級對撞機上再補上一刀。
就這樣,盡管當時超級對撞機已經(jīng)花費了10多億美元,美國國會依然決定廢除這項工程。
世界上其他國家看到美國終止了這項工程,也開始布局自己的對撞機,2008年,歐洲在瑞士建成大型強子對撞機,并且發(fā)現(xiàn)了標準模型中最后一種還未找到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完成了物理學界標準模型這一宏偉的拼圖。
歐洲由此一躍成為世界物理中心,每年有成千上萬名科研工作者在這里進行交流,包括中國也有上百名物理學家長期在這里搞研究。
科學家們期待有一天能發(fā)現(xiàn)一個改變世界格局的粒子。
而中國在美國超級對撞機之后,也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建造同等類型的科研設備。
好了我是熊貓,本期視頻就到這里,我們下期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