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每一個秋天,都有無數(shù)溢滿美意的篇章。
這個季節(jié),并不例外。我也想用我的鏡頭,#曬曬相冊里的秋意#,以饗鐘愛攝影的游客。
——2023年10月20日,田友泉記于鵝城小居。
■鵝城的來歷
鵝城,是廣東惠州市的別稱。這個別稱的由來,起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古代,一仙人騎木鵝而來,看到惠州大地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不舍得離去,便降落在惠州西湖,而木鵝化作成了如今的“飛鵝嶺”,所以惠州又稱鵝城。
如今的惠州市,更是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和日趨完備的環(huán)境條件,自然、人文資源豐富,交通越來越發(fā)達,有望成為新一線代表城市。
惠州西湖原名“豐湖”。紹圣二年(1095年)九月,蘇東坡在詩作《贈曇秀》,第一次將“豐湖”稱為“西湖”——在此,不得不拍案大叫一聲“好”。好家伙!惠州西湖也因此得名。
明朝萬歷十年(1582年)舉人,曾任內(nèi)閣中書、吏部郎中的博羅人張萱在《惠州西湖歌》中記錄:
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我的城:鵝城西湖倒影
無論春夏秋冬,都會記錄下每座城池的繽紛色彩和花草綠樹,以及掩映在美好河山之間令人心動的溫馨瞬間和難忘場景。
鵝城地處嶺南羅浮山下,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山河湖泊星羅棋布。
鵝城的旅游景點,尤以有“嶺南第一山”之稱的羅浮山,以及惠州西湖最為著名。
羅浮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大才子蘇軾在紹圣三年(1096年)被貶惠州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惠州一絕》,令羅浮山揚名華夏。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名垂青史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被貶此地期間,被其清新脫俗、超然世外的美景所吸引,也令世人對嶺南有了新的定位。
據(jù)資料記載,蘇東坡共創(chuàng)作了詩187首、詞18首、散文363篇、書畫20幅等可謂大手筆大批量歌詠惠州風物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足見惠州的確風景優(yōu)美,顏值爆滿……西湖之畔的元妙觀,也留下了逗留、觀光的蘇東坡的足跡,其每每與觀主推杯換盞,吟詩作賦,不亦樂乎。
因此,也令蘇東坡文思泉涌,激發(fā)出極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
蘇東坡對惠州的影響至為深遠。正如清代歸善縣(今惠州惠城區(qū))名士江逢辰評價時所寫:
一自坡公謫南海,
天下不敢小惠州!
這也更加定位了惠州不是“蠻荒之地”和“籍籍無名”,更成就了千百年來的一件件一樁樁美談!
惠州西湖也因才高八斗的蘇東坡聲名遠揚,成為到惠州的游客必打卡的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蘇東坡在惠州任期內(nèi),把皇上賞賜的金銀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條長堤。后世之人為了紀念蘇東坡,特命名此堤為“蘇堤”。
游覽惠州西湖,你若是運氣不錯,或許能見到這樣的倒影。
這,算不算惠州西湖美麗人文一景?
■后記:
據(jù)說,到西湖一游,必須經(jīng)過此古樸石材的正大門才算正統(tǒng),方能有自此邂逅蘇東坡在惠州兩年多吟唱詠賦的詩情畫意、一領(lǐng)湖光山色之美,以至始終。
今天的惠州立于大灣區(qū)發(fā)展潮流轉(zhuǎn)折地,粵東建設(shè)多元產(chǎn)業(yè)融合縱深區(qū)域,恰逢其時……不知不覺間,小詩興突至,七言附庸文末以記之。
《贊羅浮山與西湖》(七律·中華新韻)
葛洪練藥旺仙山,蘇軾謫居頌嶺南。
再立潮頭揚物產(chǎn),多元文旅寫金灣。
指揮副使借西子,名士逢辰敢著言,
無限風光齊眼處,詩情畫意慰藍天。
——2023年10月21日凌晨整理。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文學(xué)、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chuàng)作者作品版權(quán)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nèi)容權(quán)屬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zhuǎn)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