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3日,葉劍英元帥夫人吳博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6歲。此時此刻,在沉痛哀悼吳博同志的同時,我們來回顧一下葉帥生前的家風(fēng),撫今追昔,以繼傳承。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句經(jīng)典老話。它強調(diào)了忠孝二者之間的矛盾與難題。在某些時候,我們可能面對國家、社會的“忠”,與父母、長輩的“孝”發(fā)生沖突的兩難抉擇,這時便需要我們需要作出決定,葉劍英也曾遇到這一難題。
小時候,葉劍英就聽母親講過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的母親痛恨外寇對國家的侵略,所以要自己的兒子去抗擊外寇,并在他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鞭策岳飛在戰(zhàn)場上英勇殺敵。最終,岳飛遵從母親意志,收復(fù)了很多失地,為國盡了忠,為母親爭了氣。
和岳飛一樣,葉劍英也很早背井離鄉(xiāng),投身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在這個過程中,葉劍英無法守在母親身邊盡孝,但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之外,他的兩只腳走過了很多地方,推翻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統(tǒng)治,偉大的新中國由此誕生,無數(shù)受苦受難的父母也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說,葉劍英雖然沒能陪伴在母親身邊,但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擔(dān)負起了每一個熱血男兒應(yīng)該擔(dān)負的責(zé)任,要像岳飛那樣精忠報國,為天下所有父母盡了孝心,而且是盡了大孝之心,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由于為革命四處奔波的緣故,葉劍英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后來在延安的時候,他才聽說母親已經(jīng)去世的消息。雖說“父母在,不遠游”,但生逢亂世,葉劍英沒有選擇,悲痛之下,葉劍英執(zhí)筆將自己失去母親的感情肆意傾瀉而出:“尸骨拋溝曾逆料,阿姆生我最艱難。”后來,葉劍英為了悼念母親罕見地蓄起了胡子,這樣一來,每當(dāng)他摸著胡子,就能想到母親生前那慈祥而生動的音容笑貌……
時間來到1949年,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之后,新中國誕生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此時此刻,人民歡欣鼓舞,到處充盈著一副國泰民安的祥和之氣,與此同時,葉劍英對母親的思念也更甚了,建國后曾四次返回家鄉(xiāng),幾乎每次都要來到母親墳前祭拜,每次都要在墳前駐足許久,望著墳頭追憶往事,久久不肯離去……
像父母生前對自己一樣,葉劍英也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雖然葉劍英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他自己看來,他只是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更不會因為什么高人一等,所以他的子女也是一樣,都是和廣大人民群眾一樣的普通人,絕對不允許搞特殊。
葉向真是葉劍英的女兒,葉劍英平時對這個女兒很是疼愛,但卻絕對不會沒有原則的溺愛。在葉劍英家里,他給大家制定了一條這樣的規(guī)定:挺著腰桿走路,夾著尾巴做人。正因如此,當(dāng)女兒因為夏天擠公交車又熱又累,有些抱怨地責(zé)問他為什么不肯派車接送自己時,葉劍英神色嚴(yán)厲地回答說:“老百姓能坐公共汽車,你怎么就不能坐?車是為了工作配給我的,是給人民辦事用的,不是為了接你們的!”
見父親神色嚴(yán)肅,不想開玩笑的樣子,女兒的抱怨瞬間沒有了。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父親的耳濡目染的影響之下,她漸漸明白一個道理:世間愛有兩種,一種是慈愛,一種是嚴(yán)苛的愛,但無論哪種,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不忘初心,堅守本真,成為更好的人,成為始終和最廣大人民群眾走在一起的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