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jié)檔,《你好,李煥英》以54億?票房一騎絕塵沖冠登頂!第一次拍電影的賈玲,一躍成為商業(yè)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初戰(zhàn)大捷,“李煥英熱”讓很多人重新審視賈玲,這個胖胖的女孩用最真誠的態(tài)度,打破了技巧和劇本的框限,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與認可。

記得當時看過一個深以為然的高贊短評——

“真誠打動內(nèi)心,沒辦法客觀評價。”

帶著誠意而來的賈玲,用有些單薄的故事和略微笨拙的手法,致敬了她去世的母親。與其說拍給觀眾的,不如說是她對親情缺憾的填補。

因為真實,所以能引發(fā)共鳴。

賈玲承諾票房“如果破三十億,我就瘦得像一道閃電……”

今年的春節(jié)檔,賈玲狂減100斤,當真“瘦成一道閃電”并帶來了她拍攝一年的新作《熱辣滾燙》!

說出去的話擲地有聲,在真誠面前,賈玲從未輸過。

盡管知道這是翻拍2014年的日本電影《百元之戀》,盡管預計這會是一個落入俗套的故事,但我還是想為“真誠”買一次單。

因為母親,有了《你好,李煥英》,因為賈玲她自己,有了《熱辣滾燙》。

說真的,這并不是一部好電影

說真的,這并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開場前,我備好了紙巾,因為不出意外,我肯定會在會心一笑后,在設定好的高潮時段流下恰如其分的眼淚。

這是真誠電影的必殺技,賈玲用她的故事解構自己的人生,她知道怎么共情,更知道怎么引燃“女性力量”。

賈玲飾演的杜樂瑩,名字很直白do leying (le yíng玲?)——“做自己”!

早已功成名就的她,不需要再在世俗意義的成功上擠壓自己的價值,也沒有說服力。

那么減肥100斤的巨大挑戰(zhàn),便是她印證女性力量和自我覺醒的一張真誠名片。

故事的設定總體套用了《百元之戀》的模子,人設都別無二致——

32歲在家“啃老”混吃等死的廢柴女主、離婚帶孩子在娘家且針鋒相對的妹妹、嫌棄失望下?又?不忍?放手不管??的?父母?、一見鐘情?的?拳擊手?渣男?、總是想??卡油?的?小老板?、劈腿?的?男友?……

故事走向、打拳動機、上場的纏斗、與對手的擁抱,都遵循了翻拍電影的循規(guī)蹈矩。

但原電影中女主被同事毆打強暴的“慘痛”,才是催生她“想贏”念頭的?關鍵?推手?,喊出那句??“好疼?”的?關鍵詞?,讓?后續(xù)?拳手?男友的?背叛?成為?她?向死而生?的?反抗?——

將?生活中所有的憤懣,都發(fā)泄到拳擊上。

人生已經(jīng)不能再糟糕了,何不觸底反抗一次?

《熱辣滾燙》作為一部打著喜劇色彩的賀歲片,自然將這個沉重的劇情摒棄,小老板的調(diào)笑止于口嗨,酒后的失身變成了和拳擊男欲拒還迎的“第一次”……

為了合理性樂瑩從頹喪到勵志那種天翻地覆的轉(zhuǎn)變,便只能往她“一灘爛泥”的人生里堆砌苦難。

比如妹妹的人設,變成了趾高氣昂地婚內(nèi)出軌,偷情生娃還洋洋自得,甚至理所當然地搶要姐姐的房子;

添加了前男友(喬杉)的角色,并出軌自己打小一起長大的閨蜜(李雪琴),兩人非但不自責還毫不羞愧地邀請樂瑩當伴娘;

新角色遠房表妹(楊紫),為了流量處心積慮設計樂瑩參加節(jié)目,惡意剪輯,肆無忌憚嘲笑并讓她當眾出丑;

拳手男友昊坤(雷佳音)增加了為錢打假拳,整個人格低劣、表里不一……

樂瑩的日常生活圈子里全員惡人,他們針對樂瑩、嘲笑樂瑩、欺負樂瑩,就因為她肥胖、死宅。

人物因壞而壞,成為一個個給樂瑩增加悲劇性的臉譜化的NPC!

當然,李雪琴和喬杉的表演很加分,他倆的“床戲”搞笑大于激情,觀眾捧腹大笑之余并無道德層面的憤慨。

《熱辣滾燙》用討人喜歡的演員和喜劇氛圍,去消弱這種全員惡人的不合理性,很討巧,也很糊弄,導致了整個電影敘事的單??!

賈玲胖胖的身材,給她打上搞笑女藝人的標簽,很多作品的喜劇效果也是通過對她身材的自嘲或諷刺出圈的。

這種因為肥胖而自我閹割的女性自尊,讓賈玲和樂瑩的人生重疊,所以她和樂瑩的共情,著力點便在甩去肥肉,在身體獲得輕盈的同時達到思想上的新生。

賈玲一再強調(diào)《熱辣滾燙》跟減肥關系不大,和拳擊關系也不大,是關于找到自我、學會愛自己的故事。

不過把宏大的內(nèi)核囫圇個兒塞進一個翻拍的外國故事里,就顯得水土不服。

影片沒有交代樂瑩頹廢的前因,沒有交代她煎熬的過程,為了沖突而制造沖突,她睡覺、暴食、喝酒、麻木都太流于表面。

在觀眾還沒感受到痛苦與悲憫時,她便意氣風發(fā)地投身于拳擊這項離老百姓很遙遠的運動,電影的深度便虛浮了起來。

很多觀眾就有了疑問:

  • 樂瑩打球的理由太牽強,合理嗎?
  • 最后到底為了證明什么?

所有核心精神力量的傳遞,便都集中到賈玲減去的100斤上,勵志成為噱頭,這和賈玲的初衷肯定是背道而馳的,但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大家對她個人的體重關注。

網(wǎng)絡上便有了諸如“給我1000萬,也能瘦100斤”,“瘦一百斤,最后到手的可不止一個億”、“50億換100斤,你瘦不瘦?”等“陰暗膚淺”的評價。

不要責怪觀眾的淺薄,因為電影程式化的敘事無法承載預想的深度!

導演賈玲一如既往的真誠和努力,但客觀來說,它真不是一部好電影。

搞不懂,對底層不缺想象卻刻意忽視

搞不懂,對底層不缺想象卻刻意忽視

對現(xiàn)代底層人物刻畫的貧瘠,可以說是咱們總體影視作品的通病。

因為呈現(xiàn)作品的編劇也好、導演也好、演員也好,他們遠離群眾,對普通人的生活一無所知、毫不理解,對底層更是缺乏想象。

這就導致他們呈現(xiàn)的小人物沒有說服力,要通過臺詞一遍遍說服觀眾:這個角色真的很窮很落魄。

賈玲有女性導演獨有的細膩,片頭一組對市井生活的呈現(xiàn)很接地氣,也頗具巧思。她至少有過真實的生活實踐、至少認真觀察過。

但鏡頭一回歸到樂瑩,這種真實性就開始塌縮,缺乏邏輯。

樂瑩從大學畢業(yè)后就沒出去工作過,一直“家里蹲”啃老到32歲。妹妹離婚后帶著女兒也在家。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是父母開的一間小超市。

這間超市的收益承擔樂瑩父母養(yǎng)老、妹妹工資、外甥女撫養(yǎng)費、樂瑩吃成個200多斤大胖子的支出……

樂瑩和妹妹打架負氣離家,身無分文,是媽媽轉(zhuǎn)了2000塊才堪堪租了個小破房,租金每月1000,押金800。

為了制造一個大的家庭沖突,編劇設定的劇情是妹妹因為女兒上學,想讓樂瑩把名下的學區(qū)房過戶給她。

沒錯,窮成這樣的樂瑩有套房,搶手學區(qū)內(nèi),是父母俱在的情況下姥姥贈予的。

現(xiàn)實中,這套房哪怕出租也不至于讓樂瑩窮到身無分文,頹喪成一個廢物。

但它的作用只是電影里一個沖突的道具!

32歲的樂瑩終于找了第一份小餐館服務員的工作,每月工資2500塊,包工作餐。

在如此拮據(jù)的情況下,樂瑩報了昊坤的拳擊課,300一節(jié)課,最低10節(jié)課起買。

為了昊坤打比賽的拳擊夢,“戀愛中”的樂瑩私下轉(zhuǎn)了5000塊給昊坤的競爭對手。

因為要制造男女主角感情的糾葛、傷害,醞釀新的沖突爆點,電影強行忽視這種經(jīng)濟上的不合理,把故事塞進設定好的框架,進入劇情的流水線。

賈玲將原電影《百元之戀》里關于疼痛的錨點定位在樂瑩被表妹和昊坤傷害后,從5樓窗口的縱身一躍,并引出力量性的臺詞:好疼。

很奪人眼球,但不合理,從五樓跳下毫發(fā)無傷。

疼痛才是貫穿樂瑩這個角色的根本,一點一滴的疼沉淀下來,構成了她由內(nèi)而外麻木的外殼。

而那種頹喪被慢慢磨去的疼痛感,也?是一點一點磨去,不是快刀一削,然后重新做人。

樂瑩的振作以及掉秤100斤的巨大改變,僅僅靠一組配合著高燃音樂的打拳鍛煉鏡頭就一帶而過,樂瑩蛻變中的苦與痛完全留給觀眾想象,這是很偷懶的拍攝手法。

電影極力想傳遞一個關于底層社畜、尤其是一個“大齡單身肥胖失敗”女性buff疊滿的自我蝶化的新生故事,但敘事真的很倉促,比起過高的立意,我更佩服賈玲掉秤100來斤的事實——

因為減肥離普通人夠近,太知道那需要多大的毅力。

電影里樂瑩打拳+減肥的訓練為期一年,300一節(jié)課,一年至少150多節(jié)課!

樂瑩給揩油小老板的一拳頭丟了工作,失業(yè)、住房、吃喝……

這些現(xiàn)實中的社畜活下去的剛需問題,都拋諸給“文藝加工”,為“熱辣”襯托,為“滾燙”鼓掌。

電影里一帶而過餐館老板“上個月工資預支給你了”,拳擊館老板“(樂瑩)萬一贏了,把欠的課時費可以補一補”,企圖給樂瑩專心拼搏的合理性一個孱弱的解釋,但既然開始設定了“全員惡人”,他們突如其來的善意,合理嗎?

《熱辣滾燙》作為一部喜劇電影,前3分之二至少是合格的,恰到好處的笑點,穩(wěn)扎穩(wěn)打,一看便知道在賈玲的舒適區(qū)。

后半段的暴燃風格很生硬,整部電影有種說不上來的割裂感。

故事極力呈現(xiàn)小人物的低潮與奮起,對底層不缺乏想象但卻刻意忽視掉現(xiàn)實性。

為了勵志讓渡邏輯,很潦草地推進劇情,最后忙不迭地輸出人生價值,“將樂瑩從困境中拉起的人是樂瑩自己”,升華主題。

一切看起來“無可挑剔”,像盤還算好吃的預制菜。

寫在最后

寫在最后

如果單從票房來看《熱辣滾燙》,無疑這是部成功的商業(yè)片,開局7天已破26億,似乎登頂今年春節(jié)檔板上釘釘。

電影不夠精彩,可人生又有多少精彩呢?

一次堅持、一次改變、一次突破……對現(xiàn)實中咱這些小人物來說,就夠可以了。

大過年看上一部輕松的喜劇電影,還能喝上兩口勵志的雞湯,似乎也不錯,我們的觀眾真的很包容、很善良……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