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會最全面詳盡的手把手帶你徹底理解股票、期貨、期權。
此篇是萌新向科普,會從最基礎的開始講起,并且是小學生的閱讀門檻。老粉們可能覺得自己沒必要閱讀,但我還是推薦大家閱讀,因為我見過不少做交易做了幾十年的人,很多連最基礎最底層的運作都還沒弄懂,也見過不少院校的金融學教授或所謂專家,只會照本宣科卻未曾真正理解到底如何運作的。
此篇文章干貨很多,內(nèi)容較長,對于第一次接觸金融學的萌新,相信我,這篇文章的收獲比很多人本科四年的收獲都多。
BTW:原本本篇是打算有“債券”這一塊的,但這內(nèi)容比較多,所以另外單獨開一篇。整個金融學,不外乎就是債券、股票、期貨、期權這四大塊,理解了它們?nèi)绾芜\作的,就建立起對這世界市場經(jīng)濟與金融的有牢固地基的認知大廈。
一、股票
先從最簡單的股票講起。(對股票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后面,從期貨開始看起。期貨開始就會普遍存在概念認知偏差,建議自以為很了解期貨的朋友最好認真看一遍)
簡單來講,股票就是股權,也就是公司所有權的分割。
開過公司的都知道,股東大會通過股權人投票來決定公司重大決議,誰持有的股權大,誰的投票權重就高,也就是話語權越高。
同時股權也決定了持股人分紅的大小,誰持有的股權多,誰獲得的分紅越多。
名義上講,公司名下資產(chǎn)只屬于公司,不屬于任何股東。但實際上,股東通過持股擁有了公司,自然也就間接擁有了名下的資產(chǎn)——這就好比一句話,既然你人是我的了,你的東西自然也是我的了。
而實際體現(xiàn)是,假如有一天公司宣布就地解散,咱們不玩了散伙吧,就會有個解散清算,把公司名下資產(chǎn),按各個股東的股權持有比例分配到各個股東名下私有所有。
然而你懂的,一般很少有公司運營的好好的突然間說不做了解散吧,一般都是運營不下去被迫破產(chǎn)倒閉。這時的清算就是破產(chǎn)清算,會把公司名下資產(chǎn)拍賣,拍賣所得收入會優(yōu)先償還給員工未發(fā)的工資,然后償還給債權人,最后還有剩才會給股東——一般大多數(shù)情況都是渣都沒剩了,畢竟是資不抵債才會宣布破產(chǎn)。
股權只能轉讓而不能兌現(xiàn)。通俗點講,除非有回購協(xié)議,否則你不能跟公司創(chuàng)始人或CEO說,我不想要這股權了,我把它還給你,你把當初我入股的錢退給我。但是你可以把股權賣給其他人,至于你愿意多少錢賣,對方愿意出多少錢買,就是你需要跟他私下談妥的事情。
以上是股權最基本的概念。
什么是上市公司?
我們炒股所炒的股票,其實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權。
上市公司,就是股權能夠上到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公司。
普通沒上市的公司的股權,可以看成是某個巷子里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的東西,并且交易都是私底下交易。你若想轉讓手頭的股權,還需要你自己去找人,跟人家吹這公司前景如何如何牛逼,我只是跟公司領導八字不合所以才想轉讓,今天見跟你有緣,便宜賣你啦!
而上市公司,就是股權去到證券交易所上架。證券交易所就相當于一個有名氣的大賣場,全村人都知道,里面的東西琳瑯滿目,你想賣手里的東西,只要去到那大賣場里往地上一擺,路過的人總會有眼緣的于是去買。當然,想要自己的商品進入這大賣場去擺,肯定要先經(jīng)過這個大賣場主辦方層層審核,人家覺得OK啦,才能進場擺攤。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分別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這兩大交易所都是我國事業(yè)單位,也就是國家政府出資建立并統(tǒng)籌管理的。而其他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等,證券交易所都是私人企業(yè)性質,歷史悠久,主要以盈利為目的——通俗點講,就是前者是村委會籌劃建立的賣場,后者是某個暴發(fā)戶自己買了塊地自己建了個賣場。
什么是股票的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
一級市場又稱之為發(fā)行人市場,亦俗稱“新生兒市場”或是“第一手交易市場”,是股票的發(fā)行人,上市公司自己或是證券公司作為代理發(fā)行人,作為賣方面向公眾出售自己的股權,公眾作為買方所出的資金,會直接進入到公司的錢袋里。
二級市場就是炒股人熟知的有分時走勢的市場,任何持有這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人可以去那賣,同時任何人都可以去接盤,而接盤后又可以去賣。其每天的成交量遠高于一級市場,畢竟不斷轉手嘛。
其實這跟樓市一樣,你買一手房就是相當于參與樓市一級市場,你購房所出的資金會直接作為房企或開發(fā)商的收入;而二手房市場就是二級市場。
而炒股所發(fā)生的交易,主要是在股票二級市場。
關于撮合成交與分時走勢。
炒股第一個需要理解的概念,就是撮合成交,及其衍生的分時走勢——撮合成交是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概念,后面講到的期貨、期權都會用到。
我們在炒股軟件上看到的分時走勢,其實是一天內(nèi)由每一分鐘最后一筆成交價連成的線,而且跟成交量無關,如下圖就是某只股票某一天的分時走勢圖:
而成交里面,有多少買就有多少賣,買方與賣方量是恒等的,我們稱之為成交里面買盤與賣盤是恒等的。
那么股價又是如何漲跌的呢?
很簡單,漲就是供不應求,跌就是供大于求。有人就覺得困惑了,不是說好成交里面買盤與賣盤是恒等的嗎?
我以通俗的方式講:假如有只股現(xiàn)價是10元,愿意以10元買這只股的人有10個人,但愿意賣的卻只有9個人,那就意味著成交了10單后,還有1個想買的人卻買不到。
而他如果一定要買這只股,只能去到更高的價位去尋求賣盤與他成交,例如去到10.1元那里,而他這么做,并真的找到了賣盤與他成交,那么最新成交價就是10.1元,那么我們就會看到股價從10元漲到10.1元。如果10.1元那里的賣盤依然不夠,那這個人只能去到更高的價位10.2那里尋求賣盤,那么我們就會看到最新股價是10.2元。
所以你瞧,雖然成交里面買盤跟賣盤必定恒等,但同一價位的潛在的買盤與潛在賣盤是不一樣的,當前者數(shù)量大于后者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就會下跌。
以上是為了方便理解,用通俗的說法來講,現(xiàn)實中買盤與賣盤并不是按人數(shù)劃分,而是按資金盤。例如有個人擁有1億資金,他想用這1億去買某只股,但現(xiàn)價滿足他的賣盤資金盤只有5000萬,那么剩下的5000萬只能去更高價位尋求成交。
同理,股價跌的原理也一樣,把上面買盤與賣盤對調下就好了。
而后面講到的期貨、期權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到的行情都是每一分鐘的最后成交價連成的線。
關于K線圖,俗稱蠟燭圖
在理解完分時走勢后,交易之路上第二個需要理解的基礎知識,就是K線圖,亦稱蠟燭圖。這在期貨、期權、或是其他市場都會看到。如下圖:
其實原理很簡單,你在上面看到的每根蠟燭,代表著某個周期的初始價格、最后價格、最高價格、最低價格。
每個K線紅柱長方形的下邊為這個周期的起始價格,上邊則為這個周期內(nèi)的最后價格,紅色蠟燭意味著這個周期內(nèi)最終價格比初始價格高;如果是綠柱則相反,上邊為這個周期的起始價格,下邊則為這個周期內(nèi)的最后價格,綠色蠟燭意味著這個周期內(nèi)最終價格比初始價格低。
而長方形上下多出的線,稱之為影線,影線頂端代表著這個周期內(nèi)所發(fā)生的最高成交價,底端則是最低成交價。如果沒有影線,則說明這個周期內(nèi)發(fā)生的價格波動都在起始價格與最終價格之間。
K線等于是用更廣闊的視角去觀察股價走勢,每一根蠟燭都可以看成是周期內(nèi)分時走勢的縮略版。
如果是日線圖,那么每一根蠟燭代表著一日周期,簡稱日K;如果是月線圖,那么每一根蠟燭代表著一月,簡稱月K;還有年K,周K,小時K,分鐘K。炒股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偏好來設定K線代表的周期。
買股票的人分兩類:一類是投資者,另一類是投機者。
投資者買某只股,是看好這家公司的前景,看中這支股未來的分紅,目的是想有個長期每年的分紅收入來作為自己的被動收入,其代表者是巴菲特。
而投機者,他們并不是為了分紅,而是為了賺差價,就是低買高賣,他們可能今天買,明天就賣出,這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炒股者。
那么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有什么呢?
在金融學的教科書里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衡量某只股的實際價值的公式。
那就是每股分紅,也叫每股收入,除以當下市場利率(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存款利率),得出的值就是它的實際價值。
例如,去年格力電器每股分紅4元錢,我們算現(xiàn)在市場利率為3%,那么4除以3%,等于133元,那么這133元就是格力電器每股的理論實際價值。
然并卵。
因為你能看到的每股分紅或每股收益,都只能反映過去一年,那未來呢?未來一年有可能是虧損,有可能有什么新突破實現(xiàn)業(yè)績大增。
作為投資者的角度,選擇買某只股票,是根據(jù)他預期的分紅來衡量現(xiàn)在的股價是低還是高,而對分紅的預期亦是對這家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而每個人的預期都不一樣,也就意味著這支股票的價值在每個人心中是不一樣的,于是股價才會有波動。
而如果你要分析預判某家公司的收入前景,我們稱之為基本面分析。要進行基本面分析,你需要非常了解其所在的行業(yè),你要有足夠的專業(yè)知識來對這市場進行分析——而這是大多數(shù)散戶所不具備的。
不要緊,除了基本面分析外,還有另一種同樣重要的研判方法——技術面分析。
技術面分析主要是從市場行為本身來研判價格走勢,也就是從發(fā)生的成交量與價格波動來作為分析依據(jù)來預判市場。
具體方法就不展開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個鏈接去更深入的了解技術分析:你只有看懂了這篇文章,才能在股市里盈利——一篇文章徹底講透股票技術分析底層邏輯
什么是股指?
股指就是在市場選取一部分股票作為樣本,根據(jù)這些股的股價用一套加權算法算出一個數(shù),來反映這些股的整體變化。顯然這些股的股價波動,會帶動指數(shù)的波動。
我們常會看到的指數(shù)有上證指數(shù),是上海與深圳兩大交易所所有股票的加權數(shù),俗稱大盤。
除此之外還有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等等。
具體算法各位還是去百度吧,這里就不展開了。
什么是做空股票?
我們常會聽到“做空”這個詞,通俗來講,做空就是通過賭某只股跌來獲取盈利。做空并不是只有股票市場才能做空,基本上大多數(shù)市場都有做空的渠道。
并且做空的方式其實有幾種,雖然都叫做空,但其底層原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例如做空個股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融券,而做空股指則是通過股指期貨交易的方式做空。
先說說融券做空,融券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先從券商那借取一定份額的某只股票,等到期前還給券商同樣份額的股票即可。
在別的市場里,這種方式亦叫“融物”或“融貨”,“融”的意思就是借的意思,跟“融資”里的“融”是同個意思,融資則是借取資金,融物則是借取某個物品,這兩種行為都要付出利息成本。
為什么這種方式被稱之為做空呢?
因為這么做的人是先從券商那借取一定份額股票,是為了現(xiàn)在去市場上賣它換取資金,等它跌到低位后,以較少資金買入同樣份額的股票,去還給券商。而這高賣低買間的差價,就是融券做空者的利潤。
顯然,這么做的人是覺得這支股將來要下跌才會這么做。但如果未來發(fā)生的事實跟他預期的相反,這支股的股價在未來卻是上漲的,那么融券做空者就會遭受虧損,因為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資金買回同樣份額的股票去還給券商。
所以融券天生帶有“杠桿”,就如同“融資”本身就是杠桿行為。因為如果沒有保證金的限制,那么這個過程,你可以不準備任何資金的前提下,去借取任意份額的股票,在市場上拋售換取資金,等到期前買回股票還給券商——這意味著,你想盈利多少,取決于你多大膽,你愿意去借取多大份額的股票,你的盈利可以是無上限的,同樣你的虧損也可能是無上限的。
但證監(jiān)會要求,融券必須限制杠桿率,“保證金”這概念就是這么誕生的,它是為了抑制杠桿而存在。交易者必須先準備一定量的保證金,才能操作對應份額的股票。
例如如果要求保證金率為10%,那么你想融券做空現(xiàn)總值100萬的股票,你就必須先上繳10萬的保證金,這時候的杠桿率為10。
如果保證金率為25%,那么杠桿率則為4。
以上就是通過融券做空個股的原理。
那么做空股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做空股指則完全是另一個概念,是通過期貨來做空,其原理是跟融券做空完全不一樣的。
雖然你會看到期貨做空表面上看跟融券很像,例如都有到期日,都有杠桿率,都有保證金。但其實其底層運作原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第二大部分,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
二、期貨
期貨的概念很簡單,就是一種遠期合同,買賣雙方約定交易物、交易價格與交易時間。難就難在如何理解它具備的杠桿率,人們是如何在這上面暴富或破產(chǎn)的。
很多人抱有這么個錯覺,覺得期貨是一個小眾市場。但其實,世界上所發(fā)生的所有大額交易,99%都是期貨交易。
大宗商品交易,大額外匯,其實都是遠期合同,雙方約定價格與交割時間。難道那些幾噸幾噸的買賣,是去到批發(fā)市場一拍腦袋馬上買下,跟賣家說我現(xiàn)在就要幾噸,你現(xiàn)在就給我準備好,盡快立刻馬上,???
你看所有簽訂的交易合同,本質上都是遠期合同,大家在合同上約定交易物、交易時間、交易金額,到時候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幾乎所有的生意與買賣,都是這個模式不是嗎?包括你買房的購房合同,也是這種形式。
所以從廣義的角度,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交易,都是期貨交易。
看上去,遠期合同的存在初衷是為了提供確定性,是為了規(guī)避風險的,可為什么期貨市場又成了風險最大的市場之一?
狹義的期貨,則是指世界上一些大型期貨交易所平臺上的期貨品種。是這些交易所,把某些交易品種的期貨合約標準化了,也就是統(tǒng)一格式。
而一旦合約標準化,就有了杠桿套利的空間,為什么?
首先我們探討下,期貨市場那跟股市一樣的分時走勢與K線圖,是怎么來的?
同一品種的期貨合約有分很多種,就隨便選一個,如我們國內(nèi)大連期貨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鐵礦石后面跟著的4位數(shù),其實是交割日期。
例如鐵礦石2312,意思是買賣雙方簽訂合同,約在2023年12月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交割”。
而右邊跟著的數(shù)字,1010.5,就是這個品種最新成交的交割價,意思是約定2023年12月份,按每噸1010.5元的價格交割。
那這個最新成交的交割價,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機制就跟股票市場一樣,是撮合成交的結果。
我們點進去鐵礦石2312那一欄,就會看到分時走勢圖,是每一分鐘最后發(fā)生的成交交割價連成的線:
同樣的,我們也能看到這個合約價格走勢K線圖:
其漲跌原理,跟股市一樣。
每一單期貨合約一旦簽訂成交,合約中必然有買賣雙方,也就是買盤跟賣盤是恒等的。
期貨合約的買方,亦可以稱之為做多者;而賣方,可以稱之為做空者。
如果這個市場上看好鐵礦石未來價格的人多了,于是做買的人會增加,當同個價位上簽買的人多于簽賣的人,多出來的做多者只能去到更高的交割價位,尋求愿意簽賣的人與之成交,當他們這么做的時候,就會看到鐵礦石2312合約的最新成交交割價上漲。
反之,如果愿意簽賣的人多于愿意簽買的人,則會看到鐵礦石2312合約的最新成交交割價下跌。
所以,我們看到的期貨行情,其實是獨立于現(xiàn)貨市場之外的另一個市場行情,它的走勢是由參與到期貨市場的買賣雙方?jīng)Q定的結果,理論上講,這個結果有可能跟現(xiàn)貨價格行情反著走。
可問題來了,既然我一旦簽訂了期貨合約,就是確定了交割日以這個固定價格來交割,那么按道理接下來不管期貨還是現(xiàn)貨行情怎么變動,都與我無關,可為什么期貨行情的波動,會給我?guī)砀軛U化的浮盈或浮虧?
這要引入一個期貨市場的重要概念——平倉。
平倉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在交割日以前通過簽相反的合約來對沖掉原來的合約。它是期貨市場杠桿化的源頭。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從最初期貨誕生時候開始談起。
就拿早期郁金香期貨市場這個最早把期貨合約標準化的平臺來說。
假設你現(xiàn)在剛簽訂了一個郁金香5月交割的期貨合約,你是做買(做多)的一方,合約上約定的交割價是每噸1000元,交割量是10噸,也就是你到了5月份交割日,你要準備好10000元的現(xiàn)金。
然而,在你買入后沒多久,人們對郁金香的價格預期非??春?,都爭先恐后的想要簽訂5月份買入交割合約,也就是期貨市場上做多的資金盤非常多,比做空的要多很多,于是郁金香期貨5月交割合約成交價節(jié)節(jié)攀升(注意這里說的是期貨合約價格,不是現(xiàn)貨價格,現(xiàn)貨價格有可能反著走),現(xiàn)在最新的合約成交價去到了1200元每噸。
于是你就會想,既然你手頭上有一個按1000元交割的買入合約,那為什么不直接轉手賺個差價呢?
你只需要這么做:你自己再開多一單,只不過這次是做相反方向,你找一個對手盤簽一個5月份交割賣出合約,也就是你要去做空,按合約現(xiàn)價1200元成交,交割量也是10噸——這樣就意味著到時候5月份你要準備好10噸的郁金香給跟你簽訂合約的買方。
那這10噸的郁金香怎么來呢?
——還記得你之前已經(jīng)簽了一單1000元的5月份交割買入合約嗎?也就是說,到那時候你可以先以每噸1000元交割買入了10噸郁金香,總付出10000元,然后再拿著這剛交割入手的10噸郁金香,以1200元每噸的價格賣給跟你簽約的買入方,到手12000元。于是你凈賺2000元。
于是更騷的來了,你會想到,其實你根本不用準備這10000元的現(xiàn)金,你也無需等到交割日來進行以上操作。
你只需在做空時這么跟簽訂合約的對手盤說:“你不是愿意以每噸1200元的價格在交割日從我這買入10噸嗎,恰好我這里有張合約是以每噸1000元價格買入10噸,我只需把這個合約轉手給你,到時候你拿這張合約去找這張合約的賣家買10噸,那我就算履行了我跟你之間的合約了。哦當然,你要給差價給我,畢竟我們簽訂的是1200元每噸,而我跟那個賣家簽的是1000元每噸,所以你要給2000元的差價我,立刻馬上哦~畢竟現(xiàn)在郁金香漲的那么好,恐怕之后再也找不到愿意以1200元跟你簽的人哦~“
于是對方也同意了,畢竟反正都一樣,他最終付出的總成本還是12000元,跟合約約定的一樣。
你瞧,這個過程中你實際上不需要準備10000元,這一來一回你空手套白狼了2000元。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平倉“,平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你通過做一個與你手上合約相反方向的合約,來對沖掉原來的合約,這時候你手上就沒有任何合約了。
上面這個過程,還沒有涉及到“保證金”的概念,可以看成這個過程的保證金為0,也就是無限杠桿,因為你不需要準備任何資金,就可以空手套到2000元。上面的平倉是帶來利潤的,我們可以稱之為止盈平倉。
于是,你開始不斷重復這絕妙的點子,只需再期貨市場上開單,然后用同樣的方式平倉,無需等到交割日來賺差價。
然而,情況也有可能往相反方向發(fā)展。假如市場對郁金香價格的預期非常悲觀,都爭先恐后的想要簽訂5月份賣出交割合約,也就是期貨市場上做空的資金盤非常多,比做多的要多很多,于是郁金香期貨5月交割合約成交價不斷下滑,現(xiàn)在最新的5月交割合約成交價跌到了800元一噸。
而你對其預期也非常悲觀,你擔心到了5月份現(xiàn)貨市場的價格已經(jīng)一文不值,但你卻還是要強制以1000元一噸的價格來買入,甚至可能你根本就沒有10000元的現(xiàn)金,于是你想在此之前止損。
于是你給自己開多一單,也是做相反的方向,開了一單5月份賣出交割合約,約定價格為每噸800元,交割量10噸。
這次你會這么跟對手盤說:“我們約定5月份以800元的價格交割,恰好我這里有一張買入交割合約,我把它轉手給你,你只需要拿著這合約找那個跟我簽訂的賣家,他把貨賣給你,那我就算履行了我跟你之間的合約了。只不過我這張合約約定的價格是1000元每噸,但不要緊,我現(xiàn)在就補差價給你,我補2000元給你,求你了老哥~你就答應我吧!”
對手盤看反正也一樣,最終他所付出的總成本還是8000元,于是就答應了你。
你成功平倉了,只不過這個過程你虧損了2000元。我們稱之為“止損平倉”。
以上只是我拿做多的例子來講解,其實做空的平倉原理也一樣,用同樣的方式復述一遍,這里就不重復了。于是做空的人,并不需要自己手上真的有那么多貨,只需在交割前平倉就能空手套白狼賺差價,這種亦叫“無貨沽空。
但記住,做空的止盈平倉是在期貨合約交割成交價下滑的情況,如果期貨合約交割成交價上漲,那平倉就是止損平倉,這跟做多是反過來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