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為什么很多人談戀愛的時候挺好,但是一旦結婚了就出問題?
因為戀愛的本質是一種“感情”交換,而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價值”交換。
“價值”是比“感情”高一個維度的東西,談戀愛時候只需要憑感覺就好了,互相讓對方開心就可以,但是一旦結婚,決定婚姻能否長遠的,就看兩個人能否彼此持續(xù)的給對方提供“價值”。
也因此,戀愛的時候,顏值,身材,魅力,風趣,甚至琴棋書畫都是吸引對方的關鍵,但是到了婚姻里這些都會統(tǒng)統(tǒng)失靈,變得索然無味,因為婚姻里只有價值交換。
知乎上有位匿名答主分享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某女孩從小就學習鋼琴,每天下班去練習一個小時,談戀愛的初期,男友對她這個技能非常欣賞。
感情穩(wěn)定后,她依舊保持下班去琴行練一小時琴的習慣,也因此她從來都沒做過晚飯,回家后都是直接吃飯,當然是男朋友做的。
這個時候矛盾就來了:她以前練鋼琴占用的是自己時間,而現(xiàn)在她的另一半也需要負擔這個時間。
而此時,他的男朋友,對擁有一個會鋼琴的女朋友這件事,已經沒什么可激動的了(已經習慣了,并且炫耀完畢),此時對他而言,回家有頓熱飯吃更重要。
這就是“核心利益”的轉移。就像我們開頭時所說:戀愛時的核心利益是欣賞,是情感交換;而婚姻時的核心利益,是成全,是價值交換。
也就是說:此時女朋友會彈鋼琴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價值了。
再比如:某女孩每天早上都要花20分鐘卷頭發(fā),在戀愛初期,她的那些男朋友們都很喜歡她的卷發(fā),因為可以賞心悅目。但是時間長了以后,由于她每天早上都要卷頭發(fā),就會被男朋友抱怨太麻煩了,太拖拉了。
究其本質:這是因為她觸犯了男朋友們可以睡久一點的利益,或者說是他們的時間價值。
我經常說:一切關系都是利益關系,婚姻和家庭中也是如此,只不過多了一層愛情和親情作為掩蓋而已。
的確,在親情和愛情里,愛一個人就會無條件的為她犧牲,無條件的對他忠誠,然而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在任何關系,因為只要有犧牲,就意味著不公。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不公的地方,就會在另外一個地方,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補償回來。
舉個例子:很多男生在追女生的時候,使出渾身解數(shù)還不夠,還會會透支自己的實力做一些無妄的事。
的確,女孩子都是容易被感動的,很多女生就是看到一個男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地為自己好,然后選擇了這個對自己最好的人,然而這種戀愛最后的結果,往往也都是悲劇。
因為做出犧牲的男生剛開始還會為女生繼續(xù)付出,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變相的要求對方進行補償,無形當中對女生有很多要求,女生往往被男生的所謂的犧牲所挾持,甚至有的極端男生還會動不動以死相逼。
社會的經濟越發(fā)達,人就會變得越獨立,這早已不是那個誰可以為誰去死,或者誰需要誰為自己去死的時代了。
那些剛開始口口聲聲說愛你的戀人,口口聲聲說為你好的家人,到了一定
階段往往會要求你做這做那,或者不能去做什么,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補償。
我們必須看透一個趨勢:社會越發(fā)達,人與人的獨立性就越強,未來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每個人的價值都會呈現(xiàn)得一覽無余。
未來,一切價值都可被錢量化,一切皆可交易,包括人的時間,甚至人的情感,全都是明碼標價的。因此,你若想要獲得多大的價值回報,你就得先擁有等價的價值付出。
其實無論是戀愛/婚姻,還是創(chuàng)業(yè)/社交,如果能從價值的角度看到問題,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因為價值是這個世界最高維度的東西。從價值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個世界就沒有看不透的事情。
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接收過別人的禮物,但是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收禮定律”:
別人送給你的東西,都是你能買得起的。你買不起的那些東西,從來沒有人送給你!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別人在給你送禮的時候,首先會衡量你的價值,他們只會送給你那些在你價值以內的東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