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自己小孩的時候,我是想不到孩子會給我這樣的快樂的——那幾乎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快樂。
所以,回想起那年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們接力“要判人販子死刑”,自己表示不解,是多么“置身度外”。
年少時寫文章“為賦新詞強說愁”,真的經歷了人生,你才會覺得僅僅是生命本身,已經沉重的讓你喘不過氣來。
比如2023年,那些戰(zhàn)爭……
巴以沖突,那些孩子流血的場面,哭喊的場面,埋在瓦礫里人們徒手挖掘的場面……
慘不忍睹。
也許,作為一位父親,我才產生這樣的同理心。
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比耍驗橥矶鞈懭?。
有人質疑三毛,國內那么多人需要幫助,你為什么跑到撒哈拉那么遠的地方。
但,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卷風。
這個世界是充滿聯系的。遠方的傷痛,通過電視屏幕,屢屢擊中我的軟肋,讓我一次次的落淚。所以我理解三毛。
有救嗎?孩子們?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的同頻共振,聚集起來的悲傷力量,能否讓儈子手手下留情?
如果說俄烏戰(zhàn)爭沒有因為人們的意愿而被阻攔。那么2023年,巴以沖突宣示這個世界沒有告別戰(zhàn)爭,而且更加黑暗。
上師說,戰(zhàn)爭與災難,是因為“人心變壞了”……
是的,2023年,世界更加黑暗。我無法期待2024年更多。
不想看到受傷、死亡,即便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意愿而改變——我沒有能耐阻止一場戰(zhàn)爭——但愿意朝向1%的希望邁進。
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是作為地球公民的使命感。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山不轉”(微信添加 山不轉),您的每個點擊都是我原創(chuàng)的動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