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李善鈞自殺。
他在首爾鐘路區(qū)臥龍公園內被發(fā)現,車上有燒炭的痕跡,最終確認死亡,年僅48歲。
他廣為人知的作品,有《我的大叔》《咖啡王子1號店》以及火爆全世界的《寄生蟲》。
一個深受中國影迷喜愛的韓國大咖級演員,就這樣倉促地離開了人世。
同一天,香港女明星黎淑賢也被曝出自殺的消息。
她在家中洗手間內燒炭自殺昏迷,送往醫(yī)院后搶救不治,與世長辭,年僅46歲。
黎淑賢參加過亞洲小姐,以亞軍出道。
(黎淑賢 · 中)
翌年在《古惑仔3只手遮天》中飾演黑社會大哥的女友,小有名氣。
自殺當天凌晨,她還與朋友們一起歡度圣誕,全程看起來毫無異樣。
沒成想,一轉眼,她就告別人世。
李善鈞和黎淑賢的離開,都像是一場意外。
離開前,他給妻子留下了遺書,她給前夫發(fā)去了短信,可見對世間還有留戀。
如果早前有人察覺到不對勁的話,可能會是另一番結局。
但意外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控。
沒有驚天動地的悲劇、沒有十惡不赦的壞蛋、沒有突如其來的打擊。
誰也無法預料,這也是最絕望的一幕。
離世消息傳來,許多人不敢相信。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 “太可惜了,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家人?” “這不僅僅是懦弱,也是自私!”
道理是這個道理,這些話也都沒有錯。
可若是有選擇,若是覺得人間值得,誰又愿意走入永夜,轉過身去,不再回頭看一眼。
世衛(wèi)組織一則報告顯示:
全球每年近80萬人死于自殺。這么說你可能沒有概念,把這個數字拆分一下,就是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
10月30日,港星林皓霆也燒炭自殺,離開人世。
離開時,年僅35歲。
此前一周,他還滿面笑容地,參加了一個訪談。
幾個月前,香港知名男明星張學潤也選擇了燒炭自殺。
離開前,他還經常開直播和粉絲聊天。
很多人微笑背后的痛苦,其實我們都看不到。
2020年,一個網名為“紅燒土豆葉”的男生,
在凌晨的實驗室里,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遺書后,結束了自己25歲的生命。
而這封遺書,在他去世后引起了全網熱議。
他決定去死的原因,從旁觀者角度來看,并不復雜。
做實驗各種不順利,他沒辦法按時畢業(yè)了。
在自責自卑的情緒中,他選擇放棄:
不是放棄實驗、放棄學業(yè),而是放棄生命。
他之前也曾經是個陽光少年。
有很多朋友,喜歡貓,喜歡跳舞。
也曾經期待過大學的美好時光,期待過北方的雪。
但隨著真實的人生慢慢展開,生活的不如意接踵而來, 那些被內化了的“成功學”理論,在他心里反復叫囂。
他罵自己,沒用、笨、廢物、丟人、對不起家人、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如去死。
他并非是沒有責任心,才會不顧父母選擇去死。
相反,他對自己“有用”的要求太高了。
所以才會在做不出好成績、得不到肯定的時候,自責到懷疑人生。
才會因為可能要延畢,內心“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才會在都快決定要死了時,還希望自己的遺體能夠有點用。
就連自殺,也帶著強烈的負罪感。
最后要祝愿家人朋友順順利利,祝愿祖國一直繁榮昌盛。
這樣的死,不是對世界的報復,而是對世界的一種道歉。
正是因為活得太認真了,他才會無法接受自己的無能。
這何嘗不是一種悲?。?/p>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當個有用的人,成功的人,
要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為,要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我們也常常被鼓勵,有志者,事竟成。
卻沒有人教過我們,怎么去接受自己的平庸。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在江蘇鎮(zhèn)江,一名男子在孩子入睡后拿出紙巾默默擦拭眼淚。
一人上班養(yǎng)妻子和兩個孩子,每個月的房貸車貸像大山一樣壓在身上,更談不上其他消費。
妻子一句“都會慢慢好起來的”,讓他卸下所有堅強,忍不住崩潰痛哭。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都是劫后余生。
凌晨三點,全公司的人都走了,就剩自己還在辦公室改方案;
老板要解雇自己,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
房東催著交房租,想要推遲幾天,卻被無情拒絕;
父母生病了,卻連買張車票回家看望他們的錢都沒有。
有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為了活下去,很多人就已經要拼盡全力。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每一次失望,每一次倒霉,都會成為崩潰的導火索。
無限蒼涼,滲透屏幕。
見慣了人情冷漠和世間殘酷的我們,似乎對生活早已失去了期待。
只是,身處這人間,除了離開,別無選擇了么?
其實,哪怕世界再壞,依舊有值得期待的人和事。
一個女生下班走到小吃攤前,迫不及待地說了一聲“來個果仁烤馕”。
可不巧的是果仁餡的賣完了。
女生有些崩潰地埋怨老板:“昨天不是說給我留一個嗎?”
老板愣了一下,想起來這是光顧了攤位四次都沒買到果仁烤馕的女孩,安慰道:
“是你呀!好多人問我還有沒有果仁餡的,我都說賣完了。”
然后變魔法般地從底下翻出來了一只果仁烤馕,那是他特地留給這位女生的。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沒有什么比被人記掛著,更讓人感到溫暖的了。
山西河津的傍晚,一位老人照常騎電動車去接兩個孫子放學,誰承想半路突然天降暴雨。
祖孫三人被困在雨中,周邊沒有任何遮擋之物,渾身濕透,瑟瑟發(fā)抖。
一對夫妻開車路過,急忙招呼他們上車,提供了水和毛巾,還安慰小男孩“別怕別哭”。
視頻爆火后,網友調侃:“你們會被孩子們當成經典素材寫進作文里的?!?/p>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有人在你最灰暗的階段,給你一絲溫暖。
比苦和累更難抵抗的,竟是猝不及防的善意與溫柔。
或許會有人問:
人到底為什么要活著?
時至今日,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也看多了他人的悲歡離合后,
我的答案,就是史鐵生的那句話:
因為,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情??!
相比終將到來的、漫長的、無盡頭的死亡,人生在世匆匆?guī)资?,不過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所以即便注定了要承受許多沒有意義的歲月,我們還是應該選擇活著。
去感受世俗的幸福,去忍受作為凡人的痛苦;
去體會彌足珍貴的相聚和愛,去習慣永遠孤獨的內心;
去找那可能不多的希望,去承受所有的不完滿和缺憾。
你不一定要做“有用”的人,不用迎合任何人的標準,只要仰起頭來,做自己,自然就會有人來愛你。
就像太宰治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