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十來秒沒說話,他想象不到最后是個什么樣子,他說他能不能思考一下,我說可以啊?!?/strong>
文/ 龐宏波
“所有人好像都認為我這幾年都是在閑著?!?/p>
自2019年春節(jié)檔《瘋狂的外星人》之后,寧浩在采訪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想休息一段時間。即便是在《紅毯先生》的采訪過程里,寧浩也表達出一種疲憊感。
“我對那些特別煩躁的鏡頭我也有點煩躁了。”
于是,帶著“極簡”、“優(yōu)雅”的《紅毯先生》在五年之后“殺”了回來。
這個“殺”不僅僅代表著寧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之后,除了短片之外沒有自己獨立執(zhí)導的長片,這個“殺”同樣在于《紅毯先生》的題材。
“暴打投資人”、“海報換C位”、“你能比資方還專業(yè)嗎?按資方說的來”此前因為預告片的“大”尺度被觀眾直呼殺瘋了。
雖然看似是一個借明星如何拍電影的故事來“掃射”所有人的荒誕喜劇,但對于寧浩以及劉德華來說,可能并非如此。
1
—劉德華從擔心到出梗—
一個明星如何拍電影的故事。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紅毯先生》,那么就是“明星如何拍電影的故事”。在這個設定下,天王演農(nóng)民、暴打投資人、艷遇和隱婚,電影里有觀眾最渴望窺探的“大尺度。
關于《紅毯先生》的創(chuàng)作初衷,寧浩坦言在《瘋狂的外星人》之后想和劉德華合作一部電影。2006年,劉德華資助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盡管這并非寧浩的處女作,但卻成為寧浩正式踏入電影核心地帶的起點。在那部電影里,本來寧浩飾演的醫(yī)生是劉德華來演,但因為當時劉德華的身體原因沒能出演。
此后劉德華多次問寧浩“你什么時候拍我?”而《瘋狂的外星人》結(jié)束“瘋狂”系列之后,劉德華終于等來了寧浩“送給華哥的禮物”:劉偉馳。
“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他有十幾秒沒說話,他在琢磨,他想象不到最后會是個什么樣子,他會想這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假的。他說我能不能思考一下,我說可以啊。當時他沒有那么篤定吧。作為一個明星來講,他還是擔心,害怕觀眾分不清他和角色的關系??墒俏矣X得好玩就在這,分不清才好玩?!?/strong>
在《紅毯先生》里寧浩演了“林浩”,如果說劉偉馳是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的集合,況且是一個集群的濃縮。那么在LN不分的南方,林浩和寧浩就有了更強的關聯(lián)性。但這也無形中將“分不清才好玩”設定到了最大,最終讓觀眾來判別真?zhèn)巍?/p>
后來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后,劉德華最終還是答應了飾演劉偉馳?!拔矣X得他可能還是想清楚了那個語境,他一旦答應下來就會很認真,甚至很多梗都是他來提供的。在劇本上我問他,我說原劇本里只寫了天王巨星離婚的事兒,離婚到底什么時候宣布?他說結(jié)婚的時候就不宣布,離婚的時候也不宣布?!?/p>
2
—理解萬歲可能從來都是一句空話—
溝通是表達的核心。
“人和人之間壁壘和鴻溝其實很強烈,為什么我們這個世界會有那么多難溝通的部分,那么多戾氣,那么多情緒,那么多對抗、爭吵,讓氣氛越來越不和諧。所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底帶來了什么是我關心的問題,其實執(zhí)念挺可怕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zhí)念。最終變成只有我是最好的,我的方法論是最對的,自我肯定,對別人很難換位思考。所以理解萬歲可能是一句空話,誰也理解不了誰,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可溝通。”
其實電影里,無論是整個情節(jié)的展開還是最終所要表達的核心,都是關于溝通的問題。“我想寫的是他有各個維度的溝通不了。他實際上是進行了溝通,但都溝通不了,就在那互相吵架,本質(zhì)是各站各的角度。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要求是最重要的,都是在自己的要求里捍衛(wèi)自己。所以都是敵人,都是要爭吵的對象?!?/p>
在之前發(fā)布的預告片里,天王巨星要拍農(nóng)村題材,導演是影展角度,要拍“大棉襖”,而劉偉馳則是情感角度,希望表達父愛,其實兩個人一開始就不在一條線上;有“電影是nothing”的天使投資人,希望電影直接變廣告,所以劉偉馳和投資人之間也無法溝通;拍攝“各位老鐵,雙擊666”的短視頻,因為是6還是liao,劉偉馳和博主同樣無法溝通。
這是情節(jié)上不斷推動所引起的直接沖突,除了情節(jié)上的“無法溝通”,電影里所呈現(xiàn)的還有價值觀上的“不可溝通”。劉偉馳堅持不用替身要實拍,堅守自己的職業(yè)底線,但也遇到了重重困難,徹底讓“明星拍電影”的故事走向了荒誕的高潮。
“這個維度所反映的一部分是上一個時代所謂的正確可能在這個時代就變成了一個問題。過去有的人在電視上講話他覺得展示自己的大男子主義是一種美,但現(xiàn)在這就變成了一種男凝。所以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審美和價值系統(tǒng),價值不統(tǒng)一的軸線既出現(xiàn)在時間上也出現(xiàn)在人群中。”
而在電影外,寧浩提及《紅毯先生》多次提及到了“優(yōu)雅”兩個字。在本土喜劇還在從“爆笑”朝著“笑中帶淚”集體遷移的過程中,優(yōu)雅喜劇成為了一個新的形容詞。就如同《瘋狂的石頭》出現(xiàn)的時候,“黑色幽默”同樣是市場主流國產(chǎn)喜劇的一個異類。
關于“優(yōu)雅喜劇”的定義。寧浩認為核心要素是民主?!八皇且粋€單項的灌輸,是彼此和觀眾的交流,留有觀眾的空間,不強迫觀眾接納劇情和效果。最終我希望變成一個我說兩句你說一句,補充完成一個作品。”
3
—“我從來不認為我拍的是喜劇”—
“我拍的是荒誕戲”。
“我不太確定我是拍喜劇的,我也一直不覺得我拍的是喜劇,我拍的是荒誕戲?;恼Q戲只對真實負責,截取了真實生活中比較荒誕的一面,以現(xiàn)實主義為基礎?!?/strong>
2003年,當時還沒從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yè)畢業(yè)的寧浩一人擔任導演、編劇、攝影的《香火》獲得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jié)、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D(zhuǎn)V競賽單元“亞洲數(shù)碼競賽”金獎,同時被香港藝術中心授予最佳電影獎,也是圣賽瓦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臺灣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委會入選影片。
2005年,執(zhí)導的兒童電影《綠草地》入圍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新人獎-最受歡迎影片獎。
同年,劉德華啟動“亞洲新星導”計劃,支持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兩岸三地的6位年輕導演拍攝6部華語高清電影。當時劉德華表示將拿出三部電影的片酬作為資金支持,而且投資方不會對影片的選材、演員方面進行任何干涉。但是要求所有拍攝的影片都是劇情片,不能讓觀眾感覺沉悶。
2006年,寧浩執(zhí)導的《瘋狂的石頭》誕生,這部電影成為了更多人知曉寧浩的“代表作”。在產(chǎn)業(yè)評價的體系里,無論是商業(yè)回報方面——350萬成本賺得2534萬的超高投資回報比;還是風格流派方面——關切現(xiàn)實、聚焦小人物的“黑色喜劇”風格,都給予了這部電影更大的價值肯定。
“我想回到《香火》、《綠草地》那種比較簡約的電影語言的狀態(tài)。第二,我覺得它可以像是一個作品。我現(xiàn)在都不太確定我拍的電影算不算作品?!?/strong>
所以,《紅毯先生》在一開始明確的標簽就是優(yōu)雅輕喜劇,這個“輕”意味著電影并不是傳統(tǒng)的爆笑喜劇,同寧浩過去瘋狂系列也有一定的差別。
雖然寧浩認為《紅毯先生》還是一個商業(yè)電影的故事,但是它有更獨特的思考角度。在一個幾乎處處“失控”的故事下,電影實際上有非常嚴肅的價值探討。寧浩飾演的林浩面對投資人那句嚴肅的回問“我們這個行業(yè)怎么了?”無疑成為了全片的一個縮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