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幾次桂林,都是在機場、火車站、商場一線循環(huán)。終于有了閑暇時間,就這個十月陪著80歲的老媽,來了一場籌謀了許久才說走就走的旅行。別笑?。?/p>

一早的高鐵,進入廣西境內(nèi),就開始出現(xiàn)了喀斯特地貌,中午到了桂林,安排好住宿,休息了一會,從容地踱出酒店,本次旅行要的就是從容。

我們下榻在桂林賓館,是我慣常入住的酒店屬于象山景區(qū),毗鄰榕湖,距離微笑堂商廈步行15分鐘,去象鼻山公園20分鐘,無論是之前的商務工作,還是如今的踏山覓水,感覺都是首選。

用完午餐,順著去往象鼻山公園的路上,滿目微黃,一路桂花飄香,沁人心脾,閑情之下,琢磨著“桂林”的名字應該就是這個地方桂樹多木成林而來吧。滿街的小商小販現(xiàn)制桂花糕也是一個特色。

兩江四湖和象鼻山公園是桂林市區(qū)的名片,盡管本地人并不care,對我們外地人而言,卻是打卡之地。象鼻山公園,就是字面意思,坐落在城南漓江西岸,因山東端的水月洞有如象鼻而得名,也叫象山公園。疫情期間中央領(lǐng)導到桂林考察后,原門票收費70元的公園,取消門票制度。呵呵,“青山綠水”落地有聲,造福百姓??梢远喑院脦讉€奧爾良雞翅呢。

到了公園門前,原來的售票廳還是略微刺激了一下小心臟,直到掃到入口的游客舉動,原來只掃碼入園。進到公園里面,有各種姿態(tài)的雕刻小象,憨態(tài)可掬,造型圓潤,供游人擺拍合影,我給老媽拍了好多,吉祥吉象!

深秋的公園里,除了偶爾飄來的桂花香,就只有一年四季不敗的簕杜鵑,花盆里的野菊花在大門廣場處只為點綴,都不成氣候。

我和老媽沿著江邊小路,慢慢走著,地有點略微的濕滑,很短的一段路程就到了頭,只看到象鼻子的外沿,拍照留念,略有點失望。江對岸,看到許多的游客,前方有個碼頭聚集了很多等候游船的人。應該是在江中游船時才可見象鼻山全貌的。

公園的陸地面積不大,繞來繞去,看到水月洞的指示牌,順路而行一段江堤窄路,人氣漸旺,豁然可見象鼻巖,坑坑洼洼的石路,真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耐心等著大家排隊打卡,扶著老媽站好,退回到適當位置連續(xù)咔咔咔一陣連拍,順便站在老媽身邊請游客拍了幾張合照。

將老媽安排在安全地兒,我要拍些素材,巧不巧的遇見一個看似很專業(yè)的攝影師,移了位置給我,果然是可見象鼻全貌的制高點,欣喜遇見。

然后順原路,在桂花香濃情蜜意陪伴下,很快到達賓館,老媽興致盎然,又繞榕湖走了一會才回房間。

在賓館用過晚餐,老媽需要早些休息。

忽然有種感覺,像是到了自己的地盤,是不是該還原一下曾經(jīng)的場景呢。說走就走,夜幕下,街上已經(jīng)少見行人了,穿行在榕湖的小道,拿著手機百度了目的地。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品牌、熟悉的氛圍,還有熟悉的老員工,“都在”“真好”!

從微笑堂商廈出來,時間還早,旁邊的“東西巷”應是游人如織,燈火輝煌之時。

幾分鐘就到了東西巷,正趕上“山水相逢 和諧共生”2023桂林藝術(shù)節(jié)。據(jù)說《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記載的神獸貔貅、飛馬,在藝術(shù)節(jié)與市民在東西巷表演互動。

“閱盡王城知桂林”的靖江王府,靜靜的見證世事變遷,那段保存完好的明城墻依然厚重恢弘。人,依舊熙來攘往,只有歷史不知新舊,都是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