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開心的馬騮》

《開心的馬騮》,一首老掉牙的歌曲,收錄于劉德華1993年專輯《答案就是你》中,距今已三十年矣。過去不聽廣東歌,沒探究他到底唱了啥,今天才知道“馬騮=猴子”,正好用來當做“篇首曲”。

又及,《西游記》花果山有“馬流二元帥”,第15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菩薩大罵孫悟空“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可見“馬流”指代猴子古已有之,只是幼時讀書粗陋,沒在意這些細節(jié)。然而拗口的“奔波兒灞”“灞波兒奔”卻記得一清二楚......

我國的靈長目

靈長目都有啥?As you know,除人類之外,剩下的不是“馬騮”就是猿。分類學老祖林奈命名曰Primates,日本人翻譯為“靈長”,取“眾靈之長,進化頂點”之意。

靈長目之下,有原猴亞目類人猿亞目(簡鼻亞目),前者包括狐猴型、指猴型懶猴型等3個下目,后者包括跗猴型下目類人猿下目。類人猿下目分為鼻小目狹鼻小目,狹鼻小目包括猴總科(猴科)和人猿總科(長臂猿科和人科)。猴總科主要分布于亞、非洲,稱舊世界猴;闊鼻小目則為新世界猴,產(chǎn)于中、南美洲。

懶猴科蜂猴亞科蜂猴

蜂猴屬具有哺乳動物罕見的“毒性”,腋下的肱腺會分泌能引發(fā)過敏的蛋白質(zhì)類“毒素”。蜂猴舔舐腺體取得“毒素”,并將其涂抹、沉積于全身皮毛上,用以對抗天敵。

1.蜂猴/Nycticebus bengalensis

2.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

蜂猴產(chǎn)于云南、廣西,倭蜂猴僅見于云南南部。二者皆行動遲緩,形態(tài)也多有近似,“頭圓,耳部和口吻短,眼睛大而凸出,尾短似無”,倭蜂猴毛色更偏棕紅;體型大小懸殊,蜂猴體重1-2千克,是倭蜂猴3倍以上。

猴科獼猴亞科獼猴

人們心目中的猴,多指獼猴。《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的猴行者(孫悟空原型)自稱“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還有神通廣大的六耳獼猴,都歸這個屬。

3.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

分布于西南部。身強體壯,最重10千克左右;毛色多呈黑褐,面如重棗,尾似彎鉤,不足體長十分之一。年老者頰部毛長似須,頗類藏酋猴,但體型顯著偏小。

4.熊猴/Macaca assamensis

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體重6-12千克,體形肥壯,憨態(tài)似熊;毛色較淺,多呈灰黃色,面部肉色或深褐色;尾長短于體長之半。

5.臺灣猴/Macaca cyclopis

臺灣是中國的,臺灣猴也是,為我國特有種。體重4~5kg;毛色主要為藍灰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肉色或稍深;尾長超過體長之半。

6.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

曾用名豚尾猴,后分為北豚尾猴南豚尾猴。分布于云南西部。體重11-14kg;毛色淺黃、褐色;尾似豬尾,約為體長之四分之一;頭頂中央毛短而色深,貌似小平頭。

附1 南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

看不出南北豚尾猴有什么差異,好像南更兇悍一點?

7.白頰獼猴/Macaca leucogenys

分布于西藏和云南。2015年發(fā)現(xiàn)的新種,成年后具有穩(wěn)定的臉頰部白毛特征?!懊媸馈睍r間太短,特征了解不多,目前亦無清晰照片,湊合看吧。

附2 紅帽白眉猴/Cercocebus torquatus

紅帽白眉猴,分布于非洲。某度百科“白頰獼猴”詞條中,錯配了一張這樣的圖。

8.獼猴/Macaca mulatta

又名恒河猴,我國以及世界分布最廣的猴。主產(chǎn)南方,北方個別省份也有。體型中等,體重一般不超過8公斤;面部肉色,屁股“艷如桃花”,尾長約為體長之半;毛色前灰而后橙。

附3 街頭耍猴人,攝于原青島膠南市

攝于十二、三年前的青島膠南市,最后一次目擊“耍猴”,獼猴/Macaca mulatta。觀賞性闕如,捧場者不多,昭示著這個行業(yè)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

9.藏南獼猴/Macaca munzala

分布于藏南地區(qū)。體型大而粗壯,體重15kg左右;毛色深棕或黑褐;尾短,為體長之39%-45%;臉頰黝黑,額頂有一小撮獨特的黃色旋毛,中間有黑色紋。

10.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我國特有種,分布于中部和東南部。獼猴屬體型NO.1,雄猴平均體重15kg,最重30kg以上;毛色棕褐、黑褐;尾短,不及后腳之長;頭頂長毛向兩側披散,面頰和下巴上生有濃密須毛,有幾分馬克思的氣質(zhì)......

猴科疣猴亞科長尾葉猴屬

孫悟空的原型之一,印度神猴哈奴曼,即出身于該屬的長尾葉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然而孫悟空有頰囊,葉猴卻沒有。

11.喜山長尾葉猴/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

分布于西藏南部,“喜山”即喜馬拉雅山。大型葉猴,體重7.5-24 kg;尾長,穿梭于地面時尾高高翹起;毛色淡灰至奶油色;面黑如漆,耳朵亦然。

猴科疣猴亞科葉猴屬

小時候讀譚邦杰先生的《中國的珍禽異獸》,印象中只有黑葉猴和白頭葉猴(譚先生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沒想到居然還有其它好幾個種。

12.印支灰葉猴/Trachypithecus crepusculus

分布于云南。毛色銀灰,具白色眼環(huán)和嘴環(huán),頭頂有尖尖的冠毛。幼體金黃色。國內(nèi)該種曾長期被認為是菲氏葉猴,近年來才得到正名。

13.黑葉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分布于廣西、貴州。體重9-9.5 kg;成體全黑色,頭頂有黑色直立的毛冠,兩頰有白毛;尾長超過體長。幼體橙色,褪色為黃色。

14.菲氏葉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

分布于云南。體型中等,體重6-9 kg;毛色灰或淡褐,有顯眼的淡藍白色眼圈;尾長約等于體長,或略有過之,與背部顏色一致。幼體橙色。

附4 郁烏葉猴/Trachypithecus obscurus

一些學者曾認為菲氏葉猴是郁烏葉猴的亞種。但郁烏葉猴的“眼圈”不是藍色的,報看。

15.戴帽葉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

僅見于云南西北部。體重9-14千克;體毛銀灰色,四肢的末端和尾巴為黑色;頂毛蓬松,無旋毛,冠頂色深,恰如一頂“小黑帽”;尾長超過體長;面部黑色。幼體桔黃或乳白。

16.白頭葉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分布于廣西南部。體重6.7-15千克,與黑葉猴體態(tài)相近;毛色以黑為主,頭頸和肩部白色;尾長超過體長,上半截黑色,下半截白色。幼體金黃色。

附5 金頭葉猴/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附5

白頭葉猴與黑葉猴無生殖隔離,國內(nèi)有學者認為二者實為同種,也曾有人認為白頭葉猴是金頭葉猴的亞種。

17.肖氏烏葉猴/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

分布于西藏、云南。體重17-40kg;毛色以銀灰為主基調(diào),手和足深灰色,尾顏色更深直到尾尖;面部黑色。幼體橙色。

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

鼻梁退化,鼻孔幾與面部平行,猶如慘遭劓刑。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川)金絲猴,“金絲猴”之名便沿用下來,到底有沒有“金絲”已經(jīng)不重要了。

18.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

我國特有種,分布于云南、西藏。體型較川金絲猴稍大,體重12-17kg;名曰"金絲",毛色卻以灰黑、灰白為主,頭冠有聳立的黑色長毛;面部粉紅。

19.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

我國特有種,產(chǎn)地局限于貴州梵凈山及附近。體型似川金絲猴而稍小,尾更長,體重為8-15公斤;毛呈灰褐、黑色,頸下、腋部及上肢內(nèi)側金黃色,多少有點“金絲”;面部藍色。

20.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我國特有種,分布于中部。體型中等,體重6.5-17 kg,尾長;頰部及頸側棕紅,肩背具長毛,毛色金黃;面部淺藍。圖20.2、圖20.3是武漢動物園的金絲猴“細細”,已逝去。

21.怒江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

2012年發(fā)現(xiàn)的新種,又名緬甸金絲猴,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體重約20-30kg;毛色以黑色為主,間或有白毛,頭頂有細長而向前卷曲的黑色頂毛;尾長約為體長的1.4倍;面部淡粉。

附6 越南金絲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

越南金絲猴,如此尊容真讓人一言難盡,不勝唏噓......怎么說呢?仰鼻猴屬的猴,僅川金絲猴有可觀之處,而已。

人猿總科

該總科包括長臂猿人科,3種紅毛猩猩、2種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皆屬人科,我國原生的類人猿全都是長臂猿,因臂特別長而得名,共3屬8種。

長臂猿科白眉長臂猿屬

過去僅有白眉長臂猿,后來“一炁化三清”,2006年先分西白眉、東白眉,2007年又有高黎貢。

22.西白眉長臂猿/Hoolock hoolock

分布于云南。體型較大,體重10-14千克;雄性黑褐色或暗褐色,白色眉毛不能截然分開,中間有白色毛發(fā)相連,下顎和“眼袋”處有稀少的白毛;雌性大部分為灰白或灰黃色,面部及眼下方環(huán)有一圈白毛。

23.東白眉長臂猿/Hoolock leuconedys

分布于云南。體重6-9千克;與西白眉頗相似,但兩道白眉明顯分開,下顎和眼部下方的白毛更為明顯;雌性面如骷髏,手部顏色較體毛更淡。圖23.3為武漢動物園長臂猿奶奶“喜喜”,今年已41歲高齡,我猜是東白眉。

24.高黎貢白眉長臂猿/Hoolock tianxing

又名天行長臂猿,分布于云南。體重6-8.5千克;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兩道白眉像東白眉一樣截然分開,但不如東白眉厚重,下巴無白須。

長臂猿科長臂猿屬

25.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

分布于云南,可能已滅絕。體型小,體重3.9-7kg;手、足白色或淺色,黑臉周圍一圈白毛;毛色多變,與性別無關,從深巧克力色到黃白色均有之。

長臂猿科黑冠長臂猿屬

26.西黑冠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

分布于云南和廣西。體重7-8kg;雄性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雌性灰黃、棕黃或橙黃色,僅頭頂、胸腹部黑色。

27.東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分布于云南。體重7-10千克;雄性黑色,頭頂冠毛不長;雌性灰黃、棕黃或橙黃色,臉周有白色長毛,頭頂冠斑面積較大,通常能超過肩部。

28.海南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

我國唯一類人猿特有種,僅分布于海南島。體型中等,體重7-8kg;雄性幾乎全黑,有時胸部和腹部有淡褐色色調(diào);雌性淡黃色、橙色或淺褐色,有淺黑色冠。

附7 3種黑冠長臂猿雄性的區(qū)別

這哥仨的區(qū)別就在發(fā)型上:西黑冠是張揚個性的朋克發(fā)型,東黑冠是的中規(guī)中矩的圓平頭,海南長臂猿毛發(fā)較短,遮不住外耳廓。

29.北白頰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

分布于云南西雙版納。體型較小,體重5-7千克;雄性以黑色為主,臉頰兩側有白色毛發(fā)延伸到耳朵上方,頭頂冠毛隆起;雌性淡黃色至桔黃色。

附8 南白頰長臂猿/Nomascus siki

南白頰一度被認為是北白頰的亞種,但其臉頰的白毛只延伸到耳朵下方一半不到,且整個下巴都被白毛包圍,與北白頰區(qū)別明顯。雌性很相似,不易分辨。

最后一個!人猿總科人科人屬

既是人猿總科,又怎么能忘了自己呢?人異于禽獸者幾稀,當然還是屬于動物界。

30.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

沒啥可說的,不如把分類從頭到尾再捋一遍: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有頜類四足總綱 哺乳綱 真獸亞綱 真獸下綱 靈長總目 真靈長大目 靈長目 類人猿亞目 類人猿下目 狹鼻小目 人猿總科 人科 人亞科 人族 人亞族 人屬 智人種。

注意,人類無亞種分化,無論黑白黃棕都不算。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