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招安這件事,宋江是上心了的。在梁山泊的大小會議上、各種公開場合里,宋江都會提上那么一嘴,即便是酒后也要寫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這樣的句子。

就這樣,宋江盼望著、盼望著,招安的腳步終于近了。朝廷來的陳太尉帶著張干辦、李虞侯等人上了梁山泊,他們帶來了朝廷的旨意。

在梁山泊的忠義堂上,蕭讓當(dāng)眾宣讀了圣旨。

就在蕭讓讀完圣旨后,黑旋風(fēng)從從梁上跳將下來,就蕭讓手里奪過詔書,扯得粉碎,便來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

有了李逵這么一鬧,招安的事情就變得尷尬了起來,盡管宋江喝退了李逵,但是這次招安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那么,面對如此胡鬧的李逵,宋江為什么不懲治他呢?要知道在菊花會上李逵不過是當(dāng)著眾兄弟發(fā)了幾句牢騷,踢翻了眼前的桌椅,宋江就要殺死他的。

東北有句俗話: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宋江之所以沒有翻臉,那也是有緣故的。

一、時機(jī)還不成熟,缺乏天時

招安,在古代是封建朝廷對地方反抗勢力的一種安撫手段。

在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招安的身影,在《西游記》,孫悟空在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圣,天庭在剿滅失敗后,就采用了招安的政策,孫悟空被忽悠著封了一個弼馬溫的差事。

《水滸傳》中也有招安的先例,高俅圍剿梁山泊的時候,手下的十名節(jié)度使就都是綠林出身。

不過,招安這事說到底就是一種利益交換,雙方在各自的天平上找到那個平衡點,那么招安就成功了。

對于梁山泊的這次招安來說,朝廷的誠意并不是很足。

他們之所以沒有選擇剿滅梁山泊,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術(shù)。民心既服,不可加兵。

就是說宋江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在當(dāng)?shù)厣畹萌诵?,此時去剿滅的話不符合民心。

其二,即目遼兵犯境,各處軍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為不便。

梁山泊不過是癬疥之疾,真正讓朝廷感到忌憚的是在北方虎視眈眈的遼國。朝廷應(yīng)該把主要精力用在對待遼國身上,而招安梁山泊的主要目的是想“驅(qū)虎吞狼”而已。也就是利用投降的梁山泊軍隊攻打遼國。

不得不說,大宋君臣這算盤打得是真響。他們從內(nèi)心里就瞧不起梁山泊,所以他們對梁山的態(tài)度是蠻橫且傲慢的。負(fù)責(zé)招安事宜的陳太尉在前往濟(jì)州前,曾先后到蔡太師和高太尉那里求教經(jīng)驗。

蔡太師表面上說得很好,他怕陳太尉在梁山泊那里不夠硬氣失了朝廷的體面,于是說“我叫這個干人跟隨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見不到處,就與你提?!?/strong>

高俅則直接表現(xiàn)出了對招安的不滿,他說若是今天商量招安的時候他在場的話定然會阻止皇帝,他更傾向于剿滅梁山泊。他也怕陳太尉笨嘴拙腮,于是說“下官手下有個虞候,能言快語,問一答十,好與太尉提事情?!?/strong>

在這種情況下,陳太尉帶著蔡太師府張干辦、高殿帥府李虞候這對臥龍鳳雛前去濟(jì)州來招撫水泊梁山。在濟(jì)州府張干辦放出豪言:

“放著我兩個,萬丈水無涓滴漏?!?/strong>

在去往梁山泊的路上,張干辦和李虞侯兩個官氣十足,面對迎接他們的好漢時,他們怒斥:

“你那宋江大似誰?皇帝詔敕到來,如何不親自來接?甚是欺君!你這伙本是該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請?zhí)净厝?!?/p>

在去往梁山泊的船上,水手們唱起歌來,張干辦又發(fā)了一通脾氣:

“村驢,貴人在此,全無忌憚!”

當(dāng)然,李虞侯也不甘示弱:

“殺不盡的反賊,怎敢回我話?”

到了梁山泊上,張干辦和李虞侯更是在宋江面前指手畫腳、頤指氣使。

更讓人無語的是,朝廷的詔書上的內(nèi)容:

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yīng)有錢糧、軍器、馬匹、船只,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領(lǐng)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滿紙只有恐嚇和威脅,沒有一絲的安撫,就更別提好漢們的安置事宜了,這樣的詔書怎么能服眾呢,這樣的誠意怎么會成功呢?

朝廷此時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梁山泊的可怕,他們還是高高在上地俯視著梁山泊。

對于梁山泊而言,招安的時機(jī)遠(yuǎn)沒有到來。

二、頭領(lǐng)們不贊成,缺乏人和

好漢,之所以有這個稱呼并不完全是因為他們“行得端走得正”,而是因為他么在那個時代敢于奮起反抗。

宋江終于盼來了朝廷的“天使”,他以為他的機(jī)會來了,“我們受了招安,得為國家臣子,不枉吃了許多時磨難,今日方成正果!”

盡管宋江是這么想的,但是他手下的好漢們卻不是這么認(rèn)為的。

吳用認(rèn)為此時接受招安定然被朝廷所輕視,應(yīng)該再與朝廷較量一二,讓朝廷知道梁山的能量后,才是招安的好時機(jī)。

從體制內(nèi)出來的林沖、關(guān)勝、徐寧等人則認(rèn)為,朝廷來的人必然從門縫里看人瞧不起他們這些“草寇”,甚至?xí)醚哉Z威脅眾人。

宋江只顧安撫眾人,并且安排接待朝廷來使。

林沖等人算是涵養(yǎng)不錯的,梁山上有些火爆脾氣的好漢,他們對待朝廷來使和招安的態(tài)度就十分強(qiáng)硬。

負(fù)責(zé)水路接待的阮小七在路上將朝廷封賞的御酒偷偷喝掉了四瓶,然后又將剩余六瓶平分給了其他水手們。在喝完后,他又用村醪水白酒裝滿了酒瓶,玩了一手“貍貓換太子”。

在忠義堂上,蕭讓剛宣讀完圣旨,李逵就從梁上跳將下來,就蕭讓手里奪過詔書,扯得粉碎,便來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

在被張干辦斥責(zé)后,李逵更是怒道:

“你那皇帝,正不知我這里眾好漢,來招安老爺們,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來惱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寫詔的官員,盡都?xì)⒘?!?/strong>

李逵這人素來不討喜,不過在這件事上卻干得漂亮,這事也只有李逵來做最為恰當(dāng)。

在眾人的勸解下,李逵被推下了忠義堂。

但是,事情遠(yuǎn)沒有結(jié)束。既然詔書不吸引人,那么只能把朝廷御賜的美酒拿出來了。好漢們都是愛酒的主,沒準(zhǔn)看到好酒的面子上,就接受招安了。

但是,當(dāng)御酒接連被倒入酒海后,大家一看這就是村頭小作坊產(chǎn)的白酒,眾人“盡皆駭然”,喜歡喝酒的魯智深更是氣的罵娘,他拿起禪杖就要打人,在他的身后劉唐挺著樸刀、武松掣出了戒刀、穆弘史進(jìn)等人都要發(fā)作,六個水軍頭領(lǐng)罵罵咧咧地下山去了。

宋江見狀急忙親自護(hù)送陳太尉等人下山了,第一次招安就這樣草草地結(jié)束了。

朝廷沒有誠意,好漢們心里不服,這招安自然沒辦法進(jìn)行下去,想必就連宋江的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至于那個鬧事的李逵,宋江又能拿他怎么樣呢?鬧事的可不只是他一個,只處理他的話,那么阮小七、魯智深、武松等人有該如何處理呢。這個時候,若是處理了李逵,恐怕就更難以服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