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越過最忙的年底,人們迎來位于新年的最后沖刺,映入眼簾的是兩則新聞,“女子出差35天多次加班后生病猝死”和“員工連休37天事假被公司開除”。無論是主動加班還是被迫加班,都成了大部分人逃不開的“宿命”。

在唏噓不已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案例絕不僅僅是個例。據(jù)統(tǒng)計,2023年11月全國企業(yè)就業(yè)人員的周平均工作時間達到48.9小時,在某汽車大廠工人們的加班上限為每月88小時、66小時、77小時。而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經(jīng)合組織官方網(wǎng)上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荷蘭人均每周工作28個小時(以一天7個小時計算,一周也就上4天班)。根據(jù)2019年、2021年公布的工作時長來看,丹麥、挪威、德國等每天工作時長在5.3小時,而墊底的如南非、墨西哥、印度等城市工作時長在9.4小時以上。

工作和績效的層層壓力日益嚴重,直到發(fā)展成一種自我剝削;逢年過節(jié)家中大小事務羞于開口,仿佛有請假羞恥癥;微信24小時在線,下班之后依舊繼續(xù)關注群消息,生怕錯過一個加班通知;周末占用休息時間的團建也不能缺席......即便如此,還是要面臨35歲以后被大廠裁員的風險......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工作,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活,一面總想著“勤勞能致富”,一面向往著麗江慵懶愜意的生活....... 生活的壓力,和精神的壓力越來越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不停的奔跑,像停不下來的陀螺,像北歐這樣的高福利國家有一套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德國任何職工三年的育兒假、二孩三孩的補貼等、免費醫(yī)療、免費教育,讓他們可以毫無后顧之憂的工作、生活。

一方面他們有著完整的法律體系,包括但不限于企業(yè)對員工的性別、家庭、個人信息的保護,尤其在假期方面,每年帶薪30天的超長假期讓我們望塵莫及,因為有些“大廠”還在引以為豪的提倡“996”加班文化。另一方面他們有著非常強烈的“配得感”,工作和生活分的非常清楚,回歸到生活本身,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他們一視同仁,下班之后各自回歸家庭,大人不卷,孩子更不用卷。

有首歌曲叫做《向云端》,“向云端,山那邊,別再輾轉(zhuǎn)反側(cè),等會陽光會照在你身邊,壓抑焦慮心情忐忑,就去養(yǎng)只愛你的貓.....真實的我應該走向哪邊,真實的你在于怎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